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塔碑
【佛学大辞典】
(杂名)唐西京千福寺僧楚金之舍利塔,天宝间敕建。碑文为颜真卿书,为其中年笔法之最整齐而圆健者。世称董香光书宝得力于此碑,盖颜书师褚登善,董由颜以学褚,此碑最有蹊径可窥也。清嘉道间馆阁书礼,习此者甚多,当时有处处颜多宝之谣,则但取其结构之严整而已。赏鉴家以「凿井」之「凿」字未泐损者为最初拓本。
(杂名)唐西京千福寺僧楚金之舍利塔,天宝间敕建。碑文为颜真卿书,为其中年笔法之最整齐而圆健者。世称董香光书宝得力于此碑,盖颜书师褚登善,董由颜以学褚,此碑最有蹊径可窥也。清嘉道间馆阁书礼,习此者甚多,当时有处处颜多宝之谣,则但取其结构之严整而已。赏鉴家以「凿井」之「凿」字未泐损者为最初拓本。
托塔天王
【佛学大辞典】
(菩萨)佛经四天王之一。即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管领罗刹夜叉。佛令掌擎古佛舍利塔。故俗称托塔天王。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元时绘其像于旗。列于卤簿之内。
【俗语佛源】
在「四大天王中」中,托塔天王最为中国民间所熟悉。梵名毗沙门(Vaisramana),即北方多闻天王。其形象一般为绿身。相传唐天宝年间,胡兵犯安西,托塔天王化身为金甲神人却退敌军(见《僧史略》卷下),朝廷敕寺院置别院供养。《陀罗尼集经》卷一谓该天王「左手执拄地,右手擎塔」。而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则谓:「其塔奉释迦牟尼佛,即拥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离其侧。」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卷十九指出:「《宣和画谱》:陆探微有《托塔天王图》。余于《曲园杂纂》三十六引《元史·舆服志》,见托塔天王之说有所本。今乃知六朝时早见于图画矣。」提到托塔天王,就会想起唐初名将李靖。元·杨暹《西游记》杂剧中已有「毗沙门下李天王」之说。明代小说《西游记》则把北方多闻天王和托塔天王分为两神。其第四回谓:「王帝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那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托塔天王如何与李靖联系在一起,情况不详,或为民间讹传附会(参见《文献通考·郊社考》)。(李明权)
(菩萨)佛经四天王之一。即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管领罗刹夜叉。佛令掌擎古佛舍利塔。故俗称托塔天王。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元时绘其像于旗。列于卤簿之内。
【俗语佛源】
在「四大天王中」中,托塔天王最为中国民间所熟悉。梵名毗沙门(Vaisramana),即北方多闻天王。其形象一般为绿身。相传唐天宝年间,胡兵犯安西,托塔天王化身为金甲神人却退敌军(见《僧史略》卷下),朝廷敕寺院置别院供养。《陀罗尼集经》卷一谓该天王「左手执拄地,右手擎塔」。而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则谓:「其塔奉释迦牟尼佛,即拥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离其侧。」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卷十九指出:「《宣和画谱》:陆探微有《托塔天王图》。余于《曲园杂纂》三十六引《元史·舆服志》,见托塔天王之说有所本。今乃知六朝时早见于图画矣。」提到托塔天王,就会想起唐初名将李靖。元·杨暹《西游记》杂剧中已有「毗沙门下李天王」之说。明代小说《西游记》则把北方多闻天王和托塔天王分为两神。其第四回谓:「王帝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那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托塔天王如何与李靖联系在一起,情况不详,或为民间讹传附会(参见《文献通考·郊社考》)。(李明权)
成佛塔
【佛学大辞典】
(堂塔)八塔之一。
(堂塔)八塔之一。
身塔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之法生身,以塔婆为三昧耶形,故云身塔。大日经疏曰:「慈氏印如窣都波形者,以一切如来法身塔故。」性灵集七曰:「法性身塔。」
(术语)大日之法生身,以塔婆为三昧耶形,故云身塔。大日经疏曰:「慈氏印如窣都波形者,以一切如来法身塔故。」性灵集七曰:「法性身塔。」
佛塔
【佛学大辞典】
(杂名)如来之塔婆也。
(杂名)如来之塔婆也。
卵塔
【佛学大辞典】
(物名)昔南阳忠国师,对代宗谓为老僧作个无缝塔(传灯录忠国师章)。后之禅者托斯语。窆亡僧削坚石,团圞而无缝棱,无层级,呼为无缝塔。无缝塔之形如鸟卵,因名卵塔。雪峰存禅师录难提塔铭曰:「土主曰松山,卵塔号难提。」正宗赞雪峰赞曰:「松山小塔卵石子,乱叠几层。」
(物名)昔南阳忠国师,对代宗谓为老僧作个无缝塔(传灯录忠国师章)。后之禅者托斯语。窆亡僧削坚石,团圞而无缝棱,无层级,呼为无缝塔。无缝塔之形如鸟卵,因名卵塔。雪峰存禅师录难提塔铭曰:「土主曰松山,卵塔号难提。」正宗赞雪峰赞曰:「松山小塔卵石子,乱叠几层。」
金粟王塔
【佛学大辞典】
(堂塔)金粟王所造之塔。善无畏三藏于此塔下由文殊菩萨受毗卢遮那供养次第法,是大日经第七卷不可思议疏之说也。金刚界曼陀罗大钞一曰:「或说云:北天竺慕噜陀国有王,名金粟王。归依善无畏三藏,建塔置其寺。」
(堂塔)金粟王所造之塔。善无畏三藏于此塔下由文殊菩萨受毗卢遮那供养次第法,是大日经第七卷不可思议疏之说也。金刚界曼陀罗大钞一曰:「或说云:北天竺慕噜陀国有王,名金粟王。归依善无畏三藏,建塔置其寺。」
法身塔
【佛学大辞典】
(堂塔)安置法身舍利之塔也。密教以梵字鍐为法身塔,以此是法界之种子形,圆似塔故也。金刚顶义决曰:「鍐字法界种,相形如圆塔,是名法身塔。」
【佛学大辞典】
(堂塔)书法身偈而藏之者。寄归传四曰:「或积为聚,以砖里之,即成佛塔。或置空野,任其销散。西方法俗莫不以此为业。(中略)当作之时中安二种舍利:一谓大师身骨,二谓缘起法颂。其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参见:法身偈)
【佛学常见辞汇】
安置法身舍利的塔。
(堂塔)安置法身舍利之塔也。密教以梵字鍐为法身塔,以此是法界之种子形,圆似塔故也。金刚顶义决曰:「鍐字法界种,相形如圆塔,是名法身塔。」
【佛学大辞典】
(堂塔)书法身偈而藏之者。寄归传四曰:「或积为聚,以砖里之,即成佛塔。或置空野,任其销散。西方法俗莫不以此为业。(中略)当作之时中安二种舍利:一谓大师身骨,二谓缘起法颂。其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参见:法身偈)
【佛学常见辞汇】
安置法身舍利的塔。
法身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谛中苦集灭三谛之偈颂也。而常约于其说苦谛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勒论中所说曰:「佛于四谛中或说一谛或二或三,如马星比丘为舍利弗说偈:诸法从缘生,是法缘及尽。我师大圣主,是我如是说。此偈但说三谛,当知道谛已在中,不相离故。」即盖诸法从缘生一句,说诸法之为因缘生,苦空无常无我,苦谛之相也。此法缘二字,说其生苦法之因缘之法,即集谛也,尽之一字说灭苦集,即灭谛也。道谛可以苦集为例而知,不必说也。智度论十一曰:「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言。」其他诸经论所说之偈颂,总为生灭,即苦灭之二谛也。佛本行集经四十八马胜比丘对舍利弗说颂曰:「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浴佛功德经曰:「供养舍利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颂舍利。即说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又】此偈明说法身之不生不灭,故名法身偈。造像功德经曰:「尔时世尊说是偈言: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真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大日经疏六曰:「法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来不生。因缘和合时,亦无所起。因缘离散时,亦无有灭。是故如净虚空,常不变易。」
(术语)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谛中苦集灭三谛之偈颂也。而常约于其说苦谛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勒论中所说曰:「佛于四谛中或说一谛或二或三,如马星比丘为舍利弗说偈:诸法从缘生,是法缘及尽。我师大圣主,是我如是说。此偈但说三谛,当知道谛已在中,不相离故。」即盖诸法从缘生一句,说诸法之为因缘生,苦空无常无我,苦谛之相也。此法缘二字,说其生苦法之因缘之法,即集谛也,尽之一字说灭苦集,即灭谛也。道谛可以苦集为例而知,不必说也。智度论十一曰:「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言。」其他诸经论所说之偈颂,总为生灭,即苦灭之二谛也。佛本行集经四十八马胜比丘对舍利弗说颂曰:「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浴佛功德经曰:「供养舍利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颂舍利。即说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又】此偈明说法身之不生不灭,故名法身偈。造像功德经曰:「尔时世尊说是偈言: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真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大日经疏六曰:「法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来不生。因缘和合时,亦无所起。因缘离散时,亦无有灭。是故如净虚空,常不变易。」
法界塔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佛部之三昧耶印也。(参见:三昧耶印)
(印相)佛部之三昧耶印也。(参见:三昧耶印)
法界塔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塔婆为表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之三昧耶形,故曰法界塔婆。
(术语)塔婆为表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之三昧耶形,故曰法界塔婆。
法轮塔
【佛学大辞典】
(堂塔)心地观经所说佛八塔之一。在鹿野苑中,称曰初转法轮塔。
(堂塔)心地观经所说佛八塔之一。在鹿野苑中,称曰初转法轮塔。
阿育王塔
【佛学大辞典】
(堂塔)阿育王为佛以后大兴佛事,到处建立寺塔,奉安佛舍利,及供养僧众。据善见律毗婆沙一,谓阿育王统领之国,其数有八万四千,故王敕诸国建八万四千大寺,八万四千宝塔云。阿育王传一及阿育王经一等,谓王由海比丘知佛有悬记,诣王舍城,取阿阇世王所埋之四升舍利,又悉取他六所所埋之舍利,造八万四千宝箧,一箧盛一舍利,复造八万四千宝瓮,八万四千宝盖,八万四千疋䌽,为庄校,以建立八万四千宝塔云。法显传及西域记等亦皆叙王造八万四千塔。又杂譬喻经上,谓阿育王希疾病平愈,造一千二百宝塔。其塔数虽不知孰确,而王由兴教爱法之至情,多建寺塔,则非子虚也。今诸塔殆已无存,彼中印度之僧志古塔,是否为此中之一,亦不可考。又古来有传说此阿育王塔我国亦有之者,如广弘明集十五,举鄮县(今宁波鄞县)塔已下凡十七塔,法苑珠林三十八列鄮县塔以下凡二十一塔,谓皆为阿育王所造。案阿育王之领土,不及于我国,塔何从来?殆附会之说也。考佛祖统纪四十三,谓吴越王钱俶,慕阿育王造塔事,以金银精钢造八万四千塔,中藏宝箧印心咒经,布散部内,凡十年而功竣。其附会即由此欤。
(堂塔)阿育王为佛以后大兴佛事,到处建立寺塔,奉安佛舍利,及供养僧众。据善见律毗婆沙一,谓阿育王统领之国,其数有八万四千,故王敕诸国建八万四千大寺,八万四千宝塔云。阿育王传一及阿育王经一等,谓王由海比丘知佛有悬记,诣王舍城,取阿阇世王所埋之四升舍利,又悉取他六所所埋之舍利,造八万四千宝箧,一箧盛一舍利,复造八万四千宝瓮,八万四千宝盖,八万四千疋䌽,为庄校,以建立八万四千宝塔云。法显传及西域记等亦皆叙王造八万四千塔。又杂譬喻经上,谓阿育王希疾病平愈,造一千二百宝塔。其塔数虽不知孰确,而王由兴教爱法之至情,多建寺塔,则非子虚也。今诸塔殆已无存,彼中印度之僧志古塔,是否为此中之一,亦不可考。又古来有传说此阿育王塔我国亦有之者,如广弘明集十五,举鄮县(今宁波鄞县)塔已下凡十七塔,法苑珠林三十八列鄮县塔以下凡二十一塔,谓皆为阿育王所造。案阿育王之领土,不及于我国,塔何从来?殆附会之说也。考佛祖统纪四十三,谓吴越王钱俶,慕阿育王造塔事,以金银精钢造八万四千塔,中藏宝箧印心咒经,布散部内,凡十年而功竣。其附会即由此欤。
刹即塔字
【佛学大辞典】
(杂名)清罗振玉面城精舍文甲,敬史君碑,建七层之宝刹。钮树玉说文新附考。谓古无塔字。宝刹即宝塔。其说极精。南史虞愿传。帝以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此尤宝刹即宝塔之明證。愚按说文亦无刹字。则作刹与作塔无异。同一后出字耳。
(杂名)清罗振玉面城精舍文甲,敬史君碑,建七层之宝刹。钮树玉说文新附考。谓古无塔字。宝刹即宝塔。其说极精。南史虞愿传。帝以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此尤宝刹即宝塔之明證。愚按说文亦无刹字。则作刹与作塔无异。同一后出字耳。
舍利塔
【佛学大辞典】
(堂塔)S/ari^ra-stu%pa,安置佛舍利之宝塔也。金刚童子轨曰:「此童子真言对舍利塔前念诵,馀所不应念诵,作法不成故。」宝楼阁经下曰:「离喧闹,密静处建立精室,或舍利塔前。皆对佛像而向东方作吉祥坐及结跏坐。」
【佛学大辞典】
(堂塔)藏佛舍利者。若无舍利,则称之为支提。单为表灵场古迹而立。
【佛学常见辞汇】
安置佛舍利的宝塔。
(堂塔)S/ari^ra-stu%pa,安置佛舍利之宝塔也。金刚童子轨曰:「此童子真言对舍利塔前念诵,馀所不应念诵,作法不成故。」宝楼阁经下曰:「离喧闹,密静处建立精室,或舍利塔前。皆对佛像而向东方作吉祥坐及结跏坐。」
【佛学大辞典】
(堂塔)藏佛舍利者。若无舍利,则称之为支提。单为表灵场古迹而立。
【佛学常见辞汇】
安置佛舍利的宝塔。
泥塔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泥土作小塔,中纳经文而供养之。西域记九曰:「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率堵波高五六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谓之法舍利也。数盈积建大率堵波,总聚于内常修供养。」密教有其供养法,谓之泥塔供。为延命灭罪而修之。
(术语)以泥土作小塔,中纳经文而供养之。西域记九曰:「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率堵波高五六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谓之法舍利也。数盈积建大率堵波,总聚于内常修供养。」密教有其供养法,谓之泥塔供。为延命灭罪而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