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积案(積案)  拼音:jī àn
1.案,长桌。积案指堆满几案。《隋书。卷六六。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2.累积没有处理的案件。如:「积案如山」。
《国语辞典》:底冰  拼音:dǐ bīng
堆积在河底的海绵状冰块。也称为「锚冰」、「地冰」。
《漢語大詞典》:礧礧
石众多堆积貌。 唐 杜甫 《白沙渡》诗:“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 宋 陆游 《木瓜铺短歌》:“当车礧礧石如屋,百里夷途无十步。”
分類:众多堆积
《漢語大詞典》:硙硙(磑磑)
(1).高峻貌。文选·宋玉〈高唐赋〉:“盘岸巑岏,裖陈磑磑。” 李善 注:“磑磑,高貌。” 张铣 注:“巑岏、磑磑,皆山之峻大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汩磑磑以璀璨,赫燡燡而爥坤。” 李周翰 注:“磑磑,峻貌。”
(2).堆积貌。《汉书·礼乐志》:“磑磑即即,师象山则。”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磑磑,崇积也。” 唐 独孤及 《琅玡溪述》:“怪石磑磑,涌湍潺潺,洞壑无底,云兴其间。” 清 王又旦 《自千尺嶂缘猢狲愁行》:“万状石磑磑,纷垂繘纚纚。”
(3).坚固貌。文选·张衡〈思玄赋〉:“行积冰之磑磑兮,清泉沍而不流。” 李善 注引《方言》:“磑磑,坚也。”
(4).洁白光亮貌。 清 方以智 《〈东西均〉记》:“跳北趼南,数履磑磑之刃,视死如鼻端,色不少变,心更折之。” 茅盾 《虹》十:“接着便来了白硙硙的雪,一次又一次的冰,灰色阴沉的天空。”
《漢語大詞典》:烦委(煩委)
杂乱堆积。 宋 陆游 《南唐书·刘承勋传》:“ 德昌宫 簿烦委,无由勾校。”
分類:杂乱堆积
《漢語大詞典》:复沓(複沓)
重复。庄子·田子方:“ 列御寇 为 伯昏无人 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復沓,方矢復寓。” 成玄英 疏:“沓,重也。寓,寄也。弦发矢往,復重沓前箭。” 北大中文系 《中国文学史》第四章二:“因为民歌是以口头形式流传着,为了便于流传和记忆,所以复沓的节奏在 周 民歌中被普遍使用着。”
重复;重迭堆积。 清 俞樾 诸子平议·列子“终髮北之北”:“ 终北 (国名)之北,谓在其国之北。今衍髮字者,后人据庄子·逍遥游篇加之……若据彼以增此,则既言终髮北,又言之北,文义复沓矣。” 朱自清 《抗战与诗》:“复沓是歌谣的生命。歌谣的组织整个儿靠复沓,韵并不是必然的。”
《國語辭典》:壅土  拼音:yōng tǔ
1.在农作物生长期中,把株间或畦间的土壤覆盖在作物根部四周,以防止作物倒伏,促进根部的发育和便利排水灌溉。也称为「培土」。
2.农耕时土壤过分密集而妨碍耕作的现象。多由草根或作物根茬阻挡、耙齿过密、土壤较湿等原因所引起。
《国语辞典》:海积(海积)  拼音:hǎi jī
海水的堆积作用。可分为海底堆积与海滨堆积。因为海流流速大,沉积粒子粗,堆积较快,所以破浪线至滨线间的堆积粒子最大,而由此向海、陆逐渐减小。
《漢語大詞典》:竹脚
方言。种竹时为加高地势而堆积的泥土。 元 俞宗本 《种树书·竹》:“种竹处当积土,令稍高於旁地二三尺,则雨潦时不侵损。 钱唐 人谓之竹脚。”
《漢語大詞典》:仓腐(倉腐)
仓中堆积多年的腐败霉烂的粮食。语出史记·平準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
《國語辭典》:斗饤(鬥飣)  拼音:dòu dìng
供陈列用而不吃的食品。也作「饾饤」、「饤饾」。
《國語辭典》:栗薪  拼音:lì xīn
劈木柴。《诗经。豳风。东山》:「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分類:木柴堆积
《漢語大詞典》:堆聚
堆积;聚集。例如:堆聚成山。
《国语辞典》:堆置  拼音:duī zhì
堆积放置。如:「这批货堆置这么久了,还是卖不出去。」、「书房中堆置许多还未整理的论文资料。」
分类:堆积放置
《國語辭典》:堆肥  拼音:duī féi
以植物残渣与加工后渣粕、废弃菇类栽培介质、禽畜粪尿等原料,经过翻堆、酦酵腐熟、调配成分、堆置风乾等程序所制成之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