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39,分136页显示 上一页 100 101 102 103 104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云门声色
无量声佛顶
无声漏
慈明虎声
铃声比丘
鼓音声王经
鼓音声陀罗尼经
称实声闻
语言音声欲
歌声
增上慢声闻
声闻与缘觉同异
甄陀罗女歌声
调声
佛类词典(续上)
梵声云门声色
无量声佛顶
无声漏
慈明虎声
铃声比丘
鼓音声王经
鼓音声陀罗尼经
称实声闻
语言音声欲
歌声
增上慢声闻
声闻与缘觉同异
甄陀罗女歌声
调声
梵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梵音也。无量寿经下曰:「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参见:梵音)
(术语)如来之梵音也。无量寿经下曰:「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参见:梵音)
梵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梵天王所出之音声有五种清净之音,佛之音声亦如是,故三十二相中有梵音相。法华经序品曰:「梵音微妙,令人乐闻。」法华文句曰:「佛报得清净音声最妙,号为梵音。」华严经曰:「演出清净微妙梵音,宣畅最上无上正法。闻者欢喜,得净妙道。」长阿含五阇尼沙经曰:「时梵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数三十二曰:「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又】(仪式)音韵屈曲升降,歌颂佛,讽咏法者,云梵音。又曰梵呗,呗匿。以闻者得净信,而佛听之,在世中铃声比丘,呗声第一。(参见:呗比丘)。魏陈思王曹子建,游鱼山,闻岩谷水声,写之,制梵呗之谱。是为东土梵呗之始。【又】单称读经之声为梵音。
【佛学常见辞汇】
1。指佛的声音,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清满、周遍远闻,为佛三十二相之一。2。指读经的声音。
(术语)大梵天王所出之音声有五种清净之音,佛之音声亦如是,故三十二相中有梵音相。法华经序品曰:「梵音微妙,令人乐闻。」法华文句曰:「佛报得清净音声最妙,号为梵音。」华严经曰:「演出清净微妙梵音,宣畅最上无上正法。闻者欢喜,得净妙道。」长阿含五阇尼沙经曰:「时梵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数三十二曰:「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又】(仪式)音韵屈曲升降,歌颂佛,讽咏法者,云梵音。又曰梵呗,呗匿。以闻者得净信,而佛听之,在世中铃声比丘,呗声第一。(参见:呗比丘)。魏陈思王曹子建,游鱼山,闻岩谷水声,写之,制梵呗之谱。是为东土梵呗之始。【又】单称读经之声为梵音。
【佛学常见辞汇】
1。指佛的声音,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清满、周遍远闻,为佛三十二相之一。2。指读经的声音。
云门声色
【佛学大辞典】
(公案)「云门示众云:闻声悟道,见色明心,观世音菩萨,将钱来买糊饼,放下手却是馒头。」见从容录八十二则。
(公案)「云门示众云:闻声悟道,见色明心,观世音菩萨,将钱来买糊饼,放下手却是馒头。」见从容录八十二则。
无量声佛顶
【佛学大辞典】
(菩萨)胎藏界释迦院释尊之右第五位。密号曰妙响金刚。主说法之德。或有无边音声,无边声,妙音,遍昭(遍声之意)之名。黄色,左手持莲,上有法螺。右手立无名小三指(无名小三指五字,疑有误,今仍之),馀二指屈而当胸,坐于赤莲。
(菩萨)胎藏界释迦院释尊之右第五位。密号曰妙响金刚。主说法之德。或有无边音声,无边声,妙音,遍昭(遍声之意)之名。黄色,左手持莲,上有法螺。右手立无名小三指(无名小三指五字,疑有误,今仍之),馀二指屈而当胸,坐于赤莲。
无声漏
【佛学大辞典】
(杂名)以末香造篆文,供计时之用,故称无声漏。释门正统三曰:「有以盘模篆文,号无声漏者。」
(杂名)以末香造篆文,供计时之用,故称无声漏。释门正统三曰:「有以盘模篆文,号无声漏者。」
慈明虎声
【佛学大辞典】
(公案)慈明圆禅师,泉大道来参。问曰:白云横谷间,道人何处来?泉顾指左右曰:夜来何处火,烧出古人坟?呵曰:未在,更道。泉作虎声。师打一坐具。泉推倒慈明。明亦作虎声。泉退身大叹云:我对七十馀员善知识,唯师可继得临济正宗。见会元十二。
(公案)慈明圆禅师,泉大道来参。问曰:白云横谷间,道人何处来?泉顾指左右曰:夜来何处火,烧出古人坟?呵曰:未在,更道。泉作虎声。师打一坐具。泉推倒慈明。明亦作虎声。泉退身大叹云:我对七十馀员善知识,唯师可继得临济正宗。见会元十二。
铃声比丘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曰呗比丘。(参见:呗比丘)
(人名)又曰呗比丘。(参见:呗比丘)
鼓音声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之略称。
(经名)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之略称。
鼓音声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之略称。
(经名)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之略称。
称实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声闻)附录。
(术语)(参见:声闻)附录。
语言音声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六欲)
(术语)(参见:六欲)
六欲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色欲,见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而生贪著也。二形貌欲,见端容美貌而生贪著者。三威仪姿态欲,见行步进止含笑娇态等而生爱染者。四语言音声欲,于巧言美语适意之音声清雅之歌咏等,而生爱著者。五细滑欲,于男女皮肤之细软滑泽等而耽染者。六人相欲,见男女可爱之人相而贪著者。见智度论二十一。而破此六欲须以九想。(参见:九想)。【又】六欲天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色欲,二形貌欲,三威仪姿态欲,四言语音声欲,五细滑欲,六人想欲。此六法能起人之贪欲心,故称欲。见智度论二十一。
【佛学常见辞汇】
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语言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
【佛学次第统编】
六欲者:
一、色欲 谓若见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无智愚人,不知其患,心生贪著,是名色欲。
二、形貌欲 谓若见端容美貌,无智愚人,不知其患,心生贪著,是名形貌欲。
三、威仪恣态欲 谓若见行步轻徐,举止详缓,扬眉顿脸,含笑娇盈,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染,是名威仪恣态欲。
四、言语音声欲 谓若闻巧言美语,称情适意,音声清雅,歌咏赞叹,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著,是名言语音声欲。
五、细滑欲 谓男女身分,软细滑泽等,无智愚人,不知其患,耽染没溺,是名细滑欲。
六、人相欲 谓若男若女,必得所爱之人,互相贪染,是名人相欲。
【三藏法数】
(出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一、色欲〕,谓若见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无智愚人,不知其患,心生贪著,是名色欲。
〔二、形貌欲〕,谓若见端容美貌,无智愚人,不知其患,心生贪著,是名形貌欲。
〔三、威仪姿态欲〕,谓若见行步轻徐,举止详缓,扬眉顿脸,含笑娇盈,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染,是名威仪姿态欲。
〔四、言语音声欲〕,谓若闻巧言美语,称情适意,音声清雅,歌咏赞叹,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著,是名言语音声欲。
〔五、细滑欲〕,谓男女身分,软细滑泽等,无智愚人,不知其患,耽染没溺,是名细滑欲。
〔六、人相欲〕,谓若男若女,必得所爱之人,互相贪染,是名人相欲。
(名数)一色欲,见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而生贪著也。二形貌欲,见端容美貌而生贪著者。三威仪姿态欲,见行步进止含笑娇态等而生爱染者。四语言音声欲,于巧言美语适意之音声清雅之歌咏等,而生爱著者。五细滑欲,于男女皮肤之细软滑泽等而耽染者。六人相欲,见男女可爱之人相而贪著者。见智度论二十一。而破此六欲须以九想。(参见:九想)。【又】六欲天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色欲,二形貌欲,三威仪姿态欲,四言语音声欲,五细滑欲,六人想欲。此六法能起人之贪欲心,故称欲。见智度论二十一。
【佛学常见辞汇】
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语言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
【佛学次第统编】
六欲者:
一、色欲 谓若见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无智愚人,不知其患,心生贪著,是名色欲。
二、形貌欲 谓若见端容美貌,无智愚人,不知其患,心生贪著,是名形貌欲。
三、威仪恣态欲 谓若见行步轻徐,举止详缓,扬眉顿脸,含笑娇盈,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染,是名威仪恣态欲。
四、言语音声欲 谓若闻巧言美语,称情适意,音声清雅,歌咏赞叹,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著,是名言语音声欲。
五、细滑欲 谓男女身分,软细滑泽等,无智愚人,不知其患,耽染没溺,是名细滑欲。
六、人相欲 谓若男若女,必得所爱之人,互相贪染,是名人相欲。
【三藏法数】
(出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一、色欲〕,谓若见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无智愚人,不知其患,心生贪著,是名色欲。
〔二、形貌欲〕,谓若见端容美貌,无智愚人,不知其患,心生贪著,是名形貌欲。
〔三、威仪姿态欲〕,谓若见行步轻徐,举止详缓,扬眉顿脸,含笑娇盈,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染,是名威仪姿态欲。
〔四、言语音声欲〕,谓若闻巧言美语,称情适意,音声清雅,歌咏赞叹,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著,是名言语音声欲。
〔五、细滑欲〕,谓男女身分,软细滑泽等,无智愚人,不知其患,耽染没溺,是名细滑欲。
〔六、人相欲〕,谓若男若女,必得所爱之人,互相贪染,是名人相欲。
歌声
【佛学大辞典】
(故事)紧那罗之歌声,使五百仙人失通,迦叶尊者不堪于座。(参见:智度论十七。见紧那罗)
(故事)紧那罗之歌声,使五百仙人失通,迦叶尊者不堪于座。(参见:智度论十七。见紧那罗)
增上慢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声闻之一。于小乘之涅槃不甘闻大乘法者。如法华之五千人。
【三藏法数】
谓自得增上之法,而轻慢于他。此种声闻,厌恶生死,欣乐涅槃,因修戒定慧之道,少有所得,便谓證果;此即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是名增上慢声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谓厌居生死,欣乐涅槃,修习小乘,以少为足,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是名增上慢声闻。
(术语)五种声闻之一。于小乘之涅槃不甘闻大乘法者。如法华之五千人。
【三藏法数】
谓自得增上之法,而轻慢于他。此种声闻,厌恶生死,欣乐涅槃,因修戒定慧之道,少有所得,便谓證果;此即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是名增上慢声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谓厌居生死,欣乐涅槃,修习小乘,以少为足,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是名增上慢声闻。
声闻与缘觉同异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大乘义章十七末言五同六异。法华文句七下言六同十异。法华义疏八言七同十一异。
(杂语)大乘义章十七末言五同六异。法华文句七下言六同十异。法华义疏八言七同十一异。
甄陀罗女歌声
【佛学大辞典】
(杂语)智度论十七曰:「如五百仙人在山中住,甄陀罗女,于雪山池中浴。闻其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逸,不能自持,譬如大风吹诸林树。」同下文曰:「如五百仙人飞行时,闻紧陀罗女歌声,心著狂醉,皆失神足,一时堕地。」
(杂语)智度论十七曰:「如五百仙人在山中住,甄陀罗女,于雪山池中浴。闻其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逸,不能自持,譬如大风吹诸林树。」同下文曰:「如五百仙人飞行时,闻紧陀罗女歌声,心著狂醉,皆失神足,一时堕地。」
调声
【佛学大辞典】
(杂语)导师之音头也。
(杂语)导师之音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