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53,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机声
扬声
友声
义声
寻声
齐声
雪声
秦声
郑声
子声
治声
楚声
听声
步虚声
浪声
《漢語大詞典》:机声(機聲)
(1).机弩发矢声。文选·潘岳〈射雉赋〉:“倒禽纷以迸落,机声振而未已。” 徐爰 注:“禽被箭跃起而反落,弩声犹未歇,言其矢来疾也。”
(2).织机声。 唐 孟郊 《离思》诗:“迴织别离字,机声有酸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洪稚存 太史 亮吉 ,幼孤贫,母太夫人教之读书……太史贵后,绘《机声灯影图》,徧求名辈诗笔表扬。”
(3).飞机声。 巴金 《军长的心》一:“后来我听见熟悉的机声了。声音越来越近,好像敌机就在我们的头上一样。”
《國語辭典》:扬声(揚聲)  拼音:yáng shēng
1.扬名,传播声誉。三国魏。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三国演义》第二三回:「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
2.发高声。《乐府诗集。卷四九。清商曲辞六。西曲歌下。江陵乐》:「逢人驻步看,扬声皆言好。」《三国演义》第二回:「遂奋力提刀上岸,扬声大叫,东西指挥,如唤人状。」
3.故意放言、宣传。《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
《國語辭典》:扬言(揚言)  拼音:yáng yán
1.故意宣扬,散布某种言论。《战国策。秦策四》:「以是告楚,楚王扬言与秦遇,魏王闻之,恐。」《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却被皇甫郦扬言于西凉人曰:『李傕谋反,从之者即为贼党,后患不浅。』西凉人多有听郦之言,军心渐涣。」
2.誇大其辞。《大戴礼记。文王官人》:「饰貌者不情,隐节者不平,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
3.大声说话。《三国演义》第九回:「乃复扬言曰:『徒死无益,能从我反乎?』众皆愿从。」
《漢語大詞典》:友声(友聲)
朋友的声音。亦指朋友。《诗·小雅·伐木》:“嚶其鸣矣,求其友声。” 宋 王安石 《示德逢》诗:“有鸣仓庚,岂曰不时?求其友声,頡之頏之。嗟我怀人,何日忘之。” 清 赵翼 《题三寿图》诗:“娱老求友声,岂如家庭内。”
分類:朋友声音
《漢語大詞典》:义声(義聲)
德义的名声。 汉 张衡 《东京赋》:“昭仁惠於 崇贤 ,抗义声於 金商 。”周书·窦毅传赞:“ 竇毅 忠肃奉上,温恭接下,茂实彰於本朝,义声扬於殊俗。” 董必武 《武昌东湖九女墩》诗:“自求解放入天军,巾幗英雄著义声。”
分類:德义名声
《漢語大詞典》:寻声(尋聲)
(1).随声;紧接别人的声音。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令发之日,下之应也,犹响寻声耳。”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上尝问曰:‘此胡腹中何物,其大如是。’ 禄山 寻声应曰:‘腹中更无他物,惟赤心尔。’”
(2).循着声音;寻找发声之处。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阿Q 寻声渐渐的寻到 赵太爷 的内院里。”
《國語辭典》:齐声(齊聲)  拼音:qí shēng
1.众口同声的说。《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2.名声相等。《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融由是显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东平齐声于杨史,淮南取贵于食时。」
《漢語大詞典》:雪声(雪聲)
(1).降雪的声响。 唐 任翻 《冬暮野寺》诗:“照墻灯影短,著瓦雪声繁。” 宋 陆游 《雪夜》诗:“雪声如飞沙,风声如翻涛。”
(2).吟雪之声。 唐 孟郊 《夷门雪赠主人》诗:“ 夷门 贫士空吟雪, 夷门 豪士皆饮酒。酒声欢闲入雪销,雪声激切悲枯朽。”
分類:降雪声响
《國語辭典》:秦声(秦聲)  拼音:qín shēng
秦地的歌曲。《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分類:音乐
《國語辭典》:郑声(鄭聲)  拼音:zhèng shēng
郑国的音乐多淫声,为靡靡之音。故称淫荡不雅正的音乐为「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罢倡乐,绝郑声。」也称为「郑音」。
《國語辭典》:郑音(鄭音)  拼音:zhèng yīn
郑国的音乐多淫声,为靡靡之音。故称淫荡不雅正的音乐为「郑音」。《礼记。乐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也称为「郑声」。
分類:音乐俗乐
《漢語大詞典》:子声(子聲)
(1).即半律,也称半声。古乐十二律中相邻两音间的音程。通典·乐三:“ 鳧氏 为鐘,以律计自倍半。半者,准半正声之半,以为十二子律,制为十二子声。比正声为倍,则以正声於子声为倍,以正声比子声,则子声为半……以黄钟之管正声九寸为均,子声则四寸半。”
(2).做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牙儿抵着不敢子声,侧着耳朵儿窻外听,千古清风指下生。”参见“ 则声 ”。
《國語辭典》:则声(則聲)  拼音:zé shēng
开口发言、出声。《醒世恒言。卷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月香暗暗叫苦,不敢则声。」《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那妇人假意推来推去,却不则声。」也作「子声」、「做声」。
分類:作声
《漢語大詞典》:治声(治聲)
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声誉。后汉书·王堂传:“﹝ 王堂 ﹞曾孙 商 , 益州 牧 刘焉 以为 蜀郡 太守,有治声。”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元略 ﹞为政清肃,甚有治声。” 清 姚鼐 《建昌新城陈母杨太夫人墓志铭》:“夫以儒兴,子有治声。”
《國語辭典》:楚声(楚聲)  拼音:chǔ shēng
楚地的歌调。秦灭六国,楚尤悲愤,故其歌调特为激昂。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及唐山夫人的房中乐,其声悲壮激昂,亦被视为楚声。《汉书。卷二二。礼乐志》:「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
《漢語大詞典》:听声(聽聲)
(1).听察声音。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2).医者听察病人的声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越 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张守节 正义引《素问》:“好哭者肺病,好歌者脾病,好妄言者心病,好呻吟者肾病,好叫呼者肝病也。”
(3).古代相术的一种。太平广记卷二二四引 唐 康骈 剧谈录·龙复本:“ 开成 中,有 龙復本 者无目,善听声揣骨,每言休咎,无不必中。”
(4).探听消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八:“ 老初 的大嗓子叫道:‘报告团长,跟前有坏蛋听声。好抓不好抓?’” 刘绍棠 《两草一心》:“夜深沉,保卫人员昂首阔步,四下巡逻;管教人员蹑手蹑脚,悄悄蹲在窗根下,扯着耳朵听声。”
《国语辞典》:步虚声(步虚声)  拼音:bù xū shēng
一种道士诵经礼赞的腔调。传说是因模拟神仙的诵经声而来。《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道士诵经,谓之步虚声。」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陈思王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也。」
《骈字类编》:浪声(浪声)
唐 罗邺 春望梁石头城 帆势挂风轻若翅,浪声吹岸叠如鳞。
唐 杜荀鹤 投宣谕张侍郎乱后遇毗陵 雨笼蛬壁吟灯影,风触蝉枝噪浪声。
分类: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