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5,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塞鸿
边塞
塞雁
通塞
充塞
塞下
四塞
四塞
称塞
塞责
塞路
塞门
塞门
西塞
塞马
《漢語大詞典》:塞鸿(塞鴻)
(1).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 唐 白居易 《赠江客》诗:“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2).相传 汉 苏武 被拘于 匈奴 ,曾借鸿雁传书;后又有 唐 王仙客 苍头 塞鸿 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羞衾凤空展,塞鸿难託,谁问潜宽旧带眼。念人似天远。” 明 张景《飞丸记·公馆言情》:“他那里迢递登山托採蝱,我这里冷落悲秋盼塞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道士笑曰:‘我世外人,不能为君塞鸿。’”
《國語辭典》:边塞(邊塞)  拼音:biān sài
边境关塞。《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看得杨化以边塞贫军,跋涉千里,银不满三两,于大郊辄起毒心。」
《漢語大詞典》:塞雁
亦作“ 塞鴈 ”。 塞鸿。 唐 杜甫 《登舟将适汉阳》诗:“塞雁与时集,檣乌终岁飞。” 元 萨都剌 《题扬州驿》诗:“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鴈一声霜满天。”《水浒传》第一一○回:“ 宋江 在马上遥看山景,仰观天上,见空中数行塞鴈,不依次序,高低乱飞,都有惊鸣之意。”参见“ 塞鸿 ”。
《漢語大詞典》:塞鸿(塞鴻)
(1).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 唐 白居易 《赠江客》诗:“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2).相传 汉 苏武 被拘于 匈奴 ,曾借鸿雁传书;后又有 唐 王仙客 苍头 塞鸿 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羞衾凤空展,塞鸿难託,谁问潜宽旧带眼。念人似天远。” 明 张景《飞丸记·公馆言情》:“他那里迢递登山托採蝱,我这里冷落悲秋盼塞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道士笑曰:‘我世外人,不能为君塞鸿。’”
《國語辭典》:通塞  拼音:tōng sè
境遇的通顺与滞塞。《北史。卷八一。儒林传上。孙惠蔚传》:「虽久滞小官,深体通塞,无孜孜之望,儒者以是尚焉。」唐。白居易祭微之文〉:「行止通塞,靡所不同。」
《國語辭典》:充塞  拼音:chōng sè
1.充满。《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今阴阳错缪,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三国演义》第六○回:「明公乃汉室宗亲,仁义充塞乎四海。」
2.堵塞。《孟子。滕文公下》:「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唐。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枯查卷拔树,礧磈共充塞。」
《漢語大詞典》:塞下
边塞附近。亦泛指北方边境地区。史记·高祖本纪:“ 卢綰 与数千骑居塞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其冬,来朝,奏曰:得益开田四千顷,则尽可以给塞下五城矣。” 明 刘绩 《征妇词》:“君为塞下土,妾作山头石。” 陈去病 《出塞望蒙古》诗:“兵增不征讨,苦哉塞下民。”
《國語辭典》:四塞  拼音:sì sài
1.四方藩卫的国家。《礼记。明堂位》:「四塞世告至,此周公明堂之位也。」
2.四境均有要塞、天险,比喻险固。《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
3.充塞四方。《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其夏,黄雾四塞终日。」《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旁魄四塞,云布雾散。」
4.四方蔽塞。宋。文天祥〈正气歌序〉:「乍晴暴热,风道四塞。」
《漢語大詞典》:四塞
(1).到处充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旁魄四塞,云尃雾散。”旧唐书·德宗纪下:“三月乙亥,黄雾四塞,日无光。”宋史·仁宗纪一:“甲午,昏雾四塞。”
(2).四面蔽塞。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乍晴暴热,风道四塞。” 清 方苞 《七思·弟椒涂》:“荆榛四塞兮涂冥冥,连山赤黑兮延火烝。”
《漢語大詞典》:称塞(稱塞)
称职尽责。 宋 陈亮 《谢张司谏启》:“侥倖至此,称塞若何?” 元 揭傒斯 《送张都事序》:“ 惟正 一岁中两被擢,皆得天子所重地,其日夜求所以称塞固宜。” 明 张居正 《辞加恩疏》:“其职最为繁重,最难称塞。”
分類:称职尽责
《國語辭典》:塞责(塞責)  拼音:sè zé
1.抵偿过失、抵罪。《韩诗外传》卷一○:「前犹与母处,是以战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殁矣,请塞责。」汉。杨恽 报孙会宗书:「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
2.尽其责任。《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张汤》:「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汉书。卷五八。公孙弘卜式儿宽传。公孙弘》:「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3.敷衍了事。《明史。卷二○六。列传。张逵》:「会疏则删削忌讳以避祸,独疏则毛举纤微以塞责。」《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杜慎卿笑道:『这是一时应酬之作,何足挂齿?况且那日小弟小恙进场,以药物自随,草草塞责而已。』」
《漢語大詞典》:塞路
充塞道路。言其多。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古者 杨 墨 塞路, 孟子 辞而闢之,廓如也。” 三国 魏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罾缴充蹊,坑穽塞路。”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崩榛塞路,峥嶸古馗。”《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仙娥从后,持宝盖以后随;织女引前,扇香风而塞路。”
(1).边塞的道路。 宋 陆游 《秋晚思梁益旧游》诗:“沧波极目江乡恨,衰草连天塞路愁。” 明 杨巍 《萧关北作》诗:“塞路山难断,胡天云不开。”
(2).见“ 塞芦 ”。
《漢語大詞典》:塞芦(塞蘆)
席箕草的别名。可供编织用具。太平广记卷四○八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席箕草:“席箕一名塞芦,生北 胡 地。古诗云:千里席箕草。”一本作“ 塞路 ”。
分類:编织用具
《國語辭典》:塞门(塞門)  拼音:sài mén
通到塞外的城门。《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绛阙。」
分類:塞门边关
《國語辭典》:塞门(塞門)  拼音:sè mén
1.屏蔽内外的门。《论语。八佾》:「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2.闭门。《文选。江淹。恨赋》:「闭关却扫,塞门不仕。」《新唐书。卷五二。食货志二》:「每中官出,沽浆卖饼之家皆彻肆塞门。」
《漢語大詞典》:西塞
山名。在 浙江省 湖州市 西南。 唐 张志和 《渔歌子》词:“ 西塞 山前白鷺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漢語大詞典》:塞马(塞馬)
(1).塞上的马。 北周 庾信 《和赵王送峡中军》诗:“胡笳遥惊夜,塞马暗嘶羣。” 唐 元稹 《塞马》诗:“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 明 马銮 《雨中偕友人过度来亲家小饮即事》诗:“薄暮城乌息,频年塞马骄。”
(2).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吉凶莫测。亦用以表示超然于得失祸福之外。 唐 杜牧 《赠李侍御》诗:“冥鸿不下非无意,塞马归来是偶然。” 宋 司马光 《自嘲》诗:“有心齐塞马,无意羡川鱼。” 明 许自昌《水浒记·效款》:“塞马去无凭准, 楚 弓丧何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