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4,分3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不备
备矣
准备
武备
备物
备礼
备员
大备
备之
备尝
边备
守备
备位
备具
备至
《國語辭典》:不备(不備)  拼音:bù bèi
1.没有防备。《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晋军专守德胜,魏州必无措置,咱悉引军袭取魏州,出其不备,可以成功。」《三国演义》第九回:「不想是夜二更,牛辅乘萧不备,竟来劫寨。」
2.书信结尾用语。含有不详尽的意思。如:「仓卒作答,不备。」也作「不具」。
《骈字类编》:备矣(备矣)
礼记: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國語辭典》:准备(準備)  拼音:zhǔn bèi
1.预备,事先安排或筹划。《三国演义》第七回:「他必引军来赶,汝分一百人上山,寻石子准备。」
2.打算。《老残游记》第一回:「所以城中人士往往于下午携尊挈酒在阁中住宿,准备次日未明时,看海中出日。」
《國語辭典》:武备(武備)  拼音:wǔ bèi
军事方面的设施。《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古者虽有文事,必有武备。」《红楼梦》第六三回:「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
《漢語大詞典》:备物(備物)
(1).备办各种器物。《易·繫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孔颖达 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建立成就天下之器以为天下之利。”国语·楚语下:“夫神以精明临民者也,故求备物,不求丰大。”后汉书·隗嚣传:“虽未备物,神明其舍诸。”
(2).指仪卫、祭祀等所用的器物。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云:“当谓国君威仪之物,若今繖扇之属。”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备物典策”:“备物即服物也。经传多言服物……‘服’与‘备’古字通。”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始当非常之礼,终受备物之锡。” 张铣 注:“备物,谓祭器之物。”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遗备物乎营寝,掩重閽於窒息。”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七年:“备物典策,皆从殊礼。” 胡三省 注:“余谓车輅、旂章、弓矢、斧鉞,皆可以言备物。”
《漢語大詞典》:备礼(備禮)
谓礼仪周备。诗·小雅·鱼丽序:“美万物盛多,能备礼也。” 汉 蔡邕 《郭有道碑》:“州郡闻德,虚己备礼,莫之能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今年老疾侵,儻然奄忽,岂求备礼乎?” 宋 叶适 《胡尚书奏议序》:“余闻 隆兴 、 乾道 中,不能击 龙大渊 、 曾覿 ,不得为有名臺諫;公不但备礼弹劾,必极论罢斥乃已。”
《漢語大詞典》:备员(備員)
(1).充数;凑数。谓居官有职无权或无所作为。史记·秦始皇本纪:“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汉书·申屠嘉列传:“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著於世者。”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有司但备员安禄而已。”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右丞 实嘉世鲁 ,居相位已七、八年,碌碌无补,备员而已。”
(2).用作任职或任事的自谦词。史记·平原君列传:“今少一人,愿君即以 遂 备员而行矣。” 汉 刘向 列女传·赵津女娟:“妾居 河 齐 之间。世习舟檝之事,愿备员持檝。” 宋 秦观 《祭洞庭文》:“顷缘幸会,尝厠朝列,备员儒馆,承乏史臣。”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臣前日备员政府,所当共议。”
《漢語大詞典》:大备(大備)
一切具备;完备。庄子·徐无鬼:“夫大备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备矣。” 成玄英 疏:“备,具足也。”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其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辛丑二宗伯:“ 陆 后再膺存问,九十七而下世,饰终赠諡之典大备,尤非 董 所敢望。” 孙中山 《行易知难》第二章:“考 中国 钱币之兴,当在 神农 日中为市之后,而至於 成周 ,则文物之盛已称大备矣。”
分類:完备
《骈字类编》:备之(备之)
左传:士季曰:备之善。谷梁傅:为见天子之禁故备之也。
分类:备之
《漢語大詞典》:备尝(備嘗)
受尽;尝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因此堕落,今生罚为贫儒,教你备尝鬼趣。”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九:“ 中国 的家庭制度与妇女地位,使做母亲的非备尝困苦不可。”
分類:夏丏尊
《漢語大詞典》:边备(邊備)
(1).犹边防。后汉书·郑众传:“﹝ 郑众 ﹞迁 武威 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 唐 李敬方 《闻高侍御卒贬所》诗:“走马论边备,飞声感庙謨。”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辽左弃地:“目击 辽 镇边备大坏。”
(2).犹边储。《宋史·食货志下四》:“行之未几,穀价遽损,边备有餘。”
分類:边防
《國語辭典》:守备(守備)  拼音:shǒu bèi
1.守禦防备。《庄子。胠箧》:「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聚兵运粮于剑门、白帝城两处,为守备之计。」
2.职官名。明代镇守边防五等将官之一,守一城一堡;清代时为绿营统兵官,位在都司之下,为五品武官,称为「营守备」。《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清江、铜仁两协参将、守备禀道:『晦日用兵,兵法所忌。』」
《國語辭典》:备位(備位)  拼音:bèi wèi
自谦充数之词。《汉书。卷七四。魏相丙吉传。魏相》:「臣相幸得备位,不能奉明法,广教化,理四方,以宣圣德。」宋。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陛下即位,起臣于贬所,不及一年,备位禁林。」
《漢語大詞典》:备具(備具)
齐备;完备。左传·襄公十年:“昔 平王 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吕氏春秋·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天子焉始乘舟。” 宋 王禹偁 《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 李氏 割据,百官备具,去就终始,公得其所。” 清 朱仕琇 《溪音序》:“今读所补琴操古歌益渊邃,正变备具。”
分類:齐备完备
《漢語大詞典》:备至(備至)
(1).俱至;齐至。《书·洪范》“五者来备” 孔 传:“言五者备至,各以其序,则众草百物蕃滋廡丰也。”
(2).犹言至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慈兄鞠养,苦辛备至。”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雀鳅蛇蟹之异:“﹝ 赵二 ﹞年五十,卧病踰年,艰饿备至,求死者屡矣。” 清 百一居士 《壶天灵》卷下:“﹝ 刘封翁 ﹞年五旬,得一子,珍爱备至。” 马南村 《燕山夜话·你知道“弹棋”吗》:“古人对弹棋赞扬备至。”
(3).完备周到。 唐 元稹 《如赠皇考皇妣文》:“慈训备至,不肖乃立。” 宋 岳飞 《奏辞镇南军承宣使第三状》:“輒陈恳愊,方切忧惶,復蒙天语之丁寧,告戒备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迎 曾 父母妻子於家,奉养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