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德誉(德譽)  拼音:dé yù
道德声誉。《三国志。卷二七。魏书。王昶传》「子浑嗣」句下南朝宋。裴松之。注:「昶诸子中,湛最有德誉。」南朝梁。任昉〈封临川安兴建安等五王诏〉:「宏,朕之介弟,早富德誉。」
分類:美好声誉
《漢語大詞典》:徽声(徽聲)
美好的声誉。隶续·汉平舆令薛君碑:“料拣真实,好此徽声。” 南朝 梁 任昉 《为武帝追封永阳王诏》:“亡兄德履冲粹,识业深通,徽声善誉,风流籍甚。”《魏书·李彪传》:“是以访童问师,不避渊泽;询谋諮善,不弃芻蕘。用能光茂实於竹素,播徽声於金石。”
分類:美好声誉
《国语辞典》:佳誉(佳誉)  拼音:jiā yù
良好的声誉。如:「商场的佳誉,来自长久信用的累积。」
分类:良好声誉
《漢語大詞典》:廉声(廉聲)
廉洁的声誉。宋史·选举志六:“时荐举固多得人,然有或乏廉声而举充廉吏,或素昧平生而举充所知,或不能文而举可备著述。”宋史·王阮传:“﹝ 王阮 ﹞调 南康 都昌 主簿,以廉声闻,移 永州 教授。”
分類:廉洁声誉
《國語辭典》:官声(官聲)  拼音:guān shēng
官吏的声名。《老残游记》第五回:「这个玉贤真正是死有馀辜的人,怎样省城官声好到那步田地?」
分類:声誉
《國語辭典》:响亮(響亮)  拼音:xiǎng liàng
1.声音宏亮。《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有礼度熟闲,仪容出众,声音响亮的,众人就推举他做了。」《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任你坚冰冻厚几尺,一声响亮,叫他登时粉碎。」
2.具知名度。如:「名声响亮。」
《漢語大詞典》:风问(風問)
名望声誉。《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承服风问,从来有年,故不待介者而謁大君子之门,冀一见龙光,以敍腹心之愿。” 李贤 注:“风问,风猷令问。”
分類:名望声誉
《漢語大詞典》:庆誉(慶譽)
美好的声誉。易·丰:“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宋 王安石 《李璋加恩制》:“图惟庆誉之终,尚协龙光之施。”
分類:美好声誉
《漢語大詞典》:取称(取稱)
(1).取得声誉。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时 山东 人 李白 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 李 杜 。”
(2).犹取名。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盖 周 之德盛於 文 武 ,而《雅》《颂》之作皆在 成王 之世……寻类取称,本隐以之显,使莫不究悉,则今文学之臣,充於列位,惟陛下之所使。”
《漢語大詞典》:善声(善聲)
(1).良好的声誉。书·毕命“彰善癉恶,树之风声” 孔 传:“立其善风,扬其善声。”史记·孟尝君列传:“ 冯驩 曰:‘……焚无用虚债之券,损不可得之虚计,令 薛 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 孟尝君 乃拊手而谢之。”
(2).善于发声。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善声而不知转,未可为能歌也。”
(3).指优雅的乐曲。 汉 王充 论衡·逢遇:“吹籟工为善声,因 越王 不喜,更为野声, 越王 大悦。”
《漢語大詞典》:威誉(威譽)
威望,声誉。后汉书·酷吏传论:“风行霜烈,威誉諠赫。”新唐书·裴度传:“其( 裴度 )威誉德业比 郭汾阳 ,而用不用常为天下重轻。” 宋 梅尧臣 《运使刘察院因按历归西京拜省》诗:“乃衣 汉 使绣,威誉倾国都。”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 白撒 本无守御才,但以严刻立威誉。”
分類:威望声誉
《漢語大詞典》:世誉(世譽)
当世的声誉。 汉 崔瑗 《座右铭》:“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南史·柳世隆传:“﹝ 世隆 ﹞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 唐 岑参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诗:“弟兄负世誉,词赋超人羣。”
分類:当世声誉
《漢語大詞典》:沾污(沾汙)
亦作“ 沾汚 ”。亦作“ 沾污 ”。
1.弄脏。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葬 高陵 ”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幘,其轻易如此。”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汚。”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马》:“忽溅出马溺数斗,浸淋面目,沾污衣履。” 叶圣陶 《前途》:“一片湿泥,厚厚的,虽然是件旧夹衫,而且是灰色的,然而总是被沾污了。”
2.犹玷污。指声誉名节受损。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广西帅府隶郑牢:“大人初到,如一洁新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也。”
《漢語大詞典》:睿问(睿問)
圣明的声誉。问,通“ 闻 ”。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睿问川流,神襟兰郁。”
分類:圣明声誉
《漢語大詞典》:邀誉(邀譽)
求取声誉。 宋 刘敞 《赏罚论》:“故君子正行,非以干禄也;经德,非以希世也;爱民,非以邀誉也。” 明 冯梦龙 《精忠旗·岳侯涅背》:“颠危处心豪胆粗,难道是思量沽名邀誉。”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若人有自知之明者,断不敢虚受人讚,否则且自夸之尚不知过,又安能禁其不假功冒能以邀誉於人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