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52,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备极
备陈
供备
自备
悉备
备载
必备
毕备
备知
备言
备录
堤备
责备
备闻
备历
《漢語大詞典》:备极(備極)
(1).犹言十二分,形容程度极深。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先夫人备极劳苦,躬亲养育。”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只是严加拷掠,备极惨酷。” 清 王沁 明画录·汇纪:“﹝ 杨塤 ﹞善以彩色漆製屏风器物,备极精巧。”
(2).周备极至。形容范围极广。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杂纪:“乃知 孝庙 体悉羣臣,可谓备极。”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六章:“故大学分科之多,备极万有。”
《國語辭典》:备陈(備陳)  拼音:bèi chén
详细诉说。《西游记》第一八回:「行者将那请菩萨施变化降妖的事情,备陈了一遍。」
《漢語大詞典》:供备(供備)
备办供给。《商君书·画策》:“ 黄帝 之世,不麛不卵,官无供备之民,死不得用槨。”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时 袁术 僭号, 策 以书责而絶之” 裴松之 注:“《吴録》载 策 使 张紘 为书曰:‘……去冬传有大计,无不悚惧;旋知供备贡献,万夫解惑。’”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年俭物贵,难於供备,而不敢不足。”《元典章·刑部二·罪囚无亲给粮》:“虽有亲属,若贫穷不能供备;或家属在他处住坐未知者,粮亦官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除馆馆生,供备丰隆。”
分類:备办供给
《國語辭典》:自备(自備)  拼音:zì bèi
自行准备。如:「这次团体郊游,餐点由各人自备。」
《漢語大詞典》:悉备(悉備)
齐备。易·繫辞下:“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余视山海经《禹贡》尔雅説文《地志》,虽曰悉备,各有所不载者,作略説。”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杨知春》:“东房皆兵器,弓矢鎗刀之类悉备。”
分類:齐备
《漢語大詞典》:备载(備載)
尽装载;满装载。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二:“ 晏子 入朝,公色不説,故 晏子 归,备载……东耕海滨。” 唐 韩愈 《送穷文》:“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粮,日吉辰良,利行四方。”
详细记载。晋书·裴秀传:“惟有 汉 氏《舆地》《括地》诸杂图,各不设分率,又不考正準望,亦不备载名山大川。” 张天翼 《欢迎会》:“如此之事,不胜枚举,不--不--不胜备载。”
《國語辭典》:必备(必備)  拼音:bì bèi
必须具备。如:「急救箱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必备用品。」《清史稿。卷五○七。畴人列传二。罗士琳列传》:「大旨皆以加、减、乘、除、开方、带分六例为问,每门必备此例,略简易而详繁难,尤于自来算书所无者,必设二问以明之。」
分類:必备必须
《漢語大詞典》:毕备(畢備)
全都具备;完备。礼记·月令:“﹝仲春之月﹞耕者少舍,乃修闔扇,寝庙毕备,毋作大事,以妨农之事。” 孙希旦 集解“毕备,谓寝庙之闔扇皆备也。”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李黄》:“堂西间门,剨然而开,饭食毕备,皆在西间。” 清 欧阳巨源 《〈官场现形记〉序》:“开卷一过,凡神 禹 所不能铸之於鼎, 温嶠 所不能烛之於犀者,无不毕备。”
分類:完备
《漢語大詞典》:备知(備知)
周知;尽知。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三:“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 清 姚鼐 《扬雄太玄目录序》:“盖彼不备知圣人之道,而以所窥於老氏者为同乎,於是作《太玄》以拟而无慙也。”
分類:周知尽知
《國語辭典》:备言(備言)  拼音:bèi yán
清楚讲明。《西游记》第二二回:「二人又到高岸,见了唐僧,备言难捉。」
分類:详说
《漢語大詞典》:备录(備録)
详细记录;全部记载。 宋 苏洵 《议修礼书状》:“欲乞备録闻奏。”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餘中:“气骨咸自錚錚,不能备録。”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其事其诗,俱足千古,惜太长,不能备録。”
《國語辭典》:堤备(隄備)  拼音:tí bèi
1.防备。《三国演义》第一二回:「黄邵不及堤备,被李典生擒活捉过来。」《水浒传》第二○回:「安排大小船只,教演人兵水手上船厮杀,好做堤备,不在话下。」
2.堤防的守护。《六部成语注解。兵部》:「堤备不严:堤防守护上的事情松懈了并不严紧。」
分類:防备
《國語辭典》:责备(責備)  拼音:zé bèi
1.要求做到完美的地步,而没有缺点。《淮南子。氾论》:「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赞曰》:「然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
2.责罚。《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著实教训了一顿。」《红楼梦》第五八回:「众人皆知他们不能针黹,不惯使用,皆不大责备。」
《漢語大詞典》:备闻(備聞)
尽知。 三国 魏 钟会 《檄蜀文》:“ 蜀侯 见禽於 秦 , 公孙述 授首於 汉 ,九州之险,是非一姓。此皆诸君所备闻也。”《文选·鲍照〈升天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 李周翰 注:“两 汉 都两京,各十餘帝,其中情事,尽已知之。”隋书·高祖纪上:“民间情伪,咸欲备闻。” 明 王宠 《送钱太常元抑祠祭显陵》诗:“备闻古 夔 龙 ,密勿 金华省 。”
分類:尽知
《骈字类编》:备历(备历)
南部新书:蜀东、西川之人,互相轻薄。西川人言:梓州乃我东门草市。柳仲郢为东川节度,曰:吾立朝三十年,清华备历,今日始得为西川作市令。闻者皆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