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墙壁(牆壁)  拼音:qiáng bì
以砖石或泥土造成的属界。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民枕倚于墙壁,路交横于豺虎。」《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老爷看那间屋子,苇席棚顶,白灰墙壁。」
《國語辭典》:粉壁  拼音:fěn bì
宋元时代,张贴法令,誊写告示的墙壁。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你便晨挑菜,夜看瓜,春种谷,夏浇麻,情取棘针门粉壁上除了差法。」
《漢語大詞典》:层壁(層壁)
指高大的墙壁或岩壁。 唐 郑符 段成式 等《崇仁坊资圣寺诸画联句》:“苍苍鬼怪层壁宽,覩之忽忽毛髮寒。” 元 戴良 《游吴山承天观》诗:“石逕趋巍宫,云甍倚层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峰前石臺鹊起,四瞰层壁,阴森偪侧。”
《漢語大詞典》:墉垣
墙壁。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墉垣碭基,其光昭昭。” 郑观应 《盛世危言·狱囚》:“不知泰西犯人,在内执业仍高其墉垣,严其约束。即在外为工者,亦伍耦有数,出入有节。”
分類:墙壁
《漢語大詞典》:墙墉(牆墉)
墙壁。 唐 白居易 《凶宅》诗:“风雨坏簷隙,蛇鼠穿墙墉。”
分類:墙壁
《漢語大詞典》:障壁
屏障;墙壁。比喻造成隔阂的东西。 观云 《平等说与中国旧伦理之冲突》:“夫生存竞争者,进化之理之所不能缺,而以先天障壁之存在,能夺人竞争之心,是实大有害于社会之发达者也。” 鲁迅 《呐喊·故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漢語大詞典》:余胥(餘胥)
墙壁。 汉 刘向 说苑·贵德:“ 太公 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餘胥。’”按尚书大传卷三作“胥餘”, 郑玄 注:“胥餘,里落之壁。”
分類:墙壁
《漢語大詞典》:蜃墙(蜃牆)
指蜃灰粉刷过的墙壁。 王闿运 《〈秋醒词〉序》:“青扉半开,知薄寒之已入;蜃墙如练,映苔地以逾阴。”
《國語辭典》:四壁  拼音:sì bì
四边的墙。《战国策。秦策二》:「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馀明之照四壁者?」
《國語辭典》:半壁  拼音:bàn bì
1.半堵墙壁。北周。庾信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床书。」
2.半边。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國語辭典》:半壁江山  拼音:bàn bì jiāng shān
半个天下。多用以形容国土残破。如:「这半壁江山,都被你断送了!」也作「半壁河山」。
《國語辭典》:壁立  拼音:bì lì
1.像墙壁一样直立。形容山石陡峭。《三国志。卷六○。吴书。贺齐传》:「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巨马水》:「涞水又南径藏刀山下,层岩壁立,直上干霄。」
2.家中只有四壁直立。形容空无所有,非常贫穷。《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七》:「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漢語大詞典》:隔墙(隔牆)
亦作“ 隔墻 ”。
(1).犹隔壁。 宋 苏轼 《再和黄鲁直》:“且復歌呼相和,隔墙知是 曹参 。”白雪遗音·马头调·寄柬:“隔墙吟诗把春心动,央烦 红娘 去请 张生 。”
(2).房舍、坑道中隔绝风、水、火、瓦斯等的墙。如:通风隔墙,防火隔墙。
(3).即指墙壁。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停翅小撷》:“然室内实闷塞不可居,余乃设床于隔墙之外。”
《國語辭典》:东壁(東壁)  拼音:dōng bì
1.东侧的墙壁。《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唐。李白 寄上吴王诗三首之二:「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
2.星官名。壁宿的别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后世遂多用为图书之典故,如「东壁图书府」之类。参见「壁」条。
《國語辭典》:面壁  拼音:miàn bì
1.脸对著墙壁。如:「面壁罚站」、「面壁思过」。
2.不理、不睬、不介意。《晋书。卷七五。王湛传》:「述无所应,面壁而已。」
3.无所事事的样子。
4.本指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对墙壁默坐静修。见《五灯会元。卷一。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后用以比喻造诣纯熟高深。
《漢語大詞典》:素壁
白色的墙壁、山壁、石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澧水:“﹝ 嵩梁山 ﹞高峯孤竦,素壁千寻,望之苕亭,有似香炉。”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状》:“素壁丹墀,实隆家贵。” 唐 卢纶 《萧常侍瘿柏亭歌》:“攒甍鬭栱无斤跡,根癭联悬同素壁。”宣和画谱·郭熙:“至攄发胸臆,则於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巖岫巉絶,峰峦秀起。” 明 文徵明 《题画》诗:“就中妙解谁应识,万里云烟开素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