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墓次
葬址,茔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邵上葵工部:“ 邵 今居忧,闻至墓次相地,白昼为人所刺,幸漏刃而逸,未知信否。”
分類:茔地
《國語辭典》:谀墓(諛墓)  拼音:yú mù
嘲笑为人作墓志而称誉不实。《新唐书。卷一七六。韩愈传》:「后以争语不能下宾客,因持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宋。陆游 题斋壁诗:「作碑谀墓已绝笔,䌷史藏山犹苦心。」
《國語辭典》:冢墓  拼音:zhǒng mù
坟墓。《史记。卷八二。田单传》:「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分類:坟墓
《漢語大詞典》:展墓
省视坟墓。礼记·檀弓下:“吾闻之也,去国则哭於墓而后行,反其国不哭,展墓而入。” 宋 司马光 《辞坟》:“十年一展墓,旬浹復东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 程 假归展墓,车马扈从如云。”
分類:省视坟墓
《國語辭典》:墓表  拼音:mù biǎo
1.墓碑。用来表彰死者,故称「墓表」。
2.文体名。刻于墓碑,用以表述死者生前行谊的文章。始于东汉,安帝元初元年立谒者景君墓表,厥后因之。其文体与碑碣同,有官无官皆可用,非若碑碣之有等级限制。
《漢語大詞典》:拜墓
拜扫坟墓。梁书·吕僧珍传:“ 僧珍 去家久,表求拜墓。”《元典章·吏部五·奔丧迁葬假限》:“除省亲、拜墓、婚姻之事近后定夺外,据祖父母、父母丧亡并迁葬者,即係人子大事,合依旧例给假并除马程。”
分類:扫坟坟墓
《國語辭典》:墓碣  拼音:mù jié
墓碑。顶端方的称碑,圆的称碣。
《高级汉语词典》:祠墓  拼音:cí mù
祠堂与坟墓
《國語辭典》:扫墓(掃墓)  拼音:sǎo mù
祭扫坟墓。《宋史。卷三五二。唐恪传》:「以延康殿学士知潭州,请往钱塘扫墓,然后之官。」也作「扫坟」。
《漢語大詞典》:扫墓望丧(掃墓望喪)
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谓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语本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严延年 迁 河南 太守,其母从 东海 来,欲从 延年 腊,到 洛阳 ,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大惊,谓 延年 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馀, 延年 果败。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且 于公 高门以待封, 严母 扫墓以望丧。”隋书·隐逸传·李士谦:“积善餘庆,积恶餘殃,高门待封,扫墓望丧,岂非休咎之应邪?”
《漢語大詞典》:墓隧
犹墓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刊石树碑,列於墓隧矣。” 宋 欧阳修 《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既葬,赐其墓隧之碑首,曰旧学之碑。” 宋 苏轼 《赵清献公神道碑》:“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
分類:墓道
《漢語大詞典》:墓石
(1).墓志;墓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致仕官:“﹝ 孙简肃 ﹞以原官致仕。身后其家求先大父文其墓石,因於衔上入致仕二字。”
(2).指古墓中刻有画像等的砖石。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还有一次是刻在 汉 朝墓石上的 孔子 见 老子 的画像。”
《漢語大詞典》:墓文
犹墓志。 阿英 《袁中郎做官》:“病到所谓‘面如烟,骨如系,肘如戟’,而不得不预备‘墓文’,真是一趣事。”
分類:墓志
《國語辭典》:墓祭  拼音:mù jì
在墓地祭奠。《晋书。卷二○。礼志中》:「古无墓祭之礼。汉承秦,皆有园寝。」《清史稿。卷九三。礼志一二》:「士庶人丧礼,顺治初年,定制,士、庶卒,用朱棺,榇一层,鞍马一。……一月殡,三月葬。墓祭纸币、酒肴有定数。」
分類:祭祀扫墓
《漢語大詞典》:墓庐(墓廬)
墓旁之屋。古人为守父母、师长之丧,筑室墓旁,居其中以守墓。 明 刘基 《陈司户墓志铭》:“里有墓庐,为强暴夺取,我资俾直之,爰復乃宇。” 清 龚自珍 《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小客昆山》诗:“天地埋忧毕,舟车祖道频。何如抱冰雪,长作墓庐人。”参见“ 庐墓 ”。
分類:父母师长
《國語辭典》:庐墓(廬墓)  拼音:lú mù
1.结庐守葬。古人遇父母师长过世,为表示对他们的敬爱与哀思,乃在墓旁筑茅屋守灵。《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那蔡伯皆,汉时人,未做官时,父母双亡,庐墓致瑞,今府举他孝廉,何曾为做官不归?父母饿死?」
2.屋舍与坟墓。《后汉书。卷五三。申屠蟠传》:「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
《漢語大詞典》:墓所
墓地,坟地。后汉书·马援传:“会 况 卒, 援 行服期年,不离墓所。” 宋 司马光 《文潞公家庙碑文》:“ 汉 世公卿贵人,多建祠堂於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