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6,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和域
大清明
万丈竿头
疆略
天地
风尘
胸中
绝顶
至诚
醉乡
胜地
庄严
至人
藩篱
丹阳
《漢語大詞典》:和域
指和谐的境界。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美有甘,和有乐;然随曲之情,尽於和域;应美之口,絶於甘境。”
分類:和谐境界
《漢語大詞典》:大清明
(1).指认识上全面透彻而无偏蔽的境界。荀子·解蔽:“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
(2).旧时 福建 部分地区以八月为大清明。 清 周亮工 《闽小记·大清明》:“ 闽将乐 、 归化 人,以三月为小清明,八月为大清明……赤壤青松雪色纸, 鏞州 独作大清明。”参见“ 小清明 ”。
《漢語大詞典》:小清明
旧时 福建 将乐 、 归化 一带以农历三月为小清明,八月为大清明。 清 周亮工 《大清明曲》:“常岁清明兼大小,邇年亦有小清明。” 清 周亮工 闽小纪·大清明:“ 闽 将乐 、 归化 人,以三月为小清明,八月为大清明。展墓者或小废,无敢大废者。”
《国语辞典》:万丈竿头(万丈竿头)  拼音:wàn zhàng gān tóu
比喻道行修养达到极高的境界。《景德传灯录。卷一○。长沙景岑》:「万丈竿头未得休,堂堂有路少人游。」也作「百丈竿头」、「百尺竿头」。
《漢語大詞典》:疆略
疆界;境界。 清 方苞 《读二南》:“録此二诗,而被化之先后,疆略之广轮,观感之浅深,一一可辨矣。”
分類:疆界境界
《國語辭典》:天地  拼音:tiān dì
1.天空与地表。《易经。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2.天下、世界。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六。韦楚老》:「陈胜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
3.比喻相差极远。《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清。魏源〈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峡出,旷然禾畴,与峡中个一天地。」
4.境界、境地。唐。李白 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5.指天地间的神灵。《金瓶梅》第三五回:「遇閒时,在吴先生那里一年打上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九回:「于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陈祷告。」
《國語辭典》:风尘(風塵)  拼音:fēng chén
1.疾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讽刺之祸,速乎风尘。」
2.比喻流言蜚语。《南齐书。卷四七。谢朓传》:「遂复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诋贬朝政,疑閒亲贤。」也作「风尘之言」。
3.世俗。唐。高适封丘作〉诗:「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4.形容兵乱。唐。杜甫 野望诗:「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5.比喻旅行的劳累。如:「风尘仆仆」。
6.花街柳巷,妓女的生活。宋。严蕊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词:「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7.官途。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警
谓兵乱之警报和惊忧。《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鋭,当矢石,启前行。”新唐书·马周传:“若人既劳,而用之不息,万一中国水旱,而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窃发,非徒旰食晏寝而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仅一宪臣居城中,称兵使者,而一参戎同事,所部兵止数百人,脱有风尘之警,立见瓦裂。”亦作“ 风尘之惊 ”。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諠嚣,仓黄促战。”
分類:兵乱警报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言(風塵之言)
指流言蜚语。晋书·刘聪载记:“闻风尘之言,谓大将军、卫将军及左右辅皆谋奉太弟,剋季春构变,殿下宜为之备。”《魏书·王慧龙传》:“ 义隆 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亦作“ 风尘之声 ”。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 梁州 刺史 甄法护 诬臣遣 司马飞龙 扰乱 西蜀 ,诸所譖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分類:流言蜚语
《漢語大詞典》: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國語辭典》:绝顶(絕頂)  拼音:jué dǐng
1.山的最高峰。南朝梁。沈约早发定山〉诗:「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又若虚见众人不去,偏要发个狠,扳藤附葛,直走到岛上绝顶。」
2.非常、极甚。《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他是绝顶的聪明,看了一夜,早已会了。」《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这杨子羽不但学问好,而且应酬工夫又是绝顶。」
《國語辭典》:至诚(至誠)  拼音:zhì chéng
极为纯洁忠诚。《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國語辭典》:至诚(至誠)  拼音:zhì cheng
心意极诚恳。《三国演义》第一八回:「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康太尊见他们出于至诚,便也作罢。」
《國語辭典》:醉乡(醉鄉)  拼音:zuì xiāng
酒醉后精神所进入的昏沉、迷糊境界。唐。王绩醉乡记:「阮嗣宗陶渊明等十数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南唐。李煜 锦堂春。昨夜风兼雨词:「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國語辭典》:胜地(勝地)  拼音:shèng dì
1.以风景优美而著名的地方。唐。王勃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儒林外史》第九回:「少年名士,豪门喜结丝萝;相府儒生,胜地广招俊杰。」
2.致胜的地形、位置。《管子。七法》:「不礼,不胜天下;不义,不胜人。故贤知之君必立于胜地。」《新唐书。卷一四八。王承元传》:「承元据胜地为鄣,置守兵千,诏号临汧城。」
《國語辭典》:庄严(莊嚴)  拼音:zhuāng yán
1.端庄肃穆。《西游记》第一三回:「万法庄严端有意,荐亡离苦出沉沦。」《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曾绣一幅观音大士,精奇庄严,色相俨然如生。」
2.装饰、装束整齐。《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庄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
《國語辭典》:至人  拼音:zhì rén
圣人,有大德的人。《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文选。潘岳。秋兴赋》:「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于一指。」
《國語辭典》:藩篱(藩籬)  拼音:fán lí
1.用柴竹编成屏蔽的围墙,引申为保护防卫。汉。贾谊过秦论下〉:「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固。」晋。陆机〈辩亡论上〉:「城地无藩篱之固,山川无阜之势。」
2.范围、边界。汉。贾谊 过秦论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也作「籓篱」。
《漢語大詞典》:丹阳(丹陽)
(1).铜的别称。 唐 吕岩 《寄白龙洞刘道人》诗:“竞向山中寻草药,伏铅制汞点丹阳。”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余家有古镜,背铭云:‘ 汉 有善铜出丹阳,取为镜,清如明,左龙右虎补之。’不知‘丹阳’何语,问 东坡 ,亦不解。后见《神仙药名隐诀》云:‘铜亦名丹阳。’”
(2).道教谓煅粉点铜之术。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 三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3).佛教所谓超脱尘世的境界。 明 李贽 《复丘若泰书》:“丹阳虽上仙,安能弃轮迴,舍因缘,自脱於人世苦海之外耶?” 明 李贽 《复丘若泰书》:“非谓必如何空之而后可至丹阳境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