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霹雳(霹靂)  拼音:pī lì
急而响的雷。唐。王维〈老将行〉:「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红楼梦》第一回:「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也称为「落雷」。
《國語辭典》:霹雳引(霹靂引)  拼音:pī lì yǐn
乐曲名。古琴曲。本是梁代乐府题,描写琴师演奏,如同霹雳顿生。乐曲名见于《琴操》。
《漢語大詞典》:霹雳琴(霹靂琴)
古琴名。琴由被雷击过的桐木制成,故名。《老残游记》第九回:“ 紫阳 属和《翠虚吟》,传响空山霹靂琴。”
《國語辭典》:天声(天聲)  拼音:tiān shēng
1.上天的声响,如风雷之声。扬雄甘泉赋〉:「登长平兮雷鼓磕,天声起兮勇士厉。」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七:「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2.比喻盛大的声威。《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唐。崔日用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诗:「暂劳期永逸,赫矣振天声。」
《漢語大詞典》:雷风(雷風)
亦作“靁风”。
(1).雷和风。《易·说卦》:“雷风相薄。”汉书·郊祀志下:“水火不相逮,靁风不相誖。” 唐 韩愈 《贞女峡》:“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鬭鱼龙逃。” 宋 陆游 《醉书秦望山石壁》诗:“擘波浴海出日月,破山卷地驱雷风。”
(2).比喻巨大的声威。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上》:“建屯益兵,宣扬雷风,冀以折衝万里,震怖 匈奴 。”
《漢語大詞典》:收电(收電)
(1).疾逝之闪电。形容疾速。汉书·韩安国传:“﹝ 匈奴 ﹞至如猋风,去如收电。”
(2).喻宏大的声威。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迴霜收电,使不陨越。” 李善 注:“ 荀悦 申鉴曰:‘人主威如雷电之震。’”
《漢語大詞典》:狮威(獅威)
喻悍妇的声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逢舟》:“谁知 田仰 嫡妻,十分悍妒。狮威胜虎,蛇毒如刃。”参见“ 狮子吼 ”。
分類:悍妇声威
《國語辭典》:狮子吼(獅子吼)  拼音:shī zi hǒu
1.狮子的吼声。
2.比喻佛说法时发出很大的声音,震动世界。《维摩诘经。卷一。佛国品》:「狮子吼无畏音也,凡所言说不畏群邪异学,谕狮子吼众兽下之。」宋。苏轼闻潮阳吴子野出家诗〉:「当为狮子吼,佛法无南北。」也作「师子吼」。
3.比喻悍妻骂人的声音。宋。苏轼寄吴德仁兼𥳑陈季常〉诗:「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國語辭典》:天威  拼音:tiān wēi
1.上天的威严。《书经。君奭》:「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三国演义》第九回:「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
2.天子的威仪。《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自知渎天威,罪在不赦。」
3.神威,超越常人的威力。《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臧洪传。吕布》:「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三国魏。王粲 从军诗五首之一:「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國語辭典》:风采(風采)  拼音:fēng cǎi
风姿文采。《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行事适机宜,而风采可畏爱。」
《國語辭典》:威灵(威靈)  拼音:wēi líng
声威、声势。《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文选。何晏。景福殿赋》:「不壮不丽,不足以一民而重威灵;不饰不美,不足以训后而求厥成。」也作「威棱」。
《漢語大詞典》:生风(生風)
(1).产生风。形容清凉。 汉 班固 《白虎通·八风》:“阴合阳以生风也。”后用“生风”形容清凉、轻快或声威雄猛。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归乎生风之广厦兮,脩 黄轩 之要道。”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长袖奋而生风,清气激而绕结。”《诗刊》1977年第10期:“假如我是四蹄生风的白龙马哟,一定还要插上副金色的翅膀,奔向那伟大的 北京 城。” 郭沫若 《暴虎辞》:“毛血成雨,咆哮生风。”
(2).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论:“ 李膺 振拔污险之中,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公久在西掖,声华满路,一昨迁拜中宪,臺阁生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傅玄 善言儿女之情,而刚正嫉恶,臺阁生风。”
(3).谓横生枝节,扩大事态。 元 张光祖 言行龟鉴·民政:“时朝廷初行新法,所遣使者,皆新进少年,遇事生风,天下骚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一种贪恶之人,意想诈人,遇事生风,訐私扬短。”
《國語辭典》:先声(先聲)  拼音:xiān shēng
1.领先振扬自己的声势。唐。张九龄敕北庭经略使盖嘉运书〉:「先声既振,后殿载扬。」《花月痕》第四回:「此等乌合之众,大人当以先声夺之,便令解散,万不可片刻迟延。」
2.指开创潮流的人或事物。如:「民主的先声」、「自由的先声」。
《國語辭典》:声教(聲教)  拼音:shēng jiào
天子的声威和教化。《书经。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
《漢語大詞典》:军声(軍聲)
(1).军乐。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詔吉凶。”《文选·张衡〈东京赋〉》:“次和树表,司鐸授鉦,坐作进退,节以军声。” 薛综 注:“言声中进退,取钟鼓旌之节。”
(2).军队的声威、声势。 唐 郑吉 《楚州修城南门记》:“以严教令,以壮都鄙,以张军声。” 明 吴骐 《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庙略慙 灵武 ,军声谢朔方。” 郭希仁 《从戎纪略》:“及大军回省, 云山 及 邱彦彪 已至 乾州 ,军声復振,而 万炳南 屡书告急。”
(3).军中的喧闹之声。 唐 赵嘏 《钱塘》诗残句:“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清 方文 《泊紫沙洲》诗:“醉餘一觉纔安枕,又听军声四面譁。”
《國語辭典》:声势(聲勢)  拼音:shēng shì
声威与气势。《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陆逊整肃部伍,张扬声势,望襄阳进发。」《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他图我相与的官府多,有些声势,每年请我在这里,送我几百两银,留我代笔。」
《漢語大詞典》:威德
声威与德行;刑罚与恩惠。管子·兵法:“定宗庙,遂男女,官四分,则可以定威德,制法仪,出号令。”《汉书·赵充国传》:“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穀,威德并行。” 唐 刘禹锡 《梁国祠》诗:“ 梁国 三郎威德尊,女巫簫鼓走乡村。”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 思聪 以朝廷威德諭其部众,叛者稍退。”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你威德通神明,连一群群飞鸟都为你耘田。”
《漢語大詞典》:威神
(1).尊严的神灵。汉书·扬雄传上:“配帝居之 县圃 兮,象 泰壹 之威神。” 清 顾炎武 《二月十日有事于欑宫》诗:“不忍寝园荒,復来奠樽斝。仿佛见威神,云旗导风马。”
(2).赫奕的声威;神明般的威严。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勒以八阵,莅以威神。”后汉书·南匈奴传:“冀因圣帝威神,一举平定。”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序》:“皇帝以 轩后 之威神, 汉高 之大略, 光武 之雄断, 魏祖 之机权,舍而用之,以定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