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39,分136页显示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响声
疏声
女声
声场
引声
俗声
锡声
夏声
消声
骏声
不作声
鸥声
签声
慢声
喊声
《國語辭典》:响声(響聲)  拼音:xiǎng shēng
声音。如:「别弄出任何响声。」
《分类字锦》:疏声(疏声)
刘克庄 移竹诗 借居未定先栽竹,为爱疏声与薄阴。
分类:
《国语辞典》:女声(女声)  拼音:nǚ shēng
声乐中的女子声部,一般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高级汉语词典》:声场  拼音:shēng chǎng
有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那部分媒质范围
《漢語大詞典》:引声(引聲)
谓曼延其声。 汉 繁钦《与魏文帝笺》:“喉囀引声,与笳同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苏子容 诗云:‘起草才多封卷速,把麻人众引声长。’ 苏子由 诗云:‘明日白麻传好语,曼声微绕殿中央。’盖昔时宣制,皆曼延其声,如歌咏之状。”
《漢語大詞典》:俗声(俗聲)
尘世的喧扰声。 清 曹寅 《甲戌仲夏二十二日有吴门之役午憩句容驿院》诗:“行役有餘暇,驛亭无俗声。”
分類:尘世喧扰
《骈字类编》:锡声(锡声)
宋 谢翱 悼南上人 锡声归后夜,琴意满诸峰。
《漢語大詞典》:夏声(夏聲)
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 公子札 来聘……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 周 之旧乎?’” 杜预 注:“ 秦 本在西戎 洴 陇 之西, 秦仲 始有车马礼乐,去戎狄之音而有诸夏之声,故谓之夏声。”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河 济 之间,古称中夏;故北音谓之夏声。”
《漢語大詞典》:消声(消聲)
犹言消声匿迹。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卜者大惊曰:‘一日之内而有四人宰相。’四人相顾而笑以退。因是卜者消声,不復有人问之。”
《漢語大詞典》:骏声(駿聲)
犹盛誉。后汉书·郑孔荀传赞:“ 公业 称豪,骏声升腾。”
分類:盛誉
《國語辭典》:不作声(不作聲)  拼音:bù zuò shēng
沉默不语。《红楼梦》第五七回:「紫鹃看他怎样回答,只见他总不作声。」也作「不则声」、「不做声」。
《骈字类编》:鸥声(鸥声)
唐 司空图 河上二首 其二 沙村平见水,深巷有鸥声。
《漢語大詞典》:签声(籤聲)
古代晚间报更时,更筹掷地的响声。 宋 欧阳修 《夫人阁》诗之五:“玉殿籤声玉漏催,綵花金胜巧先裁。” 宋 周邦彦 《法曲献仙音》词:“蝉咽凉柯,燕飞尘幕,漏阁籤声时度。”
《國語辭典》:慢声(慢聲)  拼音:màn shēng
古语中一音缓读为二音,称为「慢声」。如慢声为「之乎」,急读为「诸」。
《國語辭典》:喊声(喊聲)  拼音:hǎn shēng
大叫、呼喊的声音。《三国演义》第三回:「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大举,人马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