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22,分49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处暑
十处
七处
痒处
处方
处长
重处
寄处
家处
避处
阳处
托处
托处
伏处
处和
《國語辭典》:处暑(處暑)  拼音:chǔ shǔ
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此日过后,夏天的暑气渐将结束,天气渐转凉爽。
《骈字类编》:十处(十处)
宋史胡旦传幽州之北皆是山谷通人马者不过十处领将士者亦择十人同行则共议兵机分出则各司军事栖楞严经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 李 筠投宋大夫诗见九处下
分类:十处
《骈字类编》:七处(七处)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四年以大匮七处立宝山县十六年升为州 沈约佛记序七处九会峨然在目楞庾信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见四说下 严经佛与阿难凡七处徵心无有是处
分类:七处
《漢語大詞典》:痒处(癢處)
(1).发痒的部位。 唐 杜牧 《读韩杜集》诗:“ 杜 诗 韩 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 痒处搔。” 宋 李之仪 《清平乐·听杨姝琴》词:“不待亲移玉指,自然痒处都消。”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不着痒处。”
(2).指心里怀的强烈愿望或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聂绀弩 《血书》:“那些教义除了告诉他们怎样做顺民以外,与他们心里的痒处又有什么关系呢?农民是不愿意从那些教义得到什么知识的。” 梁斌 《红旗谱》四一:“一阵话搔着 张嘉庆 的痒处,他不耐烦地说:‘得啦……我哪里比得过 江涛 ?’”
《國語辭典》:处方(處方)  拼音:chǔ fāng
1.医师针对病人病症所开具之医疗处置,以门诊处方为例,在医师开具之后,由患者据以交付药师调剂取得药品。依法律规定交付之药剂容器或包装除应标示病人资料、药名、剂量、数量、用法、作用、警语或副作用外,另应包含机构名称地点、医师姓名、调剂者姓名及调剂时间等内容。
2.对策。宋。刘克庄〈备对劄子〉:「士大夫献议盈廷,工于词病而拙于处方者皆是也。」
《国语辞典》:处长(处长)  拼音:chù zhǎng
组织部门中称处的最高长官。如:「他由于工作认真努力,不久就被升为处长了。」
《國語辭典》:重处(重處)  拼音:zhòng chǔ
从重处罚。如:「严禁乱丢垃圾,违者重处。」
《漢語大詞典》:寄处(寄處)
寄居栖身。 汉 贾谊 《惜誓》:“黄鵠后时而寄处兮,鴟梟羣而制之;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螻蚁之所裁。”
寄送的处所。 唐 温庭筠 《春日》诗:“宝书无寄处,香轂有来期。”
《漢語大詞典》:家处(家處)
家居。 汉 贾谊 新书·时变:“廉吏释官而归,为邑笑。居官敢行姦而富,为贤吏;家处者,犯法为利,为材士。故兄劝其弟,父劝其子,则俗之邪至於此矣。”
家庭住处。 唐 杜甫 《东西两川说》:“今富儿非不缘子弟职掌,尽在节度衙府州县官长手下哉。村正虽见面,不敢示文书取索,非不知其家处,独知贫儿家处。”
《漢語大詞典》:避处(避處)
避世隐居。《封神演义》第二四回:“吾看破世情,却了名利,去了家私,弃了妻子,离爱欲是非之门,抛红尘之径,避处深林。”
《骈字类编》:阳处(阳处)
史记仓公传见阴处下
《漢語大詞典》:托处
安身;栖止。
分類:安身栖止
《漢語大詞典》:托处(託處)
安身;栖止。汉书·贾山传:“为宫室之丽至於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聚庐而託处焉。” 元 王恽 《太乙三代度师先考王君墓表》:“至於聚庐託处,似疎而亲,师弟子之两间,传度授受,实有父子之义焉。” 元 姚燧 《袁公神道碑》:“邻境闻之,逾河而西,虽有良田美业不恤,愿託处深谷者不可胜计。”
分類:安身栖止
《漢語大詞典》:伏处(伏處)
(1).隐居。庄子·在宥:“贤者伏处大山嵁巖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 清 姚莹 《复荐青一兄书》:“愧无古人高洁之行,伏处邱园,而浮沉外吏,数见黜辱,已自伤矣!”
(2).安处,不四出活动。 鲁迅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阔人决不是笨牛,否则,他早已伏处牖下,老死田间了。”
《漢語大詞典》:处和(處和)
(1).奉行平和之道。 汉 焦赣 《易林·颐之蒙》:“秋南春北,随时休息,处和履中,安无忧凶。” 汉 荀悦 《昌邑王论》:“忠顺不失,夙夜匪懈,顺理处和,以辅上德,是谓良臣。” 南朝 梁 沈约 《伤刘沨》诗:“处和无近累,天然有胜质。”
(2).讲和;调解。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 人请和, 赵 人不许,必令 将渠 处和。 燕 相 将渠 以处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又有奸恶之徒,与人有隙,嫉彼貲财,遂买託城市光棍,预通蠹棍虎差,然后设谋兴词,架虚并准……然后从中处和,势压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