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墨笔(墨筆)
(1).濡墨于笔。管子·霸形:“於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於太庙之门朝。”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愿为諤諤之臣,墨笔操牘,随君之后,司君之过而书之。”
(2).毛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一面谈着天,等那墨笔乾了,他又拿了楂笔,蹲到画上,着了颜色。” 巴金 《记栗学福同志》五:“文件袋里还插着那封由 湖南 寄来的信,红白两色的旧式信封,中间一行写着墨笔字。”
《漢語大詞典》:朱墨笔(朱墨筆)
指处理文案用的朱笔与墨笔。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朱墨笔:“今官府判行者用墨笔,已行者用朱笔。按 北周 《苏绰传》: 绰 每判事,硃出墨入,是即朱墨笔之所由始。”参见“ 朱墨 ”。
《國語辭典》:朱墨  拼音:zhū mò
1.用红笔及黑笔分别批注评点,以便览阅。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太宗时,史官张洎等撰太祖史;凡太宗圣谕及史官采摭之事,分为朱墨书以别之。」
2.官府的文书用朱、墨两色书写,因作公文的代称。宋。黄鲁直〈寄陈适用〉诗:「朱墨本非工,王事少閒暇。」
3.用朱砂制成的墨。宋。苏轼和陶贫士〉诗七首之二:「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國語辭典》:朱墨(硃墨)  拼音:zhū mò
用朱砂制成的墨。《儒林外史》第二○回:「公座、朱墨、笔、砚,摆的停当。』」《野叟曝言》第七九回:「有才将纸笔取到,素臣研起朱墨,取两幅素纸,大书『素臣在此』四字。」
《漢語大詞典》:踢墨笔(踢墨筆)
古代杂技的一种。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手艺皆有巧名……弄花鼓搥、踢墨笔、弄毬子。”
分類:杂技
《漢語大詞典》:楮墨笔砚(楮墨筆硯)
纸墨笔砚。借指文墨、文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要知此种文字,作之可怜,出之不易。其楮墨笔砚,非同己物,有如假自他人;耳目心思,效用不能,到处为人掣肘。”
《漢語大詞典》:螺子笔(螺子筆)
墨笔。 清 曹寅 《题马湘兰画兰长卷》诗:“月窟玄卿螺子笔,麝煤胡粉轻无迹。”
分類:墨笔
《國語辭典》:朱墨  拼音:zhū mò
1.用红笔及黑笔分别批注评点,以便览阅。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太宗时,史官张洎等撰太祖史;凡太宗圣谕及史官采摭之事,分为朱墨书以别之。」
2.官府的文书用朱、墨两色书写,因作公文的代称。宋。黄鲁直〈寄陈适用〉诗:「朱墨本非工,王事少閒暇。」
3.用朱砂制成的墨。宋。苏轼和陶贫士〉诗七首之二:「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國語辭典》:没骨(沒骨)  拼音:mò gǔ
一种国画画法。为不用线条勾勒,直接用彩笔绘象的画法。
《國語辭典》:墨晕(墨暈)  拼音:mò yùn
写书法时墨渗出笔画之外,形成较淡的墨迹,称为「墨晕」。通常墨磨得不够浓或写在未曾砑过的生纸上,较会发生这种现象。
《漢語大詞典》:没骨图(没骨圖)
谓不用墨笔勾勒,直接以彩色描绘的画。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 熙 之子乃效诸 黄 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 清 赵翼 《岭南物产图》诗:“一幅没骨图,歷歷见南隩。”
《國語辭典》:朱卷(硃卷)  拼音:zhū juàn
明、清乡会考试,考生用墨笔书写的试卷,称为「墨卷」。为使阅卷官不能辨识笔迹,另由专人用朱笔誊录的试卷,称为「朱卷」。《明史。卷七○。选举志二》:「考试者用墨,谓之墨卷;誊录者用朱,谓之朱卷。」《续孽海花》第四六回:「考官及监试等,列坐堂上从第六名起,查看朱卷上号数,提出墨卷来查对。」
《漢語大詞典》:拟票(擬票)
明 清 时,各处奏本送达内阁后,由阁员用墨笔预拟批答于浮票,再送呈皇帝朱批,称为拟票,也称票拟。 明 张居正 《岭西大捷辞免加恩疏》:“ 广东 罗旁 大捷,请叙録有功人员本,臣已酌量拟票上请。”
《國語辭典》:朱墨本  拼音:zhū mò běn
1.明万历间,乌程闵齐伋所刊印的书,用墨色印书文,朱色印圈点及评语,两色相套,世称为「朱墨本」,通称为「闵刻本」。
2.用朱笔和墨笔分别书写的书稿。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此国史有朱墨本之始也。」
《国语辞典》:朱墨烂然(朱墨烂然)  拼音:zhū mò làn rán
书上用朱笔和墨笔评点的痕迹清晰鲜明。用来形容读书的勤奋。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七。贾田祖》:「田祖好学,多所瞻涉,喜《左氏春秋》,未尝去手,旁行斜上,朱墨烂然。」
《漢語大詞典》:灰笔(灰筆)
毛笔,墨笔。 元 钟嗣成 《醉太平》曲:“捉灰笔写遍鸳鸯字,打爻槌唱会鷓鴣词。”
分類:毛笔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