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41,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卿言复佳
仲尼复起嗟微管
文王喻复
一阳来复(又作:新阳来复 阳复)
词典
不复
无复
况复
亦复
聊复
时复
又复
且复
往复
三复
复还
典故 
万事称好
 
对客称好
 
卿言复佳
 
卿言自佳

相关人物
刘表
 
司马徽


《世说新语》上卷上《言语》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有人伦鉴识,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有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辄言佳。其妇谏曰:『人质所疑,君宜辨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复佳。』其婉约逊遁如此。」

例句

东平为善,司马称好。 李瀚 蒙求

典故
吾其衽发
 
仲尼复起嗟微管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宪问》~27~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宋·邢炳疏:「微,无也。衽谓衣衿。衣衿向左谓之左衽,夷狄之人被发左衽,言无管仲则君不君,臣不臣,中国皆为夷狄。故云吾其被发左衽也。」
典故
文王喻复

相关人物
周文王


《周易注疏》卷三〈复〉~64~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三国魏·王弼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
《史记》卷四〈周本纪〉~9~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后十年而崩,谥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太王兴。

例句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李商隐 人日即事

典故 
新阳来复
 
阳生一脉
 
一气排阴
 

《周易注疏》卷三〈复〉~64~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唐·孔颖达疏:「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夏至一阴生,是阴动用而阳复于静也。」
《史记》卷二十五〈律书〉~244~
广莫风居北方。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阴莫阳广大也,故曰广莫。东至于虚。虚者,能实能虚,言阳气冬则宛藏于虚,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故曰虚。
《国语辞典》:不复(不复)  拼音:bù fù
1.不归返。汉。张衡〈思玄赋〉:「有无言而不酬兮,又何往而不复。」明。李东阳〈同年祭陆鼎仪文〉:「悲逝者之不复,叹斯人之共沦。」
2.不再。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漢語大詞典》:无复(無復)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漢語大詞典》:况复(況復)
亦作“况復”。
(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漢語大詞典》:亦复(亦復)
(1).也。表示同样。《后汉书·霍谞传》:“至於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復均也。”《世说新语·言语》“ 德操 曰”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如君所言,亦復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半途而废者居多,差釐毫而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
(2).又。世说新语·德行“我何颜谢 桓公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一门之内,有忠与孝,亦復何恨!”
分類:同样
《高级汉语词典》:聊复
暂且
《漢語大詞典》:时复(時復)
犹时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不才时復託怀玄胜,远咏 老 庄 。” 唐 杜甫 《溪上》诗:“ 西江 使船至,时復问京华。”
分類:时常
《漢語大詞典》:又复
又,再。例如:又复沿河施放双响。——《广东军务记》
《漢語大詞典》:且复(且復)
犹言姑且再。庄子·应帝王:“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復相之。”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既非公家用,且復还其私。” 宋 陆游 《十月八日九日连夕雷雨》诗:“牵萝且復补茅屋,饭豆何妨羹芋魁。” 明 刘基 《刘宗文菜窝遣兴》诗:“且復擷其蔬,独酌慰衰晚。”
分類:姑且
《國語辭典》:往复(往復)  拼音:wǎng fù
去与来。唐。韩愈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聊斋志异。卷八。局诈》:「五更携眷去,不知何作,言往复可三日耳。」
《國語辭典》:三复(三復)  拼音:sàn fù
反覆诵读。《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國語辭典》:三复白圭(三復白圭)  拼音:sàn fù bái guī
反覆颂读《诗经。大雅。抑篇》白圭之玷那段。比喻说话谨慎。语出《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覆之,是其心慎言也。」
《漢語大詞典》:复还(復還)
(1).回返。 刘大白 《西风》诗五:“难道一去不复还吗?”
(2).恢复,归还。闽剧《炼印》第五场:“本院今日当堂开释你等,并复还功名,你等回去吧。”
《漢語大詞典》:司马称好(司馬稱好)
五代 李瀚 《蒙求》诗:“司马称好。” 徐子光 集注:“﹝ 后汉 司马徽 ﹞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 徽 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 徽 曰:卿言亦大好。”后因以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分類:老好人
《漢語大詞典》:微管
(1). 春秋 时, 管仲 相 齐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 孔子 曰:“微 管仲 ,吾其被髮左衽矣。”语见《论语·宪问》。后遂用为颂扬功勋卓著的大臣的典故。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微 管 之叹,抚事弥深。” 宋 陆游 《雨夜书感》诗之一:“羣胡穴中原,令人叹微 管 。” 宋 刘克庄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词:“不论 周郎 并 幼度 ,便 仲尼 復起嗟微 管 。”亦用以代称 管仲 。《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罪衅累仍,诚合尽法。但 谢玄 勋参微 管 ,宜宥及后嗣,可降死一等,徙付 广州 。”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诗:“阽危赖宗袞,微 管 寄明牧。”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至於道被如仁,功参微 管 ,本宜在常均之外。”
(2).犹言见识浅陋狭小。常用作谦词。《宋书·彭城王义康传》:“臣以顽昧,独献微管,所以勤勤恳恳,必诉丹诚者,实恐 义康 年穷命尽,奄忽于南,遂令陛下有弃弟之责。”
《漢語大詞典》:一阳来复(一陽來復)
古人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每年至夏至日,阳气尽而阴气始生;至冬至日,则阴气尽而阳气开始复生,谓之“一阳来復”。见《易·复》 孔颖达 疏。 宋 王安石 《回贺冬启》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阳来复,气验管灰之应,官书云物之占。” 元 侯克中 《春前一日》诗:“岁月催人不易禁,一阳来復又成临。”
《漢語大詞典》:阳复(陽復)
(1).犹言一阳来复。宋书·礼志三:“太常 顾和 表曰:‘ 泰始 中,合二至之祀于二郊。北郊之月,古无明文,或以夏至,或同用阳復。’” 明 高启 《冬至夜喜逢徐七》诗:“雪明窗促曙,阳復座销寒。”参见“ 一阳来復 ”。
(2).比喻政治清明。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但政本未清,倖门未窒,殊未有以见阳復之效。”
《漢語大詞典》:一阳来复(一陽來復)
古人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每年至夏至日,阳气尽而阴气始生;至冬至日,则阴气尽而阳气开始复生,谓之“一阳来復”。见《易·复》 孔颖达 疏。 宋 王安石 《回贺冬启》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阳来复,气验管灰之应,官书云物之占。” 元 侯克中 《春前一日》诗:“岁月催人不易禁,一阳来復又成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