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急节(急節)  拼音:jí jié
慌张、急忙。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则见他无发付氲氲恶气,急节里不能勾步步相随。」也作「急且」。
《漢語大詞典》:短歌行
《乐府·相和歌·平调曲》的乐曲名,因其声调短促,故名。多为宴会上唱的乐曲。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短歌行 宋 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 王僧虔 《技録》云:‘《短歌行》“仰瞻”一曲, 魏 氏遗令,使节朔奏乐。 魏文 製此辞,自抚筝和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短歌行 宋 郭茂倩 题解引 唐 吴兢 《乐府解题》:“《短歌行》, 魏武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晋 陆机 ‘置酒当堂,悲歌临觴’,皆言当及时为乐也。”
《漢語大詞典》:清商曲
乐府歌曲名。声调比较清越,故名。据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分为《吴声歌》《神弦歌》《西曲歌》《江南弄》《上云乐》《雅歌》六类,前三类保存了部分 南朝 民歌。旧题 汉 苏武 之三:“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 朱自清 《中国歌谣·南北朝乐歌中的歌谣》:“清商曲中,歌谣最多。”
《漢語大詞典》:异音(異音)
(1).不同的声音或声调。《淮南子·说林训》:“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异形者不可合於一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文献通考·经籍十三:“僧 道英 撰述 吴 蜀 异音及辨析指法。”
(2).指不同的读音。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残文错节,异音微义……欲使后人从何準的!”
(3).指不同的语言。 晋 支敏度 《合维摩诘经序》:“此三贤者,竝博综稽古,研机极玄,殊方异音,兼通开解,先后译传,别为三经。”
《漢語大詞典》:声情(聲情)
(1).声音和神情。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吾犹忆其形貌頎然,而声情甚伟。”
(2).指文章、歌曲等的声调及其所表现的情感。 清 蒋士铨 《〈空谷香〉自序》:“脱稿后,击唾壶而歌,声情颯颯,与风涛相荡激。” 关德栋 《〈山歌〉序》:“ 钱缪 所歌虽与传世山歌格调略异,但声情大体相同。”
《國語辭典》:响亮(響亮)  拼音:xiǎng liàng
1.声音宏亮。《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有礼度熟闲,仪容出众,声音响亮的,众人就推举他做了。」《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任你坚冰冻厚几尺,一声响亮,叫他登时粉碎。」
2.具知名度。如:「名声响亮。」
《漢語大詞典》:律准(律準)
古人奏乐时,用以测定声调高低、使发音准确无误的乐器。新五代史·周臣传·王朴:“又詔 朴 考正雅乐, 朴 以谓十二律管互吹,难得其真,乃依 京房 为律準,以九尺之絃十三,依管长短寸分设柱,用七声为均,乐成而和。”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后来人不解逐律吹, 京房 始有律準,乃先做下一箇,母子调得正了,后来只依此为準。”
《漢語大詞典》:悲响(悲響)
悲哀的声调。 三国 魏 曹丕 《清河作》诗:“絃歌发中流,悲响有餘音。”
分類:悲哀声调
《漢語大詞典》:疏宕
亦作“疎宕”。亦作“疎荡”。
(1).放达不羁。北史·薛憕传:“ 憕 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疏宕不拘,时人未之奇也。” 宋 叶适 《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是翁奋立寒苦,为乡先生,天质疎宕,不避就向背,教子必自达於义。”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徐伯龄:“性颖敏,每书一目终身,但疎荡不拘小节,对客每跣足蓬头。”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刘寓生》:“同年 刘奇进 ,在同馆中最年少,疏宕有美质。”
(2).谓声调抑扬顿挫,文气流畅奔放。 宋 苏轼 《琴操·醉翁操引》:“好奇之士 沈遵 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絶伦。” 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史公 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 燕 赵 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疎荡,颇有奇气。”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七四:“综上所言,可知古文家之所谓古文,是有一套已被公认而趋于凝化的句法,是有一套所谓疎宕顿挫转折呼应的作法。”
(3).恬淡隽永。 清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词至 白石 ( 姜夔 ),疏宕极矣, 梦窗 ( 吴文英 )辈起,以密丽争之。”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二七:“ 欧公 文法本钦 韩 ,长句何曾别调弹?标出格中疏宕处,当年原不学 邯郸 。”
《漢語大詞典》:常声(常聲)
(1).固定的乐调。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2).正常的声调。礼记·杂记下:“ 曾申 问於 曾子 曰:‘哭父母有常声乎?’曰:‘中路婴儿失其母焉,何常声之有。’”新唐书·孝友传·侯知道:“哭无常声,迥彻苍旻。” 唐 元结 《世化》:“人民劳苦相寃,疮痍相通,老弱孤独相苦,死亡不能相救,呻吟非常声也耶?”
《漢語大詞典》:六闲(六閒)
闲,马厩。 周 诸侯有六闲。周礼·夏官·校人:“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四种;家四闲,马二种。” 隋 时置六闲。隋书·百官志下:“﹝殿内省﹞尚乘局置左右六闲:一左右飞黄闲,二左右吉良闲,三左右龙媒闲,四左右騊駼闲,五左右駃騠闲,六左右天苑闲。” 唐 亦设六闲。新唐书·百官志二:“殿中省……六闲马,以殿中监及尚乘主之。 武后 万岁通天 元年,置仗内六闲:一曰飞龙,二曰祥麟,三曰凤苑,四曰鵷鸞,五曰吉良,六曰六羣,亦号六廐。”又:“尚乘局……左右六闲:一曰飞黄,二曰吉良,三曰龙媒,四曰騊駼,五曰駃騠,六曰天苑。”
谓六吕。古乐声调的名称。国语·周语下:“为之六閒,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元閒大吕,助宣物也;二閒夹钟,出四隙之细也;三閒仲吕,宣中气也;四閒林钟,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肃纯恪也;五閒南吕,赞阳秀也;六閒应钟,均利器用,俾应復也。” 韦昭 注:“六閒,六吕在阳律之閒……吕,阴律,所以侣閒阳律,成其功,发扬滞伏之气,而去散越者也。”
《漢語大詞典》:乐调(樂調)
音律和谐。史记·外戚世家:“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
音乐的声调。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 万寳常 尝与人论及乐调,时无乐器,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叩之,宫商毕备,谐於丝竹。”
《國語辭典》:遒紧(遒緊)  拼音:qiú jǐn
文句刚健警策。唐。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朝为百赋犹郁怒,暮作千诗转遒紧。」
《漢語大詞典》:借音
指通假字改变声调以从本字的读音。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上:“书之难,不唯句度义理,兼在知字之正音、借音。若某字,以朱发平声,即为其字,发上声变为某字,去、入又改为某字。转平、上、去、入易耳,知合发不发为难……至如‘亡’字、‘无’字、‘毋’字,并是正‘无’,非借音也。”
《漢語大詞典》:哀急
谓声调悲凉激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荀勗 改悬,声节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