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39,分1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一声鸡,东方白
渔阳鼓声
郑声
郑声淫
词典
一声
无声
秋声
声名
有声
雨声
钟声
歌声
风声
泉声
家声
典故
一声鸡,东方白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一〈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门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典故  
渔阳鼓声
 
笳鼓动,渔阳弄


《新唐书》卷五〈玄宗皇帝(李隆基)本纪·天宝十四载〉~50~
一月,安禄山反,陷河北诸郡。范阳将何千年杀河东节度使杨光翙。壬申,伊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以讨安禄山。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上〈逆臣列传上·安禄山〉~646~
冬十一月,反范阳,诡言奉密诏讨杨国忠,腾榜郡县,以高尚、严庄为谋主,孙孝哲、高邈、张通儒、通晤为腹心,兵凡十五万,号二十万,师行日六十里。

例句

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 长恨歌

典故 

《礼记注疏》卷三十八〈乐记〉~686~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
《论语注疏·卫灵公》~38~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例句

正声消郑卫,古状掩笙簧。 司空曙 同张参军喜李尚书寄新琴

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 吴筠 听尹炼师弹琴

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李世民 帝京篇十首

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

古风失中和,衰代因郑卫。 鲍溶 子规

典故
郑声淫


《论语注疏·卫灵公》~38~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国语辞典》:一声(一声)  拼音:yī shēng
1.一个响音。《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寨内一声鼓响,马军步军,如潮似浪,拥将出来。」《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当下,姚老夫子便和颜悦色的走到巡捕跟前,尊了一声巡捕先生。」
2.国音声调,四声分类的第一类。相当于阴平的音韵。
《國語辭典》:无声(無聲)  拼音:wú shēng
没有声音。如:「悄然无声」。《文选。曹植。七启》:「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唐。韩愈送孟东野序〉:「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國語辭典》:秋声(秋聲)  拼音:qiū shēng
萧瑟的秋风声。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唐。刘禹锡登清晖楼诗:「浔阳江色潮添满,彭蠡秋声雁送来。」
《國語辭典》:声名(聲名)  拼音:shēng míng
声望名誉。《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八:「分明你这奴才借了我的声名在外招摇撞骗,这还了得!」《儒林外史》第九回:「你们说是我家,岂不要坏了我家的声名?」
《國語辭典》:有声(有聲)  拼音:yǒu shēng
1.有声音,发出声音。《红楼梦》第六二回:「只到了阶下,便朝上跪了,碰头有声。」
2.著名、有声望。《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父守淮岱,治亦有声。」
《国语辞典》:雨声(雨声)  拼音:yǔ shēng
下雨时所发出的声音。如:「窗外淅沥的雨声吵得我无法入睡。」
《国语辞典》:钟声(钟声)  拼音:zhōng shēng
敲钟所发出的声音。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國語辭典》:歌声(歌聲)  拼音:gē shēng
歌唱的声音。《三国演义》第九回:「是夜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
分類:歌声歌唱
《國語辭典》:风声(風聲)  拼音:fēng shēng
1.风的声音。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消息、听闻。《文明小史》第五一回:「这个风声传了出去,便有许多人来钻谋这个差使。」
3.树立声教。《书经。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4.声名、声望。《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光武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
《骈字类编》:泉声(泉声)
唐 顾非熊 寄陆隐君 定拟秋凉过南崦,长松石上听泉声。
唐 曹唐 赠南岳冯处士二首 其二 穿厨历历泉声细,绕屋悠悠树影斜。
唐 张乔 游南岳 一宿泉声里,思乡梦不成。
唐 皮日休 太湖诗 其二 晓次神景宫 天籁如击琴,泉声似摐铎。
唐 灵一 送王颖悟归左绵 想得故山青霭里,泉声入夜独潺潺。
《國語辭典》:家声(家聲)  拼音:jiā shēng
家庭声誉。《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家尊是缙绅,生怕失家声,故将饥饿忍。」
《國語辭典》:渔阳鞞鼓(漁陽鞞鼓)  拼音:yú yáng bǐng gǔ
渔阳,地名,在今天津蓟县。鞞鼓,军队用的小鼓。渔阳鞞鼓本指唐安禄山自渔阳兴兵作乱。后泛指兵灾祸乱。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也作「渔阳鼙鼓」。
《漢語大詞典》:渔阳鼙鼓(漁陽鼙鼓)
亦作“ 渔阳鞞鼓 ”。 指公元755年 安禄山 于 渔阳 举兵叛 唐 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宋 辛弃疾 《杏花村》词:“ 渔阳 鼙鼓边风急,人在 沈香亭 北。” 明徐复祚《红梨记·忆友》:“山河百二,一朝顿非。轮轂三千,难道寸筹莫出。好一似 渔阳 鼙鼓,霓裳酿胚。” 吴恭亨 《诸将》诗之二:“记谈 好望 风涛险,正及 渔阳 鼙鼓喧。”
《漢語大詞典》:渔阳鼙鼓(漁陽鼙鼓)
亦作“ 渔阳鞞鼓 ”。 指公元755年 安禄山 于 渔阳 举兵叛 唐 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宋 辛弃疾 《杏花村》词:“ 渔阳 鼙鼓边风急,人在 沈香亭 北。” 明徐复祚《红梨记·忆友》:“山河百二,一朝顿非。轮轂三千,难道寸筹莫出。好一似 渔阳 鼙鼓,霓裳酿胚。” 吴恭亨 《诸将》诗之二:“记谈 好望 风涛险,正及 渔阳 鼙鼓喧。”
《國語辭典》:郑声(鄭聲)  拼音:zhèng shēng
郑国的音乐多淫声,为靡靡之音。故称淫荡不雅正的音乐为「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罢倡乐,绝郑声。」也称为「郑音」。
《國語辭典》:郑音(鄭音)  拼音:zhèng yīn
郑国的音乐多淫声,为靡靡之音。故称淫荡不雅正的音乐为「郑音」。《礼记。乐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也称为「郑声」。
分類:音乐俗乐
《漢語大詞典》:郑卫(鄭衛)
(1). 春秋 战国 时 郑国 与 卫国 的并称。《楚辞·招魂》:“ 郑 卫 妖玩,来杂陈些。”
(2).指 郑 卫 二国的音乐。 秦 李斯 《上书秦始皇》:“今弃叩缶击瓮而就 郑 卫 ,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南史·萧惠基传:“自 宋 大明 以来,声伎所尚,多 郑 卫 ,而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唐 白居易 《邓鲂张彻落第》诗:“众耳喜 郑 卫 ,琴亦不改声。”
(3).指诗经中 郑国 、 卫国 的民间歌诗。 清 汪熷 《〈长生殿〉序》:“ 郑 卫 岂导淫之作, 楚 骚非变雅之音。”
(4).古称 郑 卫 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一:“城中奢淫过 郑 卫 ,城外艰苦逾 唐 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