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壮族(壯族)  拼音:zhuàng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族源与百越、俚、僚族有关,在宋代时曾有侬智高建立政权。主要居住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省也有散居,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族。所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南北两种方言。大都兼通汉语文。信仰多神,崇拜巨石、老树、高山和祖先,除此之外,亦见佛、道教的传布。社会由一夫一妻的小家庭组成,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牧业。传统住屋形式为「干栏」,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在传统文献中有「獞族」、「撞族」、「僮族」的记载,这三个字的读音都是「壮」,是壮族的另称。也作「&8ff0._104_0.gif;族」、「僮族」、「撞族」。
《漢語大詞典》:溪洞
亦作“ 溪峒 ”。 古代指今部分 苗族 、 侗族 、 壮族 及其聚居地区。隋书·炀帝纪下:“ 高凉 通守 洗珤彻 举兵作乱, 岭 南溪洞多应之。”宋史·蛮夷传二·西南溪峒诸蛮下:“ 湖南 州县多隣溪峒,省民往往交通 徭 人,擅自易田,豪猾大姓或诈匿其产 徭 人,以避科差。” 宋 苏辙 《论渠阳蛮事札子》:“ 杨晟臺 等手下兵丁虽止五六千人,然种族蟠踞溪洞,众极不少。 晟臺 桀黠,屡经背叛,惯得姦便。”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群蛮今已丧胆,不乘此机扫清溪洞,更待何时?”
《國語辭典》:取水  拼音:qǔ shuǐ
拿水。《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纵令军民出城打柴取水,大开城门,放人出入。」
《國語辭典》:壮语(壯語)  拼音:zhuàng yǔ
1.豪迈的话语。《晋书。卷三七。宗室传。谯刚王逊传》:「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
2.壮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北部和南部两个方言。以单音词居多数,以词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近来受汉语影响,吸收许多新汉语借词,并产生一些新的语音和语法结构形式。西元一九五五年创造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越南岱族和侬族的语言跟中国壮语十分相近。
《國語辭典》:仲家  拼音:zhòng jiā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元代时有「仲家」族称,属西南僰掸族系。散居于贵州中、西、南部,而以西、南部各县为多。以农耕为主要生计。今统称为布依族。
《漢語大詞典》:壮文(壯文)
我国壮族的文字。是1955年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共有三十二个字母(包括五个声调字母)。195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推行。
《漢語大詞典》:沙戏(沙戲)
壮族戏曲剧种。流行于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的 广南 县一带。相传 清 咸丰 、 同治 年间由当地山歌演变而成。也叫 广南 壮剧。
《國語辭典》:壮剧(壯劇)  拼音:zhuàng jù
一种壮族的戏剧。因流行地区的不同,可分为广西壮剧和云南壮剧两支。以说唱艺术「板凳戏」为基础发展而成,风格接近民间小戏。主要唱腔有正调、过场调等。唱腔又可分为哎咿呀、哎的呶、乖嗨咧、咿荷嗨四个流派。
《漢語大詞典》:壮锦(壯錦)
壮族妇女用手工编织的锦,经线一般用白色棉纱,纬线用彩色丝绒。 聂震宁 《绣球里有一颗槟榔》:“在情窦初开的壮族姑娘的荷包里,常常珍藏着一个美丽的绣球……姑娘冬天要学纺线织壮锦了。”
《国语辞典》:彩调(彩调)  拼音:cǎi diào
流行于广西壮族聚落的剧种。自清初流传至今,其唱腔为曲牌体,节奏轻快流畅,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及情感,表现出活泼欢乐的情趣。
《漢語大詞典》:歌墟
广西 壮族 农村中一种传统的群众性歌唱活动。又称歌圩。这种活动多在节日或农闲时举行,一般有数百人至上千人参加。届时男女青年从四处汇集,进行对唱,歌词多是临时编的,主要内容是表述爱情、庆贺丰收、祝福平安、增进友谊等。
《漢語大詞典》:侬徭(儂徭)
指 北宋 时壮族首领 侬智高 。宋史·陆詵传:“自 儂徭 定后, 交 人浸骄,守帅常姑息。”
《漢語大詞典》:僮锦(僮錦)
壮族妇女编织的锦。多以白色棉纱为经,彩色丝绒为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漢語大詞典》:穷佬(窮佬)
犹穷人。壮族民歌《翼王派兵到我家》:“财主佬儿乱似麻,穷佬心里正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