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调值(調值)  拼音:diào zhí
语言里各种声调的实际读音,指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形式。如国语中有高平调、高升调、降升调、全降调等四种调值形式。
《國語辭典》:调类(調類)  拼音:diào lèi
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声调的分类。如国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国语辞典》:调号(调号)  拼音:diào hào
1.西洋音乐中用来表示调性的记号,有升记号(#)与降记号(b),通常写在五线谱谱号之后。key signature中译名。
2.汉语中用来区别声调的符号,阴平是「一」,阳平是「ˊ」,上声是「ˇ」,去声是「ˋ」,轻声是「。」。
《漢語大詞典》:沈声静气(沈聲静氣)
亦作“沉声静气”。 谓声调低沉,态度平和。 冰心 《到青龙桥去》:“他沉声静气的问:‘你是那里的,要往那里去?’”
《國語辭典》:敲金击石(敲金擊石)  拼音:qiāo jīn jí shí
敲打金、玉制的乐器。多用以形容诗文声韵铿锵响亮。唐。韩愈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也作「敲金击玉」。
《漢語大詞典》:奶腔
谓稚气的声调。 魏巍 《山雨》:“从里面传出了孩子们整齐悦耳的读书声。这书声,带着十足的奶腔味。”
分類:声调
《漢語大詞典》:奶声奶气(奶聲奶氣)
形容声调稚气。 贾平凹 《春女》:“不想她咯咯咯地笑起来。这一笑更笑出她的小孩子样了:奶声奶气;两个眼睛成了小蝌蚪儿子。”
分類:声调
《国语辞典》:平上去入  拼音:píng shǎng qù rù
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南朝梁。钟嵘〈诗品序〉:「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
《漢語大詞典》:牝声浪气(牝聲浪氣)
形容淫荡妇女说话的声调和神态。 清 王鑨 《秋虎丘·媒闹》:“老娼根,不要牝声浪气的嚼蛆罢。”
《漢語大詞典》:跑调(跑調)
(1).走调。指唱戏、唱歌、演奏乐器不合调子。 张抗抗 《夏》:“我自己也听得出来,那声音跑调了。” 鲁光 《中国姑娘》:“他唱歌的水平并不高,唱着唱着就跑调了。”
(2).指语音不合声调标准。 王安忆 《B角》:“本地话常常把普通话的第一声念成第三声,把第二声反念成第一声,阴错阳差,一不小心就跑调。”
《漢語大詞典》:使腔
指戏曲演唱中,唱出曲折悠长的声调。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六:“她唱了一遍,又一遍,仔细回味 冯永祥 所讲的:二簧慢板的声调,比西皮还要耐人寻味些,个个字都要使腔。”
《漢語大詞典》:慢声慢气(慢聲慢氣)
形容说话声调和缓。 朱自清 《给〈一个兵和他的老婆〉的作者--李健吾先生》:“咱们得作家们,说起话来,老是斯斯文文得,慢声慢气得;有得更是扭扭捏捏,怪声怪气得。” 冯金堂 《挖塘》:“ 义民 慢声慢气说:‘ 国哥 ,有哪些困难你提出来嘛。’”亦作“ 慢声吞气 ”、“ 慢声慢语 ”。 吴组缃 《村居记事》:“他说话的时候,慢声吞气的,像卖弄似的不时夹些斯文字眼在里面。” 管桦 《烙饼》:“有人脸上带着极庄重的神情,用慢声慢语商量的口气说:‘我看吃饺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