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2,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处
处不退
处中
处处经
舍德处
清净业处
虚空处定
恶见处
善处
三处莲华藏世界
华严经七处八会
华严经七处九会
菩萨处胎经
闲处
佛类词典(续上)
时处仪轨处
处不退
处中
处处经
舍德处
清净业处
虚空处定
恶见处
善处
三处莲华藏世界
华严经七处八会
华严经七处九会
菩萨处胎经
闲处
时处仪轨
【佛学大辞典】
(书名)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之略名。
(书名)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之略名。
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科之一。梵名阿耶怛那A^yatana,旧译曰入,新译曰处。根与境为生心心所作用之处,故云处。根与境相涉入,故云入。有六根六境之十二法,故谓之十二处,又云十二入。俱舍论一曰:「心心所生长门义是处义。训释词者,谓能生长心心所法故名为处,是能生长彼作用义。」同光记一下曰:「梵云阿耶怛那,唐云处,旧翻为入,此亦不然。若言入梵本应云钵罗吠舍,旧经亦有翻为处者。如空无处等及阿练若等,并与今同。」(参见:三科)
(术语)三科之一。梵名阿耶怛那A^yatana,旧译曰入,新译曰处。根与境为生心心所作用之处,故云处。根与境相涉入,故云入。有六根六境之十二法,故谓之十二处,又云十二入。俱舍论一曰:「心心所生长门义是处义。训释词者,谓能生长心心所法故名为处,是能生长彼作用义。」同光记一下曰:「梵云阿耶怛那,唐云处,旧翻为入,此亦不然。若言入梵本应云钵罗吠舍,旧经亦有翻为处者。如空无处等及阿练若等,并与今同。」(参见:三科)
三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三门,旧译曰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三门皆为欲破凡夫实我之执而施设。为凡夫之迷执有偏颇,迷于心偏重者,合色而为一,开心而为四,立五蕴。色蕴之一,色也,后之受想行识,心之差别也。次为迷于色偏重者开色而为十,合心而为二,立十二处。五根五境之十处,色也。意根法境之二处,心也。次为色心共迷者,开色而为十,开心而为八。立十八界。五根五境之十界,色也。意根与法境及六识之八界,心也。此次第即上中下之三根也。说见毗婆沙论七。法界次第上之上。密教以之配于胎藏界佛莲金之三部。为迷于心法者,说五蕴,表金刚部之智。为迷于色法者,说十二处,表莲华部之理(密教色属于法理),为色心双迷者,说十八界,表莲金不二之佛部。见秘藏记钞九。
【三藏法数】
(出婆沙论并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论云:若迷心不迷色,则合色开心,数为五蕴;若迷色不迷心,则合心开色,数为十二入;若心色俱迷,则心色各开,数为十八界。如此开合说者,为令众生于所迷处,委细而观,故有三科不同焉。
〔一、五蕴〕(亦名五阴。)蕴,积聚也。谓积聚色受想行识五法以成身也。如来为迷心偏重者,合眼耳鼻舌身五根,但名为色;开意之一根,为受想行识,令其细观于心,是为合色开心,故说五蕴也。
〔二、十二入〕,入,涉入也。谓六根、六尘互相涉入也。如来为迷色偏重者,开色为眼耳鼻舌身,及以色声香味触合受想行识四种心法,但名为意。意之所对,唯一法尘。令其细观于色,是为开色合心,故说为十二入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三、十八界〕,界,即界限,亦隔别之义。谓此十八界,各有别体,义无混滥也。如来为色、心俱迷者,开为六根、六尘、六识,令其一一细观,是为心、色俱开,故说为十八界也。(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术语)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三门,旧译曰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三门皆为欲破凡夫实我之执而施设。为凡夫之迷执有偏颇,迷于心偏重者,合色而为一,开心而为四,立五蕴。色蕴之一,色也,后之受想行识,心之差别也。次为迷于色偏重者开色而为十,合心而为二,立十二处。五根五境之十处,色也。意根法境之二处,心也。次为色心共迷者,开色而为十,开心而为八。立十八界。五根五境之十界,色也。意根与法境及六识之八界,心也。此次第即上中下之三根也。说见毗婆沙论七。法界次第上之上。密教以之配于胎藏界佛莲金之三部。为迷于心法者,说五蕴,表金刚部之智。为迷于色法者,说十二处,表莲华部之理(密教色属于法理),为色心双迷者,说十八界,表莲金不二之佛部。见秘藏记钞九。
【三藏法数】
(出婆沙论并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论云:若迷心不迷色,则合色开心,数为五蕴;若迷色不迷心,则合心开色,数为十二入;若心色俱迷,则心色各开,数为十八界。如此开合说者,为令众生于所迷处,委细而观,故有三科不同焉。
〔一、五蕴〕(亦名五阴。)蕴,积聚也。谓积聚色受想行识五法以成身也。如来为迷心偏重者,合眼耳鼻舌身五根,但名为色;开意之一根,为受想行识,令其细观于心,是为合色开心,故说五蕴也。
〔二、十二入〕,入,涉入也。谓六根、六尘互相涉入也。如来为迷色偏重者,开色为眼耳鼻舌身,及以色声香味触合受想行识四种心法,但名为意。意之所对,唯一法尘。令其细观于色,是为开色合心,故说为十二入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三、十八界〕,界,即界限,亦隔别之义。谓此十八界,各有别体,义无混滥也。如来为色、心俱迷者,开为六根、六尘、六识,令其一一细观,是为心、色俱开,故说为十八界也。(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处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门所立四不退之一。(参见:不退)
(术语)净土门所立四不退之一。(参见:不退)
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译曰不退。功德善根,愈增进而无退失退转也。如不退之土,不退之位等,又不退转,言勤行修习也。如不退之念佛,不退之勤行等。
【佛学常见辞汇】
不再退转的意思。有三种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信位,破了见惑,进入圣人的境界,便永远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證到圆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与尘沙惑,此时专门济度一切众生,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三、念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證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
(术语)梵语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译曰不退。功德善根,愈增进而无退失退转也。如不退之土,不退之位等,又不退转,言勤行修习也。如不退之念佛,不退之勤行等。
【佛学常见辞汇】
不再退转的意思。有三种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信位,破了见惑,进入圣人的境界,便永远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證到圆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与尘沙惑,此时专门济度一切众生,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三、念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證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
处中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处于中也。即非空非有之中道。瑜伽论释曰:「如来出世,随宜为说处中妙理。」
(术语)言处于中也。即非空非有之中道。瑜伽论释曰:「如来出世,随宜为说处中妙理。」
处处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杂说种种之法。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杂说种种之法。
舍德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德处之一。
【三藏法数】
谓见真空,即得离诸烦恼,故名舍德处。
(术语)四德处之一。
【三藏法数】
谓见真空,即得离诸烦恼,故名舍德处。
清净业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妙之佛土,为以纯善之业因而生之处,故名为清净业处。观无量寿经曰:「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同慧远疏曰:「净妙佛土,纯善所归,是故名为清净业处。」
【佛学常见辞汇】
凭著纯善的业因所生之处,亦即净妙的佛土。
(术语)净妙之佛土,为以纯善之业因而生之处,故名为清净业处。观无量寿经曰:「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同慧远疏曰:「净妙佛土,纯善所归,是故名为清净业处。」
【佛学常见辞汇】
凭著纯善的业因所生之处,亦即净妙的佛土。
虚空处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空处定之具名。四空处定之一。(参见:空处)
(术语)空处定之具名。四空处定之一。(参见:空处)
恶见处
【佛学大辞典】
(异名)地狱名,十六别处地狱之一。见正法念经六、往生要集上本。
(异名)地狱名,十六别处地狱之一。见正法念经六、往生要集上本。
善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界天上或诸佛净土曰善处。法华经药草喻品曰:「现世安稳,后生善处。」
(术语)人界天上或诸佛净土曰善处。法华经药草喻品曰:「现世安稳,后生善处。」
三处莲华藏世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密教立三处之华藏世界。其故以大日经立三重之佛身,一加持身,二本地身,三行者身。今约此三身而成义,则加持身即他受用报身,是阿弥陀佛也,其住处名华藏世界。由是过西方十万亿净土即有其处。青龙轨名弥陀为莲华藏。是五部中莲华部报身之土也。本地身即大日如来也,此佛之住处名华藏世界。高广无边,而超相对,绝中边不可定为西方十万亿是五部中佛部自性法身之住处也。大日经所说之胎藏,华严经所说之华藏世界是也。行者身即我等自身也。一切众生之干栗多心,法尔有八叶形。是八叶之心莲华。名曰华藏世界。是秘藏世界。见秘藏记钞六。
(名数)密教立三处之华藏世界。其故以大日经立三重之佛身,一加持身,二本地身,三行者身。今约此三身而成义,则加持身即他受用报身,是阿弥陀佛也,其住处名华藏世界。由是过西方十万亿净土即有其处。青龙轨名弥陀为莲华藏。是五部中莲华部报身之土也。本地身即大日如来也,此佛之住处名华藏世界。高广无边,而超相对,绝中边不可定为西方十万亿是五部中佛部自性法身之住处也。大日经所说之胎藏,华严经所说之华藏世界是也。行者身即我等自身也。一切众生之干栗多心,法尔有八叶形。是八叶之心莲华。名曰华藏世界。是秘藏世界。见秘藏记钞六。
华严经七处八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十华严经一部有三十四品。合人中三处与天上四处为七处,于普光法堂重会总有八会。
(术语)六十华严经一部有三十四品。合人中三处与天上四处为七处,于普光法堂重会总有八会。
华严经七处九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十华严经一部有三十九品,七处九会所说。六十华严经第六他化天会十一品此经分为他化天与普光明殿二处故为九会。
(术语)八十华严经一部有三十九品,七处九会所说。六十华严经第六他化天会十一品此经分为他化天与普光明殿二处故为九会。
菩萨处胎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之异名。
(经名)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之异名。
闲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闲静之处,谓练若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
(术语)闲静之处,谓练若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