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实境(實境)  拼音:shí jìng
真实的景象。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有分格、有来委、有实境,一涉议论,便是鬼道。」
《漢語大詞典》:清虚境
(1).指月宫。 明 高明 《琵琶记·中秋望月》:“环珮风清,笙歌露冷,人在清虚境。”
(2).清净虚无的境界。指道观、道庵。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感旧》:“我既度清虚境,也只索把尘踪断。”
《漢語大詞典》:川境
指地域。南齐书·萧遥昌传:“二年,虏主 元宏 寇 寿春 ,遣使呼城内人, 遥昌 遣参军 崔庆远 、 朱选之 诣 宏 …… 庆远 曰:‘川境既殊,远劳轩驾。 屈完 有言: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分類:地域
《漢語大詞典》:悟境
谓了悟或忘我的境界。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八:“捨筏登岸,禪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禪一致,等无差别。”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诗有见道之言,如 梁元帝 之‘不疑行舫往,惟看远树来’, 庾肩吾 之‘只认己身往,翻疑彼岸移’,两意相同,俱是悟境。”
《漢語大詞典》:道境
指人各方面的修养所达到的境地。 清 陈确 《与吴仲木书》:“弟谓兄於诗文不必更求工妙,他日道境渊醇,则于诗文必有不求工而自工者。”
《漢語大詞典》:开境(開境)
开拓疆界。后汉书·南蛮传:“ 安帝 永初 元年, 九真 徼外 夜郎 蛮夷 举土内属,开境千八百四十里。”
分類:开拓疆界
《韵府拾遗 梗韵》:机境(机境)
指月录:佛果禅师曰:触境遇缘,自知落著,便乃守住,患不能出得,遂作窠臼,向机境上。
《漢語大詞典》:尽境(盡境)
止境。 郭沫若 《沸羹集·今日新文字运动所应取的路向》:“学习本来是没有尽境的,何况新文字是还在发展途上的东西,值得研究的地方一定很多。”
分類:止境
《國語辭典》:境域  拼音:jìng yù
疆界以内的地区。《后汉书。卷五八。虞诩传》:「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
《漢語大詞典》:境象
景象;情境。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居处深僻,俯近龟蒙,水石云霞,境象殊胜。” 明 李东阳 《南行稿序》:“连山大江,境象开豁;廓然若小宇宙而游混茫者,信天下之大观也。” 赵朴初 《临江仙·飞行中作》词:“穿过层阴千百尺,喜看万里晴空。上方境象览无穷。”
分類:景象情境
《骈字类编》:汉境(汉境)
宋史曹翰传:诏督役开南河,自雄达莫,以通漕运,议筑大堤以捍之。翰遣徒数万,伐巨木于汉境,遣骑五,授五色旗为斥候,前遇丘陵、水泽、寇贼烟火,则各举其旗以为应。 刘长卿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诗见海边下。
《骈字类编》:上境
云笈七签:修学之人,始入仙阶,登无累境,故初境名洞神神宝。其次智渐精胜,既进中境,故中教名洞元灵宝。既登上境,智用无滞,故上教名洞真天宝。夜又三清上境,妙化难思,九色宝光,不假日月,无有昼,亦无去来。
《高级汉语词典》:生境  拼音:shēng jìng
动植物所处的自然环境
《韵府拾遗 梗韵》:陵境
韩氏诗:江南无谢安,塞北有王猛。所以戎马来,飞渡以陵境。
《漢語大詞典》:扫境(掃境)
倾其境内全力。新唐书·杨行密传:“ 儒 扫境以来,利速战,宜坚壁老其师,则我无敌矣。” 宋 苏洵 《几策·审敌》:“孺子继立,大臣外叛, 匈奴 扫境来寇,兵不血刃而京师不守,天下被其祸。”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何温顺公:“其前妻闻其尚主,怒,扫境而出,欲与之战。”
分類:境内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