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53,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6  57  58  5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死声活气
咝咝声
颂声载道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听声写形
庭竹秋声
铜声响器
偷声细气
同声翻译
同声共气
同声同气
同声相求
同声相应
同声一辞
腾声飞实
《國語辭典》:死声活气(死聲活氣)  拼音:sǐ shēng huó qì
阴阳怪气的声音。《金瓶梅》第九六回:「死声活气没来由,天倒惹的情拖逗。」
分類:声音
《高级汉语词典》:咝咝声  拼音:sī sī shēng
与辅音\s\或\z\相似的延长的咝声:如各种动物常用以表示受惊、恐惧或激怒的声音
《國語辭典》:颂声载道(頌聲載道)  拼音:sòng shēng zài dào
做事甚得民心,到处充满歌颂德政的声音。
《漢語大詞典》: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聽話聽聲,鑼鼓聽音)
谚语。意谓由此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京剧《沙家浜》第四场:“听 刁参谋长 这意思,新四军的伤病员是我给藏起来了!这可真是呀,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分类字锦》:听声写形(听声写形)
史记扁鹊传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郤视文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分类:
《分类字锦》:庭竹秋声(庭竹秋声)
陈师道 诗 晚风庭竹已秋声,初听空阶蛩夜鸣。
分类:庭院
《漢語大詞典》:铜声响器(銅聲響器)
形容说话声音响亮。 梁斌 《红旗谱》二:“﹝ 朱老忠 ﹞放开铜嗓子,铜声响器的喊出来。”
《漢語大詞典》:偷声细气(偷聲細氣)
轻声轻气。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啥话?看你偷声细气的样子!”
分類:轻声题叙
《漢語大詞典》:同声翻译
会场或剧场中用来进行翻译的电声系统。译员们将演讲词或台词同步译成不同语种,通过电声系统传送。席位上听众可自由选择语种进行收听。
《漢語大詞典》:同声共气(同聲共氣)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我想世上的人,同声共气的也有,谁似我们两个德性、才华,不争分寸。” 清 李渔 《怜香伴·狂喜》:“你如今只晓得同声共气的快乐,不曾想到分房独宿的凄凉。”亦作“ 同声同气 ”。
《漢語大詞典》:同声同气(同聲同氣)
见“ 同声共气 ”。
《漢語大詞典》:同声相求(同聲相求)
谓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於戏!彼以我为僻,尔以我为正。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 季羡林 《西谛先生》:“处境相同,容易引起类似同病相怜的感情;爱好相同,又容易同声相求。”
《國語辭典》:同声相应(同聲相應)  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原指声音相应和。语出《易经。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唐。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应和。《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等传。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唐。杨烱〈晦日药园诗序〉:「凡我良友,同声相应。」也作「同声之应」。
《漢語大詞典》:同声一辞(同聲一辭)
犹言众口一辞。 清 陈确 《死节论》:“唯 孤竹 二子…… 孔子 称其‘求仁得仁’,盖 紂 虽暴,君也; 武 虽圣,臣也。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冠带之伦服膺新命!”
分類:众口一辞
《漢語大詞典》:腾声飞实(騰聲飛實)
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