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86,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喧噪
呐呐
响泠泠
腔调
声带
清厉
轻浅
聒天
百籁
震震
玄音
哀咽
韵响
民声
言音
《國語辭典》:喧噪  拼音:xuān zào
大声吵闹。《西游记》第九回:「梦见枯木开花,屋后喜鹊频频喧噪。」《初刻拍案惊奇》卷五:「百鸟喧噪,弥天而来。」
《國語辭典》:呐呐(吶吶)  拼音:nà nà
说话困难、言语不畅的样子。《礼记。檀弓下》:「其言呐呐然,如不出其口。」也作「讷讷」。
《国语辞典》:响泠泠(响泠泠)  拼音:xiǎng líng líng
清脆的声音。《景德传灯录。卷二四。广德周禅师》:「断弦续不得,历劫响泠泠。」也作「响丁丁」。
分类:清脆声音
《國語辭典》:腔调(腔調)  拼音:qiāng diào
1.乐曲的声律。《儒林外史》第六回:「一个吹箫,一个打鼓,在厅上滴滴打打的,总不成个腔调。」
2.说话的声音和语调。《红楼梦》第七十三回:「偶然一次睡迟了些,就装出这腔调来。」
《國語辭典》:声带(聲帶)  拼音:shēng dài
1.动物喉头中间附列的两条韧带。绷于喉头软骨的两旁,中留三角形的声门,呼气时,气过声门,激韧带颤动而发声。
2.记录声音于电影、电视软片左侧的曝光部分,通常分面积式与密度式两种,另有一种磁性声带。
《國語辭典》:清厉(清厲)  拼音:qīng lì
1.耿直有志气。《后汉书。卷四十五。周荣传》:「清厉之志,闻于州里。」
2.形容声音清切高亢。《文选。马融。长笛赋》:「激朗清厉,随光之介也。」《文选。成公绥。啸赋》:「音要妙而流响,声激嚁而清厉。」
3.形容气候寒冷凄清。三国。魏。文帝〈燕歌行〉:「悲风清厉秋气寒,罗帷徐动经秦轩。」
《漢語大詞典》:轻浅(輕淺)
(1).不高,低浅。 宋 苏辙 《论堂除太宽札子》:“ 张淳 、 陈元直 二人率皆资望轻浅,政绩未闻。”
(2).轻浮浅薄。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荆 扬 多水,其人亦明慧文巧,而患在轻浅。”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吴元可 《采桑子》:‘一样东风两样吹’,轻浅语,自是 元 人手笔。”
(3).声音轻而浮泛。 隋 陆法言 《〈切韵〉序》:“ 吴 楚 则时伤轻浅, 燕 越 则多伤重浊, 秦 陇 则去声为入, 梁 益 则平声似去。”
(4).浅淡,不深浓。 姚雪垠 《长夜》二:“那大褂只搭到他膝盖下边,颜色又过于轻浅。”
《國語辭典》:聒天  拼音:guā tiān
形容声音很大,几可震天。《隋书。卷六二。柳彧传》:「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
分類:声音震天
《國語辭典》:百籁(百籟)  拼音:bǎi lài
大自然中的一切声音。晋。张协七命〉:「寻竹竦茎荫其壑,百籁群鸣聋其山。」晋。张翰〈杂诗〉:「凄风为我啸,百籁坐自吟。」
《國語辭典》:震震  拼音:zhèn zhèn
1.光明的样子。《文选。班固。西都赋》:「震震爚爚,雷奔电激。」
2.殷盛的样子。《文选。潘岳。藉田赋》:「震震填填,尘骛连天。」
3.有威严的样子。汉。扬雄《太玄经。卷二。释》:「次七,震震不侮,濯漱其诟。」
《漢語大詞典》:玄音
佛的声音,指佛教经义。 晋 支遁 《释迦文佛像赞》:“大象罕窥,乃圆其明,玄音希和,文以八声。” 南朝 梁 沈约 《为文惠太子解讲疏》:“震玄音於六宵,畅微言於永劫。” 五代 齐己 《寄酬秦府高推官辇》诗:“争得相逢一携手,拂衣同去听玄音。”
《漢語大詞典》:哀咽
(1).悲伤哽咽。《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 晋 陆云 《与戴季甫书》:“重惟痛恨,言增哀咽。” 唐 无名氏 《冥音录》:“﹝女﹞每至节朔,輒举觴酹地,哀咽流涕。”
(2).形容声音悲凉而滞涩。 明 李东阳 《捕鱼图歌》:“岸高罾小扳不足,渔歌哀咽愁人心。”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角声哀咽,襆被驮残月。”
《漢語大詞典》:韵响(韻響)
谓声音悠扬而响亮。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云罕徐迴,鸣鐃韵响。”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白塔寺》:“珍鐸迎风而韵响,金顶向日而光辉。”
《國語辭典》:民声(民聲)  拼音:mín shēng
1.人民的要求和愿望。《礼记。乐记》:「礼节民心,乐和民声。」
2.人民的言论。即社会舆论。如:「民声沸腾」。
《漢語大詞典》:言音
(1).说话的声音。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 道怜 素无才能,言音甚楚。”
(2).指鸣声。 宋 王安石 《车载板》诗之二:“怜汝好毛羽,言音亦清丽。”
分類:鸣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