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22,分4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两处
处世
绝处
好处
好处
乐处
所处
逐处
生处
归处
静处
静处
触处
著处
安处
《骈字类编》:两处(两处)
唐 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
唐 曹邺 旅次岳阳寄京中亲故 君山南面浪连天,一客愁心两处悬。
唐 皮日休 杂体诗 胥口即事六言二首 其一 鸳鸯一处两处,舴艋三家五家。
元 宋无 答王子长 孤灯风雨夜,两处别离人。
分类:两处
《國語辭典》:处世(處世)  拼音:chǔ shì
待人接物,应付世情。唐。李白春日醉起言志〉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
《漢語大詞典》:绝处(絶處)
1.绝妙之处。《南史·范晔传》:“吾於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於一絶处,亦復何异邪。”
2.毫无出路的境况。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沉自己的船’还要在绝处求生。” 夏衍 《走险记》一:“我们像是绝路逢生,连这种场合必需的客气话也不讲一句。”
《國語辭典》:好处(好處)  拼音:hǎo chǔ
1.好办,容易处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钱财好处,放绑要紧,手脚都麻木了些。」
2.容易交往。如:「他为人性情豪放,不拘小节,相当好处。」
《國語辭典》:好处(好處)  拼音:hǎo chù
1.美好的地方。宋。范成大 次韵许季韶通判水乡席上诗:「青山绿浦竹间明,彷佛苕溪好处行。」
2.美好的时光。唐。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二首之一:「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优点、长处。《红楼梦》第三九回:「你们这几个,都是百个里头挑不出一个来的。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好处。」
4.利益。《红楼梦》第六回:「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
5.福气、好运。《西游记》第一回:「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
6.恩惠。《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直到今日,我不曾报得他一分好处。」
《国语辞典》:乐处(乐处)  拼音:lè chù
快乐之处。唐。薛能〈并州寓怀〉诗:「常恐此心无乐处,枉称年少在并州。」
《漢語大詞典》:所处(所處)
指所驻之地。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其经略使若置在 邕州 ,与贼隔江对岸,兵镇所处,物力必全。”
分類:所处
《漢語大詞典》:逐处(逐處)
到处,处处。 清 周亮工 《有介漫游遂至江南今日忽返得家书感赋》:“偶然欲去原无定,别后行踪逐处揬。”
分類:到处处处
《漢語大詞典》:生处(生處)
(1).生长的地方。 唐 李咸用 《苔》诗:“几年风雨跡,叠在石孱颜。生处景长静,看来情儘閒。” 金 元好问 《野谷道中怀昭禅师》诗:“説向阿师应被笑,人生生处果难忘。” 元 曹之谦 《送李郭二子还乡》诗:“丧乱身为客,淹流泪满衣。亦知生处乐,未卜有年归。”
(2).指聚集之处。 唐 杜牧 《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3).佛教谓转世轮回之处。魏书·释老志:“善恶生处凡有六道焉。”
(4).指转生之处。 元 觉岸 释氏稽古略卷二:“﹝ 道安法师 ﹞正月晦日命门徒具浴。忽有异僧出入隙中。 安 以生处问之,僧指西北,云即开,见楼阁如幻出,曰:‘彼兜率天也。’”
(5).产地。 清 翟灏 通俗编·货财:“生处不如聚处。”
《漢語大詞典》:归处(歸處)
归依。《诗·曹风·蜉蝣》:“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郑玄 笺:“归,依归。”
归依之处。 唐 白居易 《重题》诗之三:“心泰身寧是归处,故乡何独在 长安 !”
分類:归依
《漢語大詞典》:静处(静處)
(1).冷静地立身处世。晏子春秋·杂下六:“且人何忧,静处远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故为君虚心静处,聪听其响,明视其影,以行赏罚之象。” 宋 周敦颐 通书·圣学:“静处则明,明则通。”
(2).犹静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
《漢語大詞典》:静处(静處)
清净、安静之处。 宋 陆游 《山园杂咏》:“百年竟向愁边老,万事元输静处看。”《三侠五义》第十回:“跟着从人出了公馆,来至静处。”
分類:清净安静
《國語辭典》:触处(觸處)  拼音:chù chù
到处、处处。唐。白居易 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閒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唐。李商隐 诗:「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
分類:到处随处
《国语辞典》:著处(著处)  拼音:zhuó chù
到处。唐。杜甫〈远游〉诗:「贱子何人记?迷方著处家。」
《漢語大詞典》:安处(安處)
安定舒适的居处。管子·心术下:“岂无安处哉?我无安心。” 唐 白居易 《四十五》诗:“老来尤委命,安处即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