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53,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瓦声
秋声赋
声谱
噪声
噪声
宵声
常声
凯声
回声
汉声
阳声
壮声
跸声
声焰
声喏
《韵府拾遗 庚韵》:瓦声(瓦声)
元稹诗金埋无土色玉坠无瓦声
《国语辞典》:秋声赋(秋声赋)  拼音:qiū shēng fù
文章名。宋欧阳修撰。全篇藉著描述秋声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故题名为〈秋声赋〉。
《國語辭典》:声谱(聲譜)  拼音:shēng pǔ
描绘声音的频率及幅度等的图表或记录。
《高级汉语词典》:噪声
呼噪之声
《漢語大詞典》:噪声(譟聲)
呼噪之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一士人夜坐纳凉,忽闻屋上有譟声,骇而起视。”
分類:呼噪
《骈字类编》:宵声(宵声)
唐 李峤 平陵通曙响,长乐警宵声。
《漢語大詞典》:常声(常聲)
(1).固定的乐调。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2).正常的声调。礼记·杂记下:“ 曾申 问於 曾子 曰:‘哭父母有常声乎?’曰:‘中路婴儿失其母焉,何常声之有。’”新唐书·孝友传·侯知道:“哭无常声,迥彻苍旻。” 唐 元结 《世化》:“人民劳苦相寃,疮痍相通,老弱孤独相苦,死亡不能相救,呻吟非常声也耶?”
《漢語大詞典》:凯声(凱聲)
胜利的乐歌声。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奏凯》:“坐整龙驤开虎帐,平鼠寝易如翻掌。云高太甲映明堂,行见凯声欢畅。”
《國語辭典》:回声(回聲)  拼音:huí shēng
1.反响、回应。如:「他收到不少读者的回声,使他振奋不已。」
2.声波传送出去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骈字类编》:汉声(汉声)
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晨扬天汉声,夕卷大河阴。
《國語辭典》:阳声(陽聲)  拼音:yáng shēng
1.音律中的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种,称为「阳声」。见《周礼。春官。大师》。也称为「阳律」。
2.清越的声音。《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凡相干,欲赤黑而阳声,赤黑则乡心,阳声则远根。」
《分类字锦》:壮声(壮声)
任士林 蚯蚓赋 何壮声之激发,而止作之谁欤。
分类:
《漢語大詞典》:跸声(蹕聲)
谓古代帝王出入时左右侍卫止人清道的吆喝声。南史·范云传:“ 永明 末, 梁武 与兄 懿 卜居东郊之外, 云 亦筑室相依。 梁武 每至 云 所,其妻常闻蹕声。”
《漢語大詞典》:声焰(聲燄)
亦作“ 声燄 ”。 声威气焰。新唐书·郑注传:“﹝ 注 ﹞聚京师轻薄子、方镇将吏,以煽声焰。”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一时声燄,真足动摇山岳,回天而驻日也。”宋史·佞幸传·朱勔:“然寇平, 勔 復得志,声焰熏灼。”
分類:声威气焰
《國語辭典》:声喏(聲喏)  拼音:shēng rě
拱手作揖,作声致敬。《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梦一黄巾使者,手执文书,进前声喏。」《水浒传》第一一回:「朱贵、林冲向前声喏了。林冲立在朱贵侧边。」
《漢語大詞典》:声诺(聲諾)
亦作“ 声喏 ”。
(1).出声应答。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一:“﹝余与 吴敏 撰数十语﹞俾閤门官宣读,每读一句,将士声诺。”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黄巢庙》:“山下人每闻庙内声喏,若数百人受令唯诺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偷桃:“﹝吏﹞少顷復下,命取桃子,术人声诺。”《快心编三集》第八回:“ 张芳 跪领钧旨,声喏而去。”
(2).古人谒见官长或会见宾客时叉手行礼,同时扬声致敬之谓。 宋 方勺 泊宅编卷四:“一夕,公独坐便斋,神声诺而不见形。”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王尝春日游后圃,见一老卒卧日中,王蹴之曰:‘何慵眠如是?’卒起声喏,对曰:‘无事可做,只得慵眠。’”《水浒传》第四八回:“庄门上 杜兴 看见有 杨雄 、 石秀 在彼,慌忙开了庄门,放隻小船过来,与 宋江 声诺。” 清 徐士鸾 《宋艳·驳辨》:“舵工遽见 才仲 携一丽人登舟,即前声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