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六职(六職)
(1).谓治、教、礼、政、刑、事六种职事。周礼·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六职,辨邦治:一曰治职,以平邦国,以均万民,以节财用。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寧万民,以怀宾客。三曰礼职,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事鬼神。四曰政职,以服邦国,以正万民,以聚百物。五曰刑职,以詰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六曰事职,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
(2).谓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六种职别。周礼·考工记:“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飭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3).谓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六种官职。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 郑玄 注:“府主藏六物之税者,此亦 殷 时制也, 周 则皆属司徒。司土,土均也;司木,山虞也;司水,川衡也;司草,稻人也;司器,角人也;司货,丱人也。”
《漢語大詞典》:士节(士節)
士大夫应有的节操。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宋 陆游 《自责》诗:“未掛衣冠惭士节,免输薪粲荷君恩。”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廷杖:“今上则斥为编氓,使被笞者优游养创,无靦颜视事之耻。且赐环寻亦相继。其保完士节更胜前朝云。”《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如今的官府,你若有甚么士气,又説有甚么士节,你就有 韩 柳 欧 苏 的文学, 苏 黄 米 蔡 的临池,且请你一边去闲坐。”
《漢語大詞典》:游居(遊居)
(1).闲居,无所事事。逸周书·大匡:“慎惟怠堕,什伍相保。动劝游居,事节时茂。”《商君书·垦令》:“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辩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韩非子·六反:“游居厚养,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能之士’。”
(2).行止起居。管子·弟子职:“志毋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亦指居处。庄子·天运:“今而天子,亦取先王已陈芻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
(3).谓士大夫的出仕与居家。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朝廷夙夜之贤,都邑游居之良,齎咨涕洟,咸以为不当去。” 宋 陈师道 《思白堂记》:“夫前世游居之士有传於后者多矣,独有意於 白公 ,何耶?进则效其忠,退则存其身,仁以成政,文以成言。此公之行而后世士大夫之所为思也。”
游览居留。艺文类聚卷二八引 汉 班彪 《游居赋》:“夫何事於 冀州 ,聊託公以游居。” 唐 怀素 《自叙》:“ 真卿 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
《漢語大詞典》:丹素
(1).《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 毛 传:“诸侯绣黼丹朱中衣。” 郑玄 笺:“中衣以綃黼为领,丹朱为纯也。”后泛称士大夫的衣服为丹素。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 鲁 客事 楚王 ,怀金袭丹素。”
(2).赤诚纯洁的心。 唐 李白 《赠溧阳宋少府陟》诗:“人生感分义,贵欲呈丹素。” 王琦 注引 杨齐贤 曰:“丹素,心也。” 宋 柳永 《倾杯》词:“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宋史·世家传二·孟昶》:“丹素备陈於翰墨,欢盟已保於金兰。”
(3).犹史册。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 唐昭宗 ﹞进 鏐 封爵而赐之铁券曰:‘……志奬王室,绩冠侯藩,著于旂常,流在丹素。’”
(4).绘画所用的红白颜料。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岂绘事以丹素成妍,帝京以山水为助。”
(5).朱书符箓的白绢。 唐 裴铏 《传奇·邓甲》:“遂立坛于桑林中,广四丈,以丹素周之。”
(6).比喻粉饰的言辞。北史·萧宝夤传:“累年之后,方求追访,无不苟相悦附,共为脣齿,饰垢掩疵,妄加丹素,趣令得阶而已,无所顾惜。”
《漢語大詞典》:士议(士議)
士大夫的舆论、评价。新唐书·于志宁传:“ 志 寧 爱宾客,乐引后进,然多嫌畏,不能有所荐达也,为士议所少。”
《漢語大詞典》:耆英会(耆英會)
宋 文彦博 留守西都 洛阳 ,集年老士大夫十一人,聚会作乐,当时谓之“洛阳耆英会”。见 宋 司马光 《洛阳耆英会序》。一说, 文彦博 为“耆年会”,凡十三人,人为一诗,命画工 郑奂 图于 妙觉佛寺 。见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 明 沈自晋 演其事为《耆英会》传奇。后亦以“耆英会”指年高有德者的集会。 鲁迅 《花边文学·古人并不纯厚》:“ 广州 开的耆英会,却明明收集过一大批寿翁寿媪,活了一百零六岁的老太太还能穿针,有照片为证。”
《國語辭典》:行散  拼音:xíng sàn
1.魏晋南北朝人好服五石散,服后须行走以宣泄药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也作「行药」。
2.散步。清。陈维崧 雨淋铃。斜阳城阙词:「斜阳城阙,晚秋行散,偶尔游歇。」
3.施药治病。《水浒传》第一一四回:「安子青囊艺最精,山东行散有声名。」
《國語辭典》:书仪(書儀)  拼音:shū yí
以买书为名送给老师的礼金。旧时送礼须写礼帖和封签,作为送礼的名目。后即以书仪作为馈赠财物的雅称。《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便吩咐门子,于库房取书仪十两,送与苏雨为程敬。」《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差人送三两书仪,就致看花之意。」
《國語辭典》:谥议(諡議)  拼音:shì yì
为拟议谥号而作的文辞。汉晋以下,太常博士掌公卿大夫拟谥,察死者的善恶贤否,著为谥议。
《漢語大詞典》:台屏
敬辞。尊称对方(多指士大夫)的家。 宋 苏辙 《贺文太师致仕启》:“仰答恩遇,瞻望台屏,不胜区区,谨奉启陈贺。”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屏著》:“今人称士大夫之家必曰门墙,曰屏著是矣。然多曰台屏,则乃指屏风而言。”
《漢語大詞典》:缨緌(纓緌)
亦作“ 缨绥 ”。 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珮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踰。” 唐 李益 《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明质鶩高景,飘颻服缨绥。”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两堦腾肆乐之懽,四海庆寝兵之候,缨緌毕集,玉帛交陈。” 清 唐孙华 《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诗:“邑中恶子任猖狂,往往缨緌被蹂躪。”
《漢語大詞典》:士检(士檢)
指士大夫应有的操守。 晋 卢綝 《晋八王故事·董艾》:“ 艾 少好功名,不修士检。 齐王 起义, 艾 为 新汲 令,赴军,用 艾 领右将军。王败,见诛。” 宋 张纲 《驳汪若海差遣指挥状》:“臣伏见数内 汪若海 浮躁轻脱,素无士检。昨任三省枢密院干办官,与同僚 何大圭 日事蒱酒,肆为荒嫚。”
《國語辭典》:士兵  拼音:shì bīng
军队中的基层战士。目前我国军中士兵分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等。
《國語辭典》:巾服  拼音:jīn fú
1.头巾和长衣。泛指官定的士人服饰。《明史。卷六七。舆服志三》:「二十四年,以士子巾服,无异吏胥,宜甄别之,命工部制式以进。」《聊斋志异。卷二。红玉》:「试期已迫,巾服尚未复也。」
2.穿戴巾服。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四出:「小生巾服扮李谟上。」
《漢語大詞典》:复社(復社)
明 末 江南 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 明 天启 时 江 南 张溥 、 陈贞慧 等初结应社, 崇祯 六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会于 苏州 虎丘 ,取兴复绝学之义,成立复社,继东林党之后,以讲学批评时政。 南明 弘光 时,屡受 马士英 、 阮大鋮 的迫害。 清 军南下,复社主要人物 吴应箕 、 陈子龙 等参加抗 清 ,殉难。 顺治 九年,复社被 清 政府取缔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