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彭城人,徙居开封。字君锡,一作公锡。刘美孙。四岁授内殿崇班,年十二始听出外。喜读书,通晓兵法,勇力过人。历知泾、代二州,累迁邕州观察使、步军副都指挥使。善画鸟兽虫鱼,兼工道释人物。卒谥壮恪。
全宋诗
刘永年(?~一○八四),字君锡,一作公锡,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真宗刘皇后侄孙。仁宗爱之,生四岁,授内殿崇班,年十二始听出外。累迁至单州团练使、永兴军路总管,知泾、代二州。英宗立,迁邕州观察使、步军副都指挥使。神宗元丰七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三)。谥庄恪。善绘鸟兽虫鱼及道释人物。《宋史》卷四六三有传。
李邈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1—1129 【介绍】: 宋临江军清江人,字彦思。徽宗宣和间知霸州。童贯欲联金攻辽,上书极言不可。金人犯京师,诏入见,论御敌之策。出知真定府。金兵至,且战且守,城破巷战被擒,拘于燕山三年,始终不屈,因遇害。谥忠壮。
全宋文·卷二八六六
李邈(一○六一——一一二九),字彦思,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少有才略,初调安州司理,用荐改京官,擢提辖环庆路粮草,通判河间府。宣和间知信安军,迁知霸州,时童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邈上书言其不可,遂免官。久之,进都大提举京西汴河堤岸,改知严州。金人犯阙,诏趋入见,出知真定府。金人至,邈且战且守,相持四旬,城破巷战被执,留燕三年遂遇害,年六十九。谥忠壮。《宋史》卷四四七有传。
王禀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 【介绍】: 宋开封人,字正臣。王圭孙。徽宗宣和元年为婺州观察使、步军都虞候。次年改统制,参与镇压方腊起事。四年为宣抚司都统制,从征辽,败于白沟。七年金兵来,留守太原。钦宗靖康元年,以坚守太原功,由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镇西军承宣使擢建武军节度使,总兵太原。金人入境,提孤旅由平阳应援,自春至秋,救者不至,城陷,投河死。谥忠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高安人,字壮舆,号漫浪翁。刘恕子。长于史学,司马光以其父修《通鉴》有功,乞荫其子,补郊社斋郎,历钜野德安簿。徽宗政和间以蔡京荐,召为宣教郎编修官,后弃官不复仕,卒于庐山。有《太初历》、《通鉴问疑》等。
全宋文·卷二八七○
刘羲仲,字壮舆,号漫浪翁,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恕子。长于史学,尝摘录欧阳修《五代史》之误,作《纠缪》。司马光以其父有修《通鉴》功,乞荫其子,补郊社斋郎,历钜野、德安主簿。政和间以蔡京荐,召为宣教郎、编修官。至京师,绝不造谒一人。后忤蔡京,弃官归庐山,竟不复仕。纂有《太初历》、《通鉴问疑》等。见《宋史》卷四四四《刘恕传》,《宋元学案》卷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30 【介绍】: 金女真完颜部人,字斡里衍。代父为七水部长。从太祖起兵反辽。为万户守黄龙府,进都统。从取辽中京、西京,追袭辽天祚帝于余都谷。从完颜宗翰攻宋,取河中府。破汴京后,进攻陕西各地。为右副元帅,总陕西征伐诸军事。太宗天会八年,从完颜宗弼与宋张浚在富平决战,得胜。不久,病死泾州。追赠金源郡王,谥壮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29 【介绍】: 宋淄州淄川人,字景仁。以荫补官。历两浙转运副使,竭力镇压方腊起义,迁都转运使。以龙图阁待制知徐州,时金兵围城,率军民奋战,外援不至而城陷,力拒金帅粘罕诱降,并谩骂求死,全家百口皆被杀。谥壮节。
全宋诗
王复,字几道,仁宗景祐初为举子,在洛阳与欧阳修等交游(见欧阳修《七交诗》)。
全宋文·卷三三二○
王复(一○七八——一一二九),字景仁,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宣和中为两浙路转运副使,迁都转运使,措置车水运河,以济漕运。擢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六年十二月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建炎元年起知徐州。三年金军围徐州,率军民力战,外援不至,城陷死之,阖门百口皆被杀,时年五十二。赠资政殿学士,谥壮节。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三○、职官六九之一六、职官六九之二三,《芦浦笔记》卷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九,《宋史》卷九六及卷四四八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洪壮,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高宗建炎间知连江县。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二、三三。今录诗三首。
高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渤海人,本名召和失。从父辽榆州千户六哥降金,代领其众。从灭辽攻宋,太宗天会中为寿州刺史。海陵时,累官枢密副使,舒国公。卒年六十七,谥桓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28 【介绍】: 宋衢州西安人,字彦猷。徽宗大观二年赐武举绝伦及第。尝总领河西军马,以抗西夏功,累迁秉义郎。钦宗靖康初知晋宁军,暗结汾、晋士豪,欲取太原、雁门,事被朝廷阻格。金兵围晋宁,城中水食兵杖乏绝。城陷被俘,誓不降,被射杀。谥忠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1131 【介绍】: 宋镇戎军人,字正甫。以荫入仕。长于兵略。历泾原路将,与西夏战有功,擢知镇戎军。高宗建炎初,率军拒犯泾原之金兵。累官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张浚宣抚川陕,拜端川陕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金兵又犯泾原,坐不出兵策应,贬官。恃才自用,树敌甚多,终为张浚所杀。后追谥壮悯。
全宋诗
曲端(?~一一三一),字正甫,一字师尹,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人。高宗建炎初,渭州经略使席贡用为统制,屯泾州。多次击败金兵。二年(一一二八),知延安府。三年,迁康州防禦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并由川陕京西诸略安抚使张浚拜为威武大将军,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知渭州。后为张浚所忌,诬以谋反,绍兴元年死于恭州狱中。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七引《林泉野记》,《宋史》卷三六九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
曲端(一○九一——一一三一),字正甫,镇戎军(今甘肃固原)人。以父任为武官,历边任。建炎二年,知延安府。王庶节制陕西六路军马,召端充节制司都统制,统泾原兵。与庶不协,金人攻延安,坐视不救。三年九月迁康州防禦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朝廷疑其有叛意,张浚保明之,拜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知渭州。又与张浚、吴玠等有隙,罢兵柄,再责海州团练副使、万州安置。王庶称端尝作诗指斥乘舆,送恭州狱,为雠人提点夔州路刑狱康随害死,年四十一,时绍兴元年四月。见《宋史》卷三六九本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6—1139 【介绍】: 宋延安人,字希贤。以父荫补官。积官至泾原副将、权殿前司统辖。张俊选为统领,从平秀州徐明叛军,以功迁御前中军统制。后守明州,破金前军。高宗绍兴元年,讨叛将李成,迁环庆路马步军副总管、神武右军统制。六年,伪齐犯淮,合杨沂中兵于藕塘,大败之,擢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八年,知庐州,以百余骑击退敌数百骑。卒谥壮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漳州龙溪人,字康成,号益壮翁。高宗绍兴十二年中特奏名。授桂岭主簿,摄富川令,调德化,所至有惠政。其学得之程、苏二家,教人以仁义为本。杨汝南、李恂辈皆出其门。有文集。
全宋诗
李则,字康成,自号益壮翁,龙溪(今福建漳州龙海市)人。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特奏名,授桂岭主簿,摄富川令,调德化令。以通直郎致仕。《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0—1197 【介绍】: 宋徽州黟县人,字元诚。程迈从孙。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典湖学,教授兴国军。以论时弊擢监察御史,官至华文阁直学士。平生嗜学,至老手不释卷。卒谥壮节。有《玉堂制草》、《玉堂备草》、《承华故实诗笺》等。
全宋诗
程叔达(一一二○~一一九七),字元诚,徽州黟县(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进士。历兴国军、光化军、湖州教授,通判临安府,知通州。入为御史台主簿,迁监察御史。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除右正言。丁母忧,八年,起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改江南东路(《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除宗正少卿,累迁中书舍人、权给事中。四年,丁父忧。服除,授湖南转运副使。九年,再除浙西提点刑狱,知隆兴府。十四年,奉祠。宁宗庆元三年卒,年七十八。谥壮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九)。有《玉堂集》,已佚。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五《程公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八七一
程叔达(一一二○——一一九七),字元诚,徽州黟县(今安徽黟县)人,迈从孙。绍兴十二年进士,典湖学,教授兴国军。乾道初擢监察御史,出知池州,除江东运副。淳熙中为宗正少卿、兼直学士院、兼中书舍人。累官华文阁直学士、宣奉大夫致仕。庆元三年卒,年七十八,谥庄节。有《玉堂集》。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二○、职官二○之四二,杨万里《赠特进程公墓志铭》(《诚斋集》卷一二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0—1164 【介绍】: 宋淮阳军宿迁人,字彦威。多智勇,善骑射。高宗绍兴三十一年,率义士三百,渡淮取涟水军、海州,权知海州事。屡败金兵,扼守海州,民安其政。尝创制如意战车数百,炮车数十,被推广于诸军。孝宗隆兴二年,以议和撤海州戍,改知楚州。后与金兵战于淮阳,以孤军无援,中矢坠马死。谥忠壮。
释子猷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子猷法师。字修仲。晚自号笑云老人。出陈氏。亦山阴人。七岁为童子。十二祝发受具。习华严经论于广福院择交得其学。又游钱唐。见会因院师会。博尽所疑。二师。皆自以为勿迨。遂还山阴。说法于城东妙相院。仅二十年。学者尝百馀人。师厌其近城市。思居山林。乃舍众。遁于梅山上方。学者不肯散去。而院隘不能容。相与言于府。愿延师还妙相。于是。法席加盛于昔。所著书。大行于世。院亦益葺。号为壮刹。大慧杲过而异之。为留偈壁间。然师竟弃去。学者犹不舍。又说法者三。最后住姜山。阅三年。喟然叹曰。老矣。将安归耶。亟橐书。归梅市。结庵以老。淳熙十六年八月二十有六日。忽命舟。遍别平日所往来者。明日晨起。说法遂坐逝。寿六十有九。又三日火化。得舍利五色粲然。弟子。即庵之西建塔。奉灵骨及舍利以葬。师宏材博学。高行达识。卓然出一世之表。虽华严其宗。而南之天台。北之慈恩。少林之心法。南山之律部。莫不穷探。历讨取其妙。以佐吾说。至于百家之书。无所不读。闻名儒贤士。虽在千里之远。必往交焉。笃行义励风操。严取与。一得丧。接物简而峻。不屈于富贵。有以供施及门者。苟礼不足。虽累百金。辄拒不取。于虖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