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039
典故
64
词典
1453
佛典
210
其它
312
共1453,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声猷
离声
声援
贤声
能声
形声
中声
芳声
发声
高声
驰声
鹊声
四声
声乐
繁声
《漢語大詞典》:
声猷(聲猷)
声誉和业绩。
《
周书·萧詧传论
》
:“密邇寇讎,则威略具举;朝宗上国,则声猷远振。”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
:“自甘成潦倒,无復事声猷。” 明
方孝孺
《题赐宋怿颜鲁公〈多宝塔碑〉后》
:“ 懌 尚日孳孳,因艺以进乎学,因学以进乎道,以绍父祖之声猷,以报殿下之宠望,则善为人臣子矣。”
分類:
声誉
业绩
《漢語大詞典》:
离声(離聲)
别离的声音。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前蜀
韦庄
《上行杯》
词:“芳草 灞陵 春岸,柳烟深,满楼弦管。一曲离声肠寸断。” 明
皇甫冲
《于岩石山眺东西两湖》
诗:“檣乌有离声,磯鸥无并翼。”
分類:
别离
声音
《國語辭典》:
声援(聲援)
拼音:
shēng yuán
应声援助。《周书。卷一七。若干惠传》:「朝议欲收辑河南,令惠以本官镇鲁阳,以为声援。」《三国演义》第三二回:「可发檄使武安长尹楷屯毛城,通上党运粮道;令沮授之子沮鹄守邯郸,遥为声援。」
分類:
群众
支援
公开
开发
发表
本用
言论
军事
《漢語大詞典》:
贤声(賢聲)
贤明的名声。 唐
杜甫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
诗:“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 明
李开先
《送王杏里上京改任》
诗:“歷官籍籍著贤声,藩臬迟迴半此生。” 清
吴锡麒
《消夏第四集分得咏史乐府·夫人城》
:“刺吏著威名,阿母有贤声。”
分類:
贤明
名声
《漢語大詞典》:
能声(能聲)
能干的声誉。 金
王若虚
《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
:“吾子始践仕途,而得 李君 者为长官,彼其才干有餘,而能声益著,盖吾子之幸也。” 明
宋濂
《慈孝庵记》
:“兄讳 瑞 ,字 祥卿 ,治家有能声。”
《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
:“﹝ 王安石 ﹞方及二旬,一举成名。初任 浙江 庆元府 鄞县 知县,兴利除害,大有能声。”
分類:
能干
声誉
《國語辭典》:
形声(形聲)
拼音:
xíng shēng
六书中的形声字。由音符与意符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声。如江、河二字,从水取义,以工、可分标其声。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即指其以事类为主,再取其声组合而成。也称为「谐声」、「象声」。
分類:
形声
形体
六书
六书之一
声势
和声
声音
意符
形迹
声响
声符
并用
《國語辭典》:
六书(六書)
拼音:
liù shū
1.为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清。段玉裁。注。也称为「六体」。
2.王莽时的六种字体。即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书、鸟虫书。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也称为「六体」。
分類:
六书
分析
汉字
六体
造字
理论
奇字
象形
篆书
会意
形声
缪篆
鸟虫书
六种
假借
字体
《漢語大詞典》:
中声(中聲)
(1).中和之声。
《
左传·昭公元年
》
:“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 杜预 注:“此谓先王之乐得中声,声成,五降而息也。” 杨伯峻 注:“宫商角徵羽五声,有迟有速,有本有末,调和而得中和之声,然后降于无声。”
《
国语·周语下
》
:“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 韦昭 注:“考,合也,谓合中和之声。” 明
唐顺之
《送陆训导序》
:“昔 孔子 患 郑 、 卫 之声乱于雅颂,乖剌无所从正……自是删
《
诗
》
,定其中声,得三百篇。”
(2).指五音中的商声。 宋
沈括
《
梦溪笔谈·乐律一
》
:“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故商为中声。”
分類:
中声
中和
和之
五音
商声
《漢語大詞典》:
芳声(芳聲)
美好的声誉。 汉
祢衡
《鹦鹉赋》
:“於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 唐
韩愈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
之一:“定謚芳声远,移封大国新。” 明
徐渭
《赠陈君》
诗:“ 陈君 在乡曲,少小驰芳声。”
分類:
美好
声誉
《國語辭典》:
发声(發聲)
拼音:
fā shēng
声带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多为音乐歌唱前的暖声步骤。
分類:
发声
发出
透露
发出声响
出声
声响
呼声
阐发
指发
见解
一声
《國語辭典》:
高声(高聲)
拼音:
gāo shēng
大声。《红楼梦》第五一回:「只听宝玉在内高声说道:『晴雯出去了。』」
分類:
高声
大声
《國語辭典》:
驰声(馳聲)
拼音:
chí shēng
声名远播。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自家武林蓝瑛,表字田叔,自幼驰声画苑。」
分類:
声誉
远播
《漢語大詞典》:
鹊声(鵲聲)
鹊的鸣叫声。俗谓吉兆。 五代
王仁裕
《
开元天宝遗事·灵鹊报喜
》
:“时人之家,闻鹊声,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元
刘因
《山家》
诗:“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分類:
鸣叫
叫声
吉兆
《國語辭典》:
四声(四聲)
拼音:
sì shēng
字音的四种声调。古时分平、上、去、入四声,如天、子、圣、哲即是;今国音分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如三、民、主、义即是。
分類:
现代
字音
普通话
声调
音声
阴平
阳平
平声
上声
去声
四声
入声
演变
而来
《國語辭典》:
声乐(聲樂)
拼音:
shēng yuè
以人声歌唱为主的音乐。为英语vocal music的意译。其演唱方式分为独唱、重唱、齐唱和合唱四种,例如艺术歌曲、清唱剧、歌剧、音乐剧等。
分類:
声乐
音乐
歌唱
伴奏
《漢語大詞典》:
繁声(繁聲)
(1).指浮靡的音乐。
《
后汉书·伏湛宋弘等传论
》
:“ 宋弘 止繁声,戒淫色,其有
《关雎》
之风乎!”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声色》
:“至乃 郑卫 繁声,抑扬絶调,足使风云变动,性灵感召。” 清 陈廷焯
《
白雨斋词话
》
卷五:“人情不能无所寄,而又不能使天下同出一途,
《大雅》
不多见,而繁声於是乎作矣。”
(2).繁杂的声音。 清
金农
《山中吉祥草忽尔吐花抽茎因赋转韵五字诗记之》
:“涧风无繁声,逆鼻清香生。”
分類:
繁杂
浮靡
声音
音乐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