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39,分136页显示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9  50  51  5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狮声
声源
声旁
声诺
声列
声技
声豺
声波
声兵
声玩
声辩
壮士声
舒声
尖声
逸声
《骈字类编》:狮声(狮声)
夲草释名狻猊虓时珍曰狮为百兽长故谓之狮虓象其声也
《漢語大詞典》:声源(聲源)
振动着的发声物体,如人的口、乐器和扬声器等。
《漢語大詞典》:声旁(聲旁)
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如“粮”、“崖”,分别由形旁“米”、“山”与声旁“量”、“厓”构成。参见“ 形声 ”。
《國語辭典》:形声(形聲)  拼音:xíng shēng
六书中的形声字。由音符与意符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声。如江、河二字,从水取义,以工、可分标其声。汉。许慎 说文解字序:「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即指其以事类为主,再取其声组合而成。也称为「谐声」、「象声」。
《漢語大詞典》:声诺(聲諾)
亦作“ 声喏 ”。
(1).出声应答。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一:“﹝余与 吴敏 撰数十语﹞俾閤门官宣读,每读一句,将士声诺。”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黄巢庙》:“山下人每闻庙内声喏,若数百人受令唯诺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偷桃:“﹝吏﹞少顷復下,命取桃子,术人声诺。”《快心编三集》第八回:“ 张芳 跪领钧旨,声喏而去。”
(2).古人谒见官长或会见宾客时叉手行礼,同时扬声致敬之谓。 宋 方勺 泊宅编卷四:“一夕,公独坐便斋,神声诺而不见形。”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王尝春日游后圃,见一老卒卧日中,王蹴之曰:‘何慵眠如是?’卒起声喏,对曰:‘无事可做,只得慵眠。’”《水浒传》第四八回:“庄门上 杜兴 看见有 杨雄 、 石秀 在彼,慌忙开了庄门,放隻小船过来,与 宋江 声诺。” 清 徐士鸾 《宋艳·驳辨》:“舵工遽见 才仲 携一丽人登舟,即前声喏。”
《漢語大詞典》:声列(聲列)
见“ 声烈 ”。
《漢語大詞典》:声烈(聲烈)
(1).声美。文选·嵇康〈琴赋〉:“洋洋习习,声烈遐布。” 李周翰 注:“烈,美也。”
(2).亦作“ 声列 ”。显赫的名望。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后六世至 平凉公 文 诞,为 唐 上庸 太守 荆州 大都督长史,焯有声烈。” 宋 曾巩 《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追封三代并进封妻制·父师道赠太子少师》:“具官某父某忠篤纯明,德履惟茂,壮谋循政,声列在人。” 宋 陈师道 《何太冲挽词》之一:“平生欠一识,声烈即多闻。”
分類:显赫名望
《漢語大詞典》:声技(聲技)
见“ 声伎 ”。
《漢語大詞典》:声伎(聲伎)
(1).亦作“ 声妓 ”。旧时宫廷及贵族家中的歌姬舞女。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上:“ 融 外戚家,虽好儒术,而服饰甚丽。坐絳纱帐,侍婢数十,声妓不乏於前。”后汉书·皇后纪下·陈夫人:“ 陈夫人 者,家本 魏郡 ,少以声伎入 孝王 宫,得幸,生 质帝 。”新唐书·高宗三女传:“天下珍滋譎怪充于家,供帐声伎,与天子等。” 宋 苏轼 《韩魏公醉白堂记》:“府有餘帛,廩有餘粟,而家有声妓之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兄还不知 阮鬍子 漏网餘生,不肯退藏,还在这里蓄养声伎,结纳朝绅。”
(2).亦作“ 声技 ”。指歌舞等技艺。南史·张欣泰传:“ 欣泰 负弩射雉,恣情闲放,声伎杂艺,颇多开解。” 宋 苏轼 《赐文武百寮太师文彦博已下上第四表请举乐不允批答》:“吾之本性,以清净寂寞为乐,虽在平日,无游观声技之念。”金史·赵兴详传:“近臣献琵琶, 世宗 却之,谓 兴详 曰:朕忧劳天下,未尝以声伎为心。”
《韵府拾遗 佳韵》:声豺(声豺)
刘子命相篇羊鲋声豺
《國語辭典》:声波(聲波)  拼音:shēng bō
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其周围的空气,因震动而生波动,此波触耳而成声,故称为「声波」。也称为「音波」。
《漢語大詞典》:声兵(聲兵)
(1).宣布出兵。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陈侯使袁侨如会陈人围顿陈侯逃归》:“彼 楚 也,怒 陈 背己,则未敢声兵来伐。”
(2).指虚张声势以疑惑敌人的军事布置。 清 唐甄 潜书·五形:“善用兵者,不专主乎一军;正兵之外有兵,无兵之处皆兵……有形兵以疑其目,有声兵以疑其耳。”
《漢語大詞典》:声玩(聲玩)
声色玩好。南齐书·到撝传:“ 撝 由是屏斥声玩,更以贬素自立。”
分類:声色玩好
《國語辭典》:声辩(聲辯)  拼音:shēng biàn
公开申辩、辩解。如:「他急于声辩自己的论点,以免遭人误解。」
分類:申辩辩解
《漢語大詞典》:壮士声(壯士聲)
见“ 壮士歌 ”。
《漢語大詞典》:壮士歌(壯士歌)
亦称“ 壮士声 ”。 战国 末, 荆轲 欲刺 秦王 ,与 燕 太子丹 诀别 易水 ,作歌曰:“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壮士歌”即指此。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有 田僧超 者,能为‘壮士歌’、‘项羽吟’。征西将军 崔延伯 甚爱之…… 延伯 危冠长剑耀武於前, 僧超 吹壮士笛曲於后,闻之者懦夫成勇,剑客思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延伯 每临阵,常令 僧超 为壮士声,甲胄之士莫不踊跃。”
分類:荆轲
《国语辞典》:舒声(舒声)  拼音:shū shēng
古汉语中的平、上、去三声。
《国语辞典》:尖声(尖声)  拼音:jiān shēng
尖细的声音。如:「她一受到惊吓,便不自觉的尖声大叫。」
分类:尖细声音
《國語辭典》:逸声(逸聲)  拼音:yì shēng
淫佚的音乐。《国语。楚语下》:「夫阖庐口不贪嘉味,耳不乐逸声。」
分類:高声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