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道德理想
指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是个人和社会道德的最高境界。它一方面体现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另方面这种理想的社会道德又通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理想人物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体现出来,是两者的统一。
《國語辭典》:登堂入室  拼音:dēng táng rù shì
1.比喻学问或技艺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境界。参见「升堂入室」条。宋。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2.未经许可自行进入他人内室。如:「他竟然擅自登堂入室,简直目中无人。」
《國語辭典》:升堂入室  拼音:shēng táng rù shì
语本《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比喻学问或技艺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境界。《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娱心黄老,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也作「登堂入室」、「入室升堂」。
《國語辭典》:出神入化  拼音:chū shén rù huà
形容技艺已到达高超绝妙的境界。《隋唐演义》第四九回:「亏得其子罗成,年少英雄,有万夫不当之勇,其父授的一条罗家枪,使得出神入化。」《文明小史》第六○回:「见这个手卷画著许多乞丐,也有弄蛇的,也有牵猴子的,约略数去,约有三十几个,用笔真是出神入化,平中丞连连赞好。」
《國語辭典》:沉陷  拼音:chén xiàn
地面或建筑物的基础下陷。
《漢語大詞典》:尘尘刹刹(塵塵刹刹)
佛教语。《华严经》所说的“圆融平等”的境界。谓一一微尘之中皆现无数国土(刹),而国土中又有微尘,微尘中又有国土,重重无尽,平等无碍。华严宗据以成立“十玄门”中的“微细相容安立门”。见 唐 法藏 华严经探玄记等。 唐 澄观 《华严经随疏演义抄》卷二七:“上经中明:尘尘刹刹,佛佛生生,皆悉融摄,事事相望。即云一一各各融摄,即是无差。” 宋 朱熹 《公济和诗见闵耽书勉以教外之乐以诗请问》之一:“至理无言絶浅深,尘尘刹刹不相侵。” 清 金喟 《〈离骚经〉序》:“周以常住为义,易以变易为义……尘尘刹刹,无不普遍,又復尘尘周于刹刹,刹刹周于尘尘,然后世界自见其易,圣人时得其常,故云‘周易’。”
《漢語大詞典》:内心世界
指人的思想感情,思想境界。 叶圣陶 《我钦新凤霞》:“她能揣摩各种人物随时随地的内心世界,真够得上说体贴入微了。”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只有思想达到一定水平的人,才能够识英雄重英雄,了解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
《漢語大詞典》:设境(設境)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境界。 清 周亮工 读画录·陈章侯:“ 方与三 曰:‘ 北宋 阎次平 , 南宋 张敦礼 、 徐改之 ,专借 荆 关 而入,自脱北傖躁气,然设境未能如 老莲 之高旷。’”《〈王统照短篇小说选集〉序言》:“如第一辑的五篇,论思想不免稚弱、单纯,尤可见出自己的生活圈子的窄狭,故多从空想中设境或安排人物,因此就不得不重在‘写意’。”
《漢語大詞典》:入国问禁
进入别国境界,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参看“入境问俗”
《國語辭典》:入圣超凡(入聖超凡)  拼音:rù shèng chāo fán
超越凡人而进入圣人的境界,亦指摆脱尘俗,入道成仙。《孤本元明杂剧。洞玄升仙。第三折》:「那其间称心满愿,博一个入圣超凡,益寿延年。」
《國語辭典》:开云见日(開雲見日)  拼音:kāi yún jiàn rì
拨开乌云,重见太阳。比喻扫除蒙蔽。《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也作「云开见日」。
《國語辭典》:苦心孤诣(苦心孤詣)  拼音:kǔ xīn gū yì
1.费尽心思,探索研究,达到他人无法并驾齐驱的境地。如:「他孜孜好学,其苦心孤诣,令我难望其项背。」
2.辛苦经营。《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此十三妹所以挺身出来,给安龙媒张金凤二人执柯作伐的一番苦心孤诣也。」《文明小史》第六○回:「这也是诸君的苦心孤诣,兄弟何敢辜负?」
《漢語大詞典》:疆度
度量其境界。汉书·扬雄传上:“直嶢嶢以造天兮,厥高庆而不可虖疆度。” 颜师古 注:“疆,境也。度,量也。”
分類:度量境界
《漢語大詞典》:景头(景頭)
指幻觉中的境界、现象。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二折:“我着他见个景头,必然大悟也。”
分類:幻觉境界
《國語辭典》:精义入神(精義入神)  拼音:jīng yì rù shén
精通事物的义理而达到神妙的境界。《易经。系辞下》:「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漢語大詞典》:金丹换骨
喻诗人创作进入了造诣极深的顿悟境界。 宋 陆游 《夜吟》诗:“六十餘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钱仲联 校注:“金丹换骨云者,盖以喻学诗工夫由渐修而入顿悟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