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绿堤(绿堤)
唐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 辛夷坞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
《漢語大詞典》:堤塘(隄塘)
堤岸。旧唐书·高瑀传:“ 瑀 召集州民,绕郭立堤塘一百八十里,蓄洩既均,人无饥年。”
隄塘:有堤坝的水塘。汉书·高帝纪上“尝息大泽之陂” 唐 颜师古 注:“盖於泽陂隄塘之上休息而寝寐也。”新唐书·地理志五:“ 高邮 ,上,有隄塘,溉田数千顷。”
《骈字类编》:半堤
宋 陆游 山村道中思蜀 空乞丹青作横幅,半堤寒日策羸骖。
《漢語大詞典》:防堤(防隄)
提防,防范。 清 李渔 《风筝误·释疑》:“倒不如三杯酒化做一团和气,还落得寃家少,狭路省防隄。”
分類:提防防范
《骈字类编》:堤道
宋史河渠志:御河堤道,仅如蔡河之类,若欲吞纳河水,须如汴岸增修,犹恐不能制畜。
又河北沿边安抚司上制置沿边浚陂塘筑堤道条式图,请付边郡屯田司。
又李允则传:架石桥,构亭榭,列堤道,以通安肃、广信、顺安军。
《漢語大詞典》:被堤(被隄)
草盛貌。文选·班固〈西都赋〉:“茂树荫蔚,芳草被隄。”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文选》:“被,读若披。被隄者,芳草之貌,非谓芳草覆隄也。荫蔚双声也,被隄叠韵也……皆形容草木之盛。”
《国语辞典》:海堤  拼音:hǎi tí
建造在海岸的堤防,用以防止海潮及波浪对海岸或建筑地基的侵蚀及其他灾害。
《國語辭典》:白公堤  拼音:bái gōng tí
地名:(1)位江苏省吴县虎邱下。唐白居易任职苏州刺史时所筑。(2)位于浙江省杭县西湖中。杂植花木,风景妙丽,唐时称为「白沙堤」,后传说为白居易所筑,故称为「白公堤」。简称为「白堤」。
《漢語大詞典》:白沙堤(白沙隄)
堤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断桥 与 孤山 之间。也称 断桥堤 。相传为 白居易 任 杭州 刺史时所筑,故又称 白公堤 、 白堤 。 唐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緑杨阴里 白沙隄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杭州府·西湖》
《骈字类编》:堤筑(堤筑)
宋书律志序:河自龙门东注,横被中国,每漂决所渐,寄重灾深,堤筑之功,劳役天下。
《國語辭典》:苏公堤(蘇公隄)  拼音:sū gōng tí
宋朝苏轼所筑的堤。简称为「苏堤」:(1)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南自南屏山,北接岳王庙,桃柳夹堤,风景绝胜,有苏堤春晓之誉,是西湖十景之一。见《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东南诸水下》。(2)在广东省惠阳县西的丰湖中。苏轼曾买此为放生池,筑堤障水。
《漢語大詞典》:白沙堤(白沙隄)
堤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断桥 与 孤山 之间。也称 断桥堤 。相传为 白居易 任 杭州 刺史时所筑,故又称 白公堤 、 白堤 。 唐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緑杨阴里 白沙隄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杭州府·西湖》
《骈字类编》:碧堤(碧堤)
谢眺登山曲:天明开秀崿。澜光媚碧堤。
《漢語大詞典》:堤塞(隄塞)
筑堤阻塞(水流)。《汉书·沟洫志》:“雨多水暴至,则溢决。而国家数隄塞之,稍益高於平地,犹筑垣而居水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薪烬焰熄,隄塞水止。”
《漢語大詞典》:铜堤(銅堤)
指修筑得很坚固的江河堤防。上可行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重贬》:“吾今去铜堤路迷,关山远金壶水低。”
《骈字类编》:高堤(高堤)
魏晋 曹植 白马篇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