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绕塔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右绕佛塔也。归敬之意。同于绕佛。
【佛学常见辞汇】
右绕佛塔,是表示归敬的意思。
绕塔功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右绕佛塔功德经之略名。
龙树开铁塔传密教
【佛学大辞典】
(传说)(参见:铁塔)
戴塔吉祥
【佛学大辞典】
(菩萨)阿阇梨所传曼荼罗观音院之一尊,又窣堵波大吉祥菩萨,谓之戴塔吉祥。即弥勒菩萨也。表菩萨绍释迦如来之佛位,或以手结窣堵波印,或顶戴塔也。图作带塔德菩萨。大疏六曰:「戴塔吉祥于顶髻上置窣堵波,或在所持华上。」不同记二曰:「窣堵波大吉祥菩萨,梵号阿梨耶窣堵波摩诃室利A^ryastu%pa-maha%-s/ri^,所传图云带塔德菩萨,又云戴塔吉祥。」演密钞八曰:「观音持佛,佛现在故。慈氏持塔,师灭度故。又八大菩萨经说:慈氏菩萨顶带如来率都婆,又名带塔之尊。」
丽塔
【佛学大辞典】
(堂塔)美丽之塔也。宋书谢灵运传曰:「谢丽塔于郊郭,殊世间于城傍。」
宝阶塔
【佛学大辞典】
(杂名)八塔之一。心地观经一曰:「曲女城边宝阶塔。」然依西域记,则劫比他国也。(参见:宝阶)。
宝塔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严饰珍宝之塔也。法华经宝塔品曰:「尔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佛祖统纪四十一曰:「无著禅师入五台,至金刚窟见山翁。翁说偈曰:一念净心是菩提,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俗语佛源】
佛塔俗称「宝塔」,又称「浮屠」、「浮图」。如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四:「本是众宝装饰,故称宝塔,今则砖瓦所成动称宝塔矣。」又如陈毅《延安宝塔歌》:「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宝塔起源于古印度,本有两类:一类是堵波(Stupa,或称浮图Buddhastupa),「塔」是省音译,意为方坟、灵庙等,是收藏佛舍利和高僧遗骨的建筑。《说文解字》中没有「塔」字,最早见于晋·葛洪的《字苑》。一类是支提(Chaitya),不放舍利、遗骨,而放佛像、经卷等。相传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八国国王分取其舍利,造塔供奉。后阿育王立佛教为国教,据说造了「八万四千」宝塔。印度的堵波一般为复钵状的半圆冢,传入中国后,同中国故有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习见的楼阁式、密檐式等,用木、砖、石等建造,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宝塔的平面以八角或四方形居多。层次通常为单数,五、七、九级居多。宝塔分为塔刹、塔身和地宫三大部分。藏传佛教的塔,如北京北海的白塔,与印度堵波的形制比较接近。一说,宝塔为「七宝塔」的省称,指用「七宝」(众宝)装饰之塔。典出《法华经·见宝塔品》:「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结跏趺坐。尔时大众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狮子座上结跏趺坐。」佛教认为造塔功德很大,故佛教徒广建佛塔,使佛塔星罗棋布,为大好河山生色不少。在语词中,塔亦泛指高耸细长的塔形建筑物,如灯塔、钟塔等。(李明权)
宝塔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云见宝塔品。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十一品之名。为證明法华所说,多宝如来之宝塔,忽自地涌出。一会大众悉见之。品中叙此事。故名。
铁塔
【佛学大辞典】
(传说)南天竺有铁塔,收藏一切秘部大经,龙猛菩萨(旧译龙树)入其中,值金刚萨埵,传受两部之大经,金刚智三藏口传,其弟子沙门智藏(不空三藏之法讳),记之于金刚顶经义诀,是铁塔说之本据也。日本东密台密皆依用之而不疑。安然之教时问答三曰:「沙门智藏金刚顶义诀云:此经有百千颂广本,(中略)其大经本阿阇梨云:经荚广长如床,厚四五尺,有无量颂。在南天界铁塔之中,佛灭度后数百年间无人能开。此塔以铁扇铁锁而封闭之。其中天竺国佛法渐衰时,有大德先诵持大毗卢遮那真言,得毗卢遮那佛而现其身,现于多身于空中说此法门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写讫即灭。即毗卢遮那念诵法要一卷是。时大德持诵成就,愿开此塔,于七日中绕塔念诵。以白芥子七粒打此塔门,乃开塔门。诸神一时踊怒,不令得入。唯见塔内香灯光明一丈二丈,名华宝盖,满中悬列。又闻赞声。此大德至心忏悔,发大誓愿,然后得入塔中。入已,其塔寻闭。经于多日诵此经王广本一遍,为如食颂。得诸佛菩萨指授所堪记持不忘,便令出塔。塔门还闭如故。」弘法之付法传下,亦叙此说,终曰:「然前所述事略,载金刚顶义决中。」
龛塔
【佛学大辞典】
(堂塔)有龛室之塔。即常塔也。十诵律五十六曰:「佛听作龛塔柱塔。」
鹦鹉塔
【佛学大辞典】
(杂名)戒庵漫笔曰:「韦南康镇蜀时,有一鹦鹉甚慧。驯养者晓以佛理,一日不震不仆,敛翼委足,奄然而绝。焚之,有舍利。韦公为立塔瘗之,号曰鹦鹉塔。」
雁塔题名
【俗语佛源】
雁塔,亦名大雁塔,在今长安慈恩寺,是唐永徽三年(652)由玄奘法师所建。据《大唐西域记》卷九说,当年慈恩寺僧众修习小乘法,喜食三种净肉(即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我而杀),时有比丘见天空双雁飞鸣,遂思念:「若得此雁可充饥食。忽有一雁堕地下自殒。众曰:『此雁垂诫,宜旌彼德。』(遂)于瘗雁为塔。」长安为唐代首都,自神龙年(705)以来,凡进士及第,皆列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雁塔题名」,遂成为考中进士的代称。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南部新书》说:「韦肇,初及第,偶于寺塔题名,后进慕效之。」后来苏轼、苏辙等登科第者皆曾题名于塔上。唐代进士于曲江宴赏之暇,也有题诗于塔上的,如杨载《送完者都知同》:「姓名题雁塔,谱牒记龙沙」;林光新《次韵奉酬赵校书子直》「雁塔新题墨未干,去年灯火向秋阑。」所以又有「雁塔题诗」之说。唐杜甫、岑参等大诗人赏唱和题诗于塔上,至今仍传为美谈。(无名氏)
聚沙成塔
【俗语佛源】
把细沙聚成宝塔,也作「积沙成塔「。语出佛典。《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这段偈子的意思是:甚至于小孩子做游戏,也能聚沙为佛塔。像这样的各种与佛结下善缘的人都已注定将成就佛果。后比喻积少成多,常与「积腋成裘」合用。例:要懂得聚沙成塔、积腋成裘的道理,注意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滴油。(无名氏)
四塔──天上四塔
【三藏法数】
(出佛成道记并本行集经)
〔一、箭塔〕,经云:太子年方十五,与诸释种角艺,太子一箭穿七金鼓,又一箭彻过七铁猪,复入于土,水泉迸出,遂名箭井。时帝释遂取其箭,于忉利天建塔供养。(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乃帝释所居之天也。)
〔二、发塔〕,经云:太子初出家时,自持宝刀,而发愿云:我今截落此发,誓与众生断除烦恼习障,寻以发掷空中,时帝释接向天上,建塔供养。
〔三、钵塔〕,经云:菩萨将诣道树成等正觉时,有天人告善生村主二女难陀、婆罗曰:汝可最初施食。于是二女,以乳烹麋,用钵盛献。菩萨食已,以钵掷尼连河中,时帝释收归天上,建塔供养。(梵语难陀,华言喜。梵语婆罗,华言力。二女名也。尼连无翻。)
〔四、佛牙塔〕,经云:佛阇维时,天帝释持七宝瓶来请佛牙。其火即灭,宝棺自开,帝释乃取佛口舌颔一牙,于天上建塔供养。(梵语阇维,华言焚烧。)
六意──起塔有六意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为表人胜〕,谓如来三界至尊,最胜无比,故建塔以表之,令人瞻礼,而归敬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令生净信〕,谓建造佛塔,盖令一切众生,瞻仰顶礼,而生崇重正信之心也。
〔三、令标心有在〕,谓建造佛塔,盖令一切众生,心有所向,而敬慕归依也。
〔四、令供养生福〕,谓建造佛塔,盖令一切众生,至心恭敬供养,则能生诸福利也。
〔五、为报恩行毕〕,谓建造佛塔,非惟利益于己身,盖将答报四恩,而毕无边之行愿也。(四恩者,国王、父母、师友、檀越也。)
〔六、生福灭罪〕,谓建造佛塔,非惟生自己之福,灭自己之罪,盖令一切众生,凡瞻睹顶礼者,无不生一切福,灭一切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