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音韵(音韻)  拼音:yīn yùn
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汉字字音。也称为「声韵」。
《國語辭典》:悲声(悲聲)  拼音:bēi shēng
悲伤痛哭的声音。《西游记》第一一回:「又历了许多衙门,一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红楼梦》第六八回:「凤姐儿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
《國語辭典》:格调(格調)  拼音:gé diào
1.诗文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金瓶梅》第一一回:「高低紧慢按宫商,吐玉喷珠;轻重疾徐依格调,铿金戛玉。」《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著笔性写了去。」
2.人的品格、风范。唐。蒋防《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某具说十郎。」唐。秦韬玉 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3.风貌、景象。唐。张乔〈宿刘温书斋〉诗:「不掩盈窗月,天逝格调高。」宋。陈亮〈点绛唇。一夜相思〉词:「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漢語大詞典》:飞沈(飛沈)
亦作“ 飞沉 ”。
(1).飞升和沉落。《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愿怡神无事,偃息衡门,任其飞沉,与时抑扬。” 唐 李商隐 《摇落》诗:“水亭吟断续,月幌梦飞沉。” 明 陆粲 《赠别王直夫》诗:“丈夫志千载,飞沉何足叹!”
(2).指鸟和鱼。 晋 陆机 《赠从兄车骑》诗:“营魄怀兹土,精爽若飞沉。” 南朝 梁 何承天 《达性论》:“安得与夫飞沉蠉蠕并为众生哉。” 唐 刘禹锡 《和乐天闲园独赏八韵》:“动植随四气,飞沉含五情。”
(3).指声调的平清和仄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迭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颺不还。”
(4).指山和河。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子业》诗:“从兹一相失,长嘆隔飞沉。”
《漢語大詞典》:苦调(苦調)
(1).犹苦言,忠言。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义心多苦调,密此金玉声。”
(2).忧伤悲凉的声调。 清 黄景仁 《蕲口》诗:“中宵冰雪悄难寐,苦调哦彻朝霞天。”
《漢語大詞典》:宫羽
(1).五音中的宫音与羽音。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
(2).用指声调。 南朝 梁 沈约 《答陆厥书》:“自古辞人,岂不知宫羽之殊,商徵之别?虽知五音之异,而其中参差变动,所昧实多。”隋书·文学传·潘徵:“ 李登 《声类》、 吕静 《韵集》,始判清浊,纔分宫羽。”
《漢語大詞典》:中鸣(中鳴)
(1).一种较为低沉的声调。晋书·乐志下:“角,説者云, 蚩尤 氏帅魑魅与 黄帝 战於 涿鹿 ,帝乃始命吹角为龙鸣以御之。其后 魏武 北征 乌丸 ,越沙漠而军士思归,於是减为中鸣,而尤更悲矣。”
(2).吹奏乐器名。隋书·礼仪志三:“前部鼓吹一部,小鼓及鼙,长鸣、中鸣等各十八具,掆鼓、金鉦各二具。”
《國語辭典》:飞沉(飛沉)  拼音:fēi chén
飞在空中的鸟与沉在水中的鱼。《文选。陆机。悲哉行》:「日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寤寐多远念,缅然若飞沉。」
《漢語大詞典》:上平
(1).旧时书牍中遇尊称之词时,另行抬写,与上行齐平,谓之上平。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凡詔命、制书、奏事、上书诸称 燕王 者,可皆上平。”
(2).《切韵》广韵集韵等韵书,因平声字多,分为上、下两卷,称上卷为上平,称下卷为下平。 元 熊忠 古今韵会举要·凡例:“旧韵上平、下平、上、去、入五声,凡二百六韵,今依《平水韵》併通用之韵,为一百七韵。”
(3).汉语平声字的声调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种。称阴平为上平,阳平为下平。
《國語辭典》:声调(聲調)  拼音:shēng diào
1.诗文字句中音韵配置的抑扬顿挫。如:「声调铿锵」。
2.音乐的节奏。如:「声调悠扬」。
3.声音的高低升降的调子。如国音所分的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轻声等读法。
《國語辭典》:声调(聲調)  拼音:shēng tiáo
声音和谐。《淮南子。本经》:「行沮然后义立,和失然后声调。」
《國語辭典》:偷声(偷聲)  拼音:tōu shēng
1.唐代绝句配乐歌唱时,为调节声调所用的方法。即在一句内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青蒻笠,绿蓑衣」,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
2.古人依谱填词,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作者有时仍可自由伸缩更换,因其声韵的变换就像别处偷来一样,故称为「偷声」。如木兰花上下阙原来各押三个仄韵,后来的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阙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因此这个新调的木兰花称为「偷声木兰花」。
《漢語大詞典》:宫声(宫聲)
(1).五音中的宫音。也指宫声调。管子·幼官:“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礼记·月令“其音宫” 汉 郑玄 笺:“季夏之气和则宫声调。”宋书·乐志一:“以宫声正方而好义,角声坚齐而率礼,弦哥(歌)钟鼓金石之作备矣。”
(2).指乐曲。 宋 欧阳修 《送杨寘序》:“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於友人 孙道滋 ,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体也。”
《漢語大詞典》:气调(氣調)
(1).气概,风度。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加以风神爽朗,气调清高,流化亲朋,善和纷諍。”《隋书·豆卢勣传》:“ 勣 器识优长,气调英远,总驭藩部,风化已行。” 唐 张鷟 游仙窟:“容貌似舅, 潘安仁 之外甥;气调如兄, 崔季珪 之小妹。” 清 侯方域 《书〈彭西园集〉后》:“少多读书,有气调。”
(2).气韵,才调。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
(3).语气声调。 老舍 《赵子曰》第四:“ 赵子曰 心中痛快多了,说话的气调锋利有趣了。”
《漢語大詞典》:和雅
(1).温和文雅。宋书·殷琰传:“ 琰 性和雅静素,寡嗜欲。”《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 贺知章 ,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先生(指 邹泰和 )戊戌翰林,和雅谦谨。” 郭沫若 《卷耳集·〈召南·野有死麕〉》:“你规矩些,你和雅些,不要拉我的手巾呀!”
(2).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 北齐 卢思道 《辽阳山寺愿文》:“洞穴条风,生和雅之曲;圆珠积水,流清妙之音。”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及奏《黄钟》之调,帝曰:‘滔滔和雅,甚与我心会。’”
(3).指诗词的风格和平雅正。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丁飞涛 亦工为艷词,较 周冰持 为和雅。” 采畴 《〈谢亦嚣诗集〉序》:“ 亦嚣 性情閒雅……故其为诗,冲淡和雅。”
《漢語大詞典》:清会(清會)
声调清和。世说新语·文学“﹝ 袁虎 ﹞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济 《续晋阳秋》:“会 虎 在运租船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
分類:声调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