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53,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达声
琵声
男声
蛇声
饰声
声腔
声请
声嗽
声态
声位
声闻乘
声阻
声量
声利客
声服
《漢語大詞典》:达声(達聲)
谓传出声响来。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吾闻勇士之鬭也,与日战不移表,与神鬼战者不旋踵,与人战者不达声。”
分類:出声声响
《骈字类编》:琵声(琵声)
唐书宗室瑀传闻康昆崙奏琵琶曰琵声多琶声少是未可弹五十四丝大弦也乐家以自下逆鼓曰琵自上顺鼓曰琶云
《漢語大詞典》:男声(男聲)
声乐中的男子声部。一般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李凌 《音乐杂谈·从“千音同声,万声同形”谈起》:“希望作曲家大胆创作一些音乐语言新鲜的,多用几种节奏……不要使弦乐、管乐、男声、女声、男高音和男中音或男低音所唱(奏)的曲调毫无区别。”
《骈字类编》:蛇声(蛇声)
唐国史补李丹之弟患风疾或说乌蛇酒可疗乃求黑蛇生置瓮中酝以曲糵戛戛蛇声数日不绝及熟香气酷烈引满而饮之斯须悉化为水惟毛发存焉
《漢語大詞典》:饰声(飾聲)
谓修饰言辞,花言巧语。韩非子·有度:“上用耳则下饰声。” 王焕镳 注:“犹言为巧言,使人主听不出真情。”
《國語辭典》:声腔(聲腔)  拼音:shēng qiāng
一些有渊源关系的剧种所共同具有的腔调,其中包括唱法、演唱形式、乐器和伴奏方法等因素。如昆腔、梆子腔、海盐腔等。
分類:声腔唱腔
《國語辭典》:声请(聲請)  拼音:shēng qǐng
人民向法院申述请求。如:「他向法院声请假扣押。」
《漢語大詞典》:声嗽(聲嗽)
犹謦欬。借指言谈笑语。
《漢語大詞典》:声态(聲態)
指人的声音和情态。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三篇:“ 敬梓 之所描写者即是此曹,既多据自所闻见,而笔又足以达之,故能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
《漢語大詞典》:声位(聲位)
声望与地位。陈书·蔡徵传:“ 徵 位望既重,兼声位熏灼,物议咸忌惮之。” 唐 高适 《效古赠崔二》诗:“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漢語大詞典》:声闻乘(聲聞乘)
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 赵朴初 《佛教常识答问·僧伽和佛的弟子》:“四谛的教法,能令人断除见惑(我见、常见、断见等错误见解)和思惑(对世间事物而起的贪嗔痴等迷情),证得涅槃,叫做声闻乘。”参见“ 三乘 ”。
《國語辭典》:三乘  拼音:sān shèng
佛教用语。梵语tri-yāna的意译。谓三种能使众生获得證悟,息灭烦恼的途径。即从他人听闻佛法而悟道的声闻乘;自己观察自然现象而悟道的独觉乘,和以成佛为目标的佛乘。独觉乘也称为「缘觉乘」、「辟支佛乘」,佛乘也称为「大乘」、「菩萨乘」。《大乘庄严经论》卷二:「善趣及三乘,大悲有三品。」《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漢語大詞典》:三乘
(1).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歷长远,乃可登佛境矣。”《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
(2).道教语。谓以 元始天尊 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 灵宝天尊 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详观四辅。”
《漢語大詞典》:声阻(聲阻)
提出抗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革命方面消息》:“十八日电,遵向外务部声阻,答言报纸不足信,语极含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革命方面消息》:“近又欲将招商局押借巨款,徒恃口舌声阻,定无济事。”
分類:提出抗议
《国语辞典》:声量(声量)  拼音:shēng liàng
声音的大小。如:「在图书馆应降低声量,以免影响他人。」
分类:声音大小
《漢語大詞典》:声利客(聲利客)
谓热中于名利者。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时邀声利客,来洗尘埃颜。”
分類:热中名利
《漢語大詞典》:声服(聲服)
谓淫声异服。管子·侈靡:“然则人君声服变矣,则臣有依駟之禄。” 尹知章 注:“声谓乐声,众乱则声服俱变。”《商君书·垦令》:“声服无通於百县,则民行作不顾,休居不听。” 蒋礼鸿 锥指引 王时润 曰:“谓淫声异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