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39,分136页显示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73  74  75  7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怨声盈路
怨声载路
正声雅音
郑崇履声
郑卫之声
一声不响
一声令下
怡声下气
以聋辨声
妖声妖气
一迭连声
音声如钟
应声而倒
变声期
差声儿
《国语辞典》:怨声盈路(怨声盈路)  拼音:yuàn shēng yíng lù
到处充满了怨恨的声音。形容群众普遍怨恨、不满。《魏书。卷八三。外戚传下。高肇传》:「肇既当衡轴,每事任己,本无学识,动违礼度,好改先朝旧制,出情妄作,减削封秩,抑黜勋人,由是怨声盈路矣。」也作「怨声满道」。
《国语辞典》:怨声载路(怨声载路)  拼音:yuàn shēng zài lù
到处充满了怨恨的声音。形容群众普遍怨恨、不满。《旧唐书。卷一○一。张廷圭传》:「州县徵输,星火逼迫,或谋计靡所,或鬻卖以充,怨声载路,和气未洽。」也作「怨声满道」。
《国语辞典》:正声雅音(正声雅音)  拼音:zhèng shēng yǎ yīn
纯正典雅的音乐。唐。皮日休〈通元子栖宾亭记〉:「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竽,邠人之鼓籥,不能过也。」
《国语辞典》:郑崇履声(郑崇履声)  拼音:zhèng chóng lǚ shēng
汉代郑崇为尚书仆射,常上朝谏争,每朝见则曳革履,每次履声一作,皇上就知郑崇已到。典出《汉书。卷七七。郑崇传》。
《国语辞典》:郑卫之声(郑卫之声)  拼音:zhèng wèi zhī shēng
本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赞曰》:「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子云所谓『先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者也。」也作「郑卫之曲」、「郑卫之音」。
《国语辞典》:一声不响(一声不响)  拼音:yī shēng bù xiǎng
不发出任何声音。《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谁知胡道台见了这许多人,早把他吓呆了。楞了半天,一声不响。」
《国语辞典》:一声令下(一声令下)  拼音:yī shēng lìng xià
一发出命令。如:「老师一声令下,全班马上开始大扫除。」
《国语辞典》:怡声下气(怡声下气)  拼音:yí shēng xià qì
柔和其声音,低抑其气息,以取悦他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腝。」
《国语辞典》:以聋辨声(以聋辨声)  拼音:yǐ lóng biàn shēng
以聋了的耳朵来辨别声音。比喻无法清楚的分辨事物。《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
《国语辞典》:妖声妖气(妖声妖气)  拼音:yāo shēng yāo qì
说话时故意用迷惑人的声调表现与众不同,或向人示媚。如:「我讨厌妖声妖气、矫揉做作的女孩子。」
《国语辞典》:一迭连声(一迭连声)  拼音:yī dié lián shēng
连声不断。《文明小史》第一八回:「那一迭连声的喝彩,其中还夹著拍手的声音。」
分类:连声不断
《国语辞典》:音声如钟(音声如钟)  拼音:yīn shēng rú zhōng
形容声音像洪钟一样的嘹亮。《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
分类:声音嘹亮
《国语辞典》:应声而倒(应声而倒)  拼音:yìng shēng ér dǎo
随著声音倒下,形容迅捷仆倒、快速坍塌等。如:「昨夜强风暴雨,不少路树应声而倒。」《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箭不苟害,解脰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三国志。卷九。魏书。诸夏侯曹传。曹真》:「常猎,为虎所逐,顾射虎,应声而倒。」
《国语辞典》:变声期(变声期)  拼音:biàn shēng qí
因生理结构转变,导致声音改变的时期。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国语辞典》:差声儿(差声儿)  拼音:chà shēng ér
北平方言。指发出带有恐惧的异常语音。如:「这突发的状况吓得她说话都有点儿差声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