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52,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备置
备防
撤备
备究
备善
备说
备武
备御
贮备
儆备
彻备
备该
备收
北备
宣备
《漢語大詞典》:备置(備置)
(1).设置。《后汉书·班彪传上》:“宜博选名儒有威重明通政事者,以为太子太傅,东宫及诸王国,备置官属。”
(2).置办;购买。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 北蒋庄 市镇﹞物价太昂,购买力更显衰弱,而时时恐敌伪下乡,不敢备置应客。”
《漢語大詞典》:备防(備防)
防备。世说新语·言语“ 王凝之 ” 刘孝标 注引《晋安帝纪》:“ 凝之 事五斗米道, 孙恩 之攻 会稽 , 凝之 谓民吏曰:‘不须备防,吾已请大道,许遣鬼兵相助。’”
分類:备防防备
《漢語大詞典》:撤备(撤備)
撤去守备的军队。新唐书·回鹘传上:“会雪雰严晦, 吐蕃 闭营撤备,乃纵击之。”
《漢語大詞典》:备究(備究)
完毕;完成。 唐 柳宗元 《〈贞符〉序》:“尝著《贞符》……会贬逐中輟,不克备究。”
分類:完毕完成
《漢語大詞典》:备善(備善)
尽善;全优。汉书·匈奴传上:“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善而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乃稼穡也。”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文论》:“夫人善於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分類:尽善
《漢語大詞典》:备说(備説)
详细述说;完整述说。《水浒传》第五四回:“ 李逵 不敢做声回话,引过 汤隆 拜了 公孙胜 ,备説结义一事。”《西游记》第五八回:“ 悟净 脱身至 南海 ,备説详细。”《西游补》第十六回:“将前事从头到尾,备説一遍。”
《骈字类编》:备武(备武)
魏晋 王粲 俞儿舞歌四首 其一 矛俞新福歌 安不忘备武乐修。
分类:备武
《國語辭典》:备禦(備禦)  拼音:bèi yù
防备抵禦。《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晋王遣李嗣恩不分明夜,奔入晋阳城治兵备禦。」《三国演义》第一回:「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禦,讨贼立功。」
《國語辭典》:贮备(貯備)  拼音:zhǔ bèi
储藏以供需要时使用。如:「政府必须经常贮备充分物资,以应不时之需。」
分類:贮备储备
《漢語大詞典》:儆备(儆備)
警戒防备。左传·成公十六年:“公待於 坏隤 ,申宫儆备,设守而后行。”后汉书·西羌传:“又数遣使驛通动静,使塞外 羌夷 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儆备。”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尹子奇 益兵围 睢阳 益急, 张巡 於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儆备。既明, 巡 乃寝兵絶鼓。”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王素稔 忠贤 恶,深自儆备,其党自危。”
《漢語大詞典》:彻备(徹備)
撤除防卫。南史·袁昂传:“ 元履 至宣旨, 昂 亦不请降,开门彻备而已。”
分類:撤除防卫
《漢語大詞典》:备该(備該)
尽备;完全具备。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録序》:“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唯 陆探微 、 卫协 备该之矣。” 唐 彦宗 《后画录·周中大夫郑法士》:“取法 张公 ,备该万物,后来冠冕,获擅名家。”
分類:全具
《骈字类编》:备收(备收)
礼记: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骈字类编》:北备(北备)
汉书枚乘传:见南距下。魏书萧衍传:见西拟下。
《漢語大詞典》:宣备(宣備)
尽备;完备。古人书信末尾常用“不宣备”,犹云不一一细说。 汉 杨修 《答临淄侯文笺》:“反答造次,不能宣备。” 宋 周密 《浩然斋视听钞·不宣备》:“今人书‘不宣备’,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牋〉末曰:‘造次不能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