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39,分136页显示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有声画
声烈
鞭声
雅声
晓声
蹄声
荷声
缓声
鱼声
平声
美声
徽声
射声
嚣声
微声
《漢語大詞典》:有声画(有聲畫)
指诗。因诗中多画意,且可供人吟诵,故称。 元 方回 《丹阳道中大雪》诗:“此是老夫有声画, 丹阳 道上雪天诗。” 元 岑安卿 《次韩明善题推篷图》诗:“无声诗生有声画,吟咏工夫见挥洒。”
《漢語大詞典》:声烈(聲烈)
(1).声美。文选·嵇康〈琴赋〉:“洋洋习习,声烈遐布。” 李周翰 注:“烈,美也。”
(2).亦作“ 声列 ”。显赫的名望。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后六世至 平凉公 文 诞,为 唐 上庸 太守 荆州 大都督长史,焯有声烈。” 宋 曾巩 《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追封三代并进封妻制·父师道赠太子少师》:“具官某父某忠篤纯明,德履惟茂,壮谋循政,声列在人。” 宋 陈师道 《何太冲挽词》之一:“平生欠一识,声烈即多闻。”
分類:显赫名望
《漢語大詞典》:鞭声(鞭聲)
(1).抽鞭的声音,指古代官员出行,衙役等执鞭驱令行人回避,以示官威。 宋 黄庭坚 《贾天锡惠宝熏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雉尾映鞭声,金鑪拂太清。”
(2).策马扬鞭时的响声。亦借指征战。 宋 陆游 《出朝天门由小西门归》诗:“澹日向人供帽影,微风傍马助鞭声。” 宋 陆游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诗:“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何时夜出 五原 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漢語大詞典》:雅声(雅聲)
雅正之乐。荀子·正制:“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汉书·礼乐志》:“五音六律,依韦饗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唐 皎然 《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淫声已闋雅声来,游鱼噞喁鹤裴回。”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后序》:“流彘而雅声变,哀 郢 而骚体兴。”
分類:雅正
《漢語大詞典》:晓声(曉聲)
(1).指晓鼓之声。 唐 李贺 《官街鼓》诗:“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2).喻先导者的声音。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惟苓落既久,思想大荒,虽冀履前人之旧迹,亦不以猝得,故直近十七世纪中叶,人始诚闻夫晓声。”
(3).懂得音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国语辞典》:蹄声(蹄声)  拼音:tí shēng
马蹄踏地的声音。如:「在马术表演中,行进之蹄声,充满节奏与韵律感。」
《骈字类编》:荷声(荷声)
宋 韩驹 饮酒次人韵 荷声过急雨,竹影敷凉月。
宋 杨万里 正月二十四夜朱师古少卿招饮小楼看灯二首 其二 君言去岁西湖雨,城外荷声到此楼。
《漢語大詞典》:缓声(緩聲)
(1).指柔缓的乐声或歌声。 唐 白居易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清 吴伟业 《和杨铁崖天宝遗事诗》之二:“浩唱扇低槐市月,缓声衫动石头风。”
(2).古乐律名。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
《骈字类编》:鱼声(鱼声)
本草集解蜀志云雅州西山溪谷出魶鱼似鲇有足能缘木声如婴儿可食
《國語辭典》:平声(平聲)  拼音:píng shēng
一种汉语调类。声调平出而没有高低的变化。今国音分化为阴平、阳平二类,即第一声、第二声。第二声注音符号用「ˊ」来表示。
《國語辭典》:美声(美聲)  拼音:měi shēng
优美的名声。《文选。张衡。西京赋》:「妖蛊艳天夏姬,美声畅于虞氏。」
《漢語大詞典》:徽声(徽聲)
美好的声誉。隶续·汉平舆令薛君碑:“料拣真实,好此徽声。” 南朝 梁 任昉 《为武帝追封永阳王诏》:“亡兄德履冲粹,识业深通,徽声善誉,风流籍甚。”《魏书·李彪传》:“是以访童问师,不避渊泽;询谋諮善,不弃芻蕘。用能光茂实於竹素,播徽声於金石。”
分類:美好声誉
《國語辭典》:射声(射聲)  拼音:shè shēng
职官名。射声校尉的简称。为汉武帝所置于京师的屯兵八校尉之一。官秩二千石,掌宿卫兵。因冥冥中闻声即射,故称为「射声」。
《漢語大詞典》:嚣声(囂聲)
喧闹声。 汉 张衡 《西京赋》:“光炎烛天庭,嚣声震海浦。” 宋 曾巩 《救灾议》:“疆内安辑,里无嚣声。” 茅盾 《子夜》十一:“七八十号经纪人的一百多助手以及数不清的投机者,造成了雷一样的数目字的嚣声,不论谁的耳朵都失了作用。”
分類:喧闹闹声
《漢語大詞典》:微声(微聲)
(1).微小的名声。 唐 张籍 《祭退之》诗:“公文为时师,我亦有微声。而后之学者,或号为 韩 张 。” 明 徐渭 《十白赋·麂》:“拾遗有言,微声及祸,视尔霜质,秉金畏火。”
(2).细小的声音。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飞车向 奇肱国 疾飞而去,天空中不再留下微声,学者们也静悄悄,这是大家在吃饭。”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蝙蝠的声音……黑暗中鱼在水面拨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