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39,分136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楚声
听声
步虚声
浪声
双声
呼声
声问
梵声
德声
外声
瀑声
嘉声
凤声
声度
声息
《國語辭典》:楚声(楚聲)  拼音:chǔ shēng
楚地的歌调。秦灭六国,楚尤悲愤,故其歌调特为激昂。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及唐山夫人的房中乐,其声悲壮激昂,亦被视为楚声。《汉书。卷二二。礼乐志》:「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
《漢語大詞典》:听声(聽聲)
(1).听察声音。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2).医者听察病人的声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越 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张守节 正义引《素问》:“好哭者肺病,好歌者脾病,好妄言者心病,好呻吟者肾病,好叫呼者肝病也。”
(3).古代相术的一种。太平广记卷二二四引 唐 康骈 剧谈录·龙复本:“ 开成 中,有 龙復本 者无目,善听声揣骨,每言休咎,无不必中。”
(4).探听消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八:“ 老初 的大嗓子叫道:‘报告团长,跟前有坏蛋听声。好抓不好抓?’” 刘绍棠 《两草一心》:“夜深沉,保卫人员昂首阔步,四下巡逻;管教人员蹑手蹑脚,悄悄蹲在窗根下,扯着耳朵听声。”
《国语辞典》:步虚声(步虚声)  拼音:bù xū shēng
一种道士诵经礼赞的腔调。传说是因模拟神仙的诵经声而来。《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道士诵经,谓之步虚声。」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陈思王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也。」
《骈字类编》:浪声(浪声)
唐 罗邺 春望梁石头城 帆势挂风轻若翅,浪声吹岸叠如鳞。
唐 杜荀鹤 投宣谕张侍郎乱后遇毗陵 雨笼蛬壁吟灯影,风触蝉枝噪浪声。
分类:浪声
《國語辭典》:双声(雙聲)  拼音:shuāng shēng
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彷佛、琵琶。
《國語辭典》:呼声(呼聲)  拼音:hū shēng
1.呼喊的声音。《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晋。干宝《搜神记》卷四:「文辞谢之际,忽堂上如数十人呼声。」
2.比喻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如:「执政者不应漠视人民渴望自由、民主的呼声。」
3.比喻支持度。如:「他参选议员选举,呼声很高。」
《國語辭典》:声问(聲問)  拼音:shēng wèn
1.音信、消息。《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2.名誉。《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國語辭典》:声闻(聲聞)  拼音:shēng wén
佛教谓从他人开示、教授佛法,进而修行悟道者。《妙法莲华经》卷二:「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
《國語辭典》:声闻(聲聞)  拼音:shēng wèn
名誉、声望。《孟子。离娄下》:「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分類:名声音信
《漢語大詞典》:梵声(梵聲)
念佛诵经之声。 南朝 梁武帝 《和太子忏悔》诗:“繚绕闻天乐,周流扬梵声。”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南唐 陈陶 《题豫章西山香城寺》诗:“ 祇园 树老梵声小,雪岭花香灯影长。”
分類:念佛诵经
《漢語大詞典》:德声(德聲)
(1).仁德的声誉。古代多用以称颂官吏治政。《文选·曹植〈又赠丁仪王粲〉诗》:“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李善 注:“德声,谓 太祖 令德之声也。”隋书·百官志下:“又有特进、左右光禄大夫……并为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 宋 叶适 《修职郎吴君墓志铭》:“摄 大冶县 ,慕其德声,不言而化。”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武虚谷:“﹝ 武虚谷 ﹞任 山东 博山县 县令,有德声。”
(2).指美好的声誉。 晋 张华 《励志诗》之七:“勉尔含弘,以隆德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僧锺:“帝以 钟 有德声,敕令酬对,往復移时,言无失厝。”
(3).合乎仁德的言谈。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诲余以义,復我以诚。终日以语,无非德声。”
《漢語大詞典》:外声(外聲)
音韵学术语。指开口呼和合口呼。 章炳麟 《国故论衡·音理论》:“闔口、开口皆外声,撮口、齐齿皆内声也。”
《骈字类编》:瀑声(瀑声)
宋 陆游 七月十九日大风雨雷电 明朝雨止寻幽梦,尚听飞涛溅瀑声。
《漢語大詞典》:嘉声(嘉聲)
(1).美好的声誉。 汉 蔡邕 《郭有道碑》:“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 三国 魏 高堂隆 《谏明帝疏》:“闻之四夷,非嘉声也;垂之竹帛,非令名也。”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旂常悬祖德,甲令著嘉声。”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公实德令政,嘉声而异才,且淹久也。”
(2).美妙的声音。 南朝 宋 鲍照 《代春日行》:“春山茂,春日明,园中鸟,多嘉声。”
《漢語大詞典》:凤声(鳳聲)
凤凰的鸣声。亦比喻美妙的乐声。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 唐 杜甫 《凤凰台》:“ 西伯 今寂寞,凤声亦悠悠。” 唐 张祜 《周员外席上观柘枝》诗:“鸞影乍迴头并举,凤声初歇翅齐张。”
《漢語大詞典》:声度(聲度)
犹声调。 宋 吴坰 五总志:“至夕,乃与同列饮酒以待,果一男子三叹而歌。有 赵琼 者,倾耳堕泪,曰:此 秦七 声度也。”
分類:声调
《國語辭典》:声息(聲息)  拼音:shēng xí
1.消息。如:「互通声息」。
2.声音、动静。《西游记》第三○回:「却说那小龙潜于水底,半个时辰听不见声息,方才咬著牙,忍著腿疼跳将起去。」《文明小史》第四回:「走到一家门口,把马拴在树上,听了声息俱无,想是已经睡了,不去惊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