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0
词典
4
分类词汇
26
共30,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词典
埋伏
打埋伏
十面埋伏
埋伏圈
分类词汇
偃戈
掩伏
伏埋
三伏
潜伏
出草
伏莽
伏兵
狙击
阴伏
埋伏
《國語辭典》:
埋伏
拼音:
mái fú
暗中躲藏著,等敌人到来后再起而攻击。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大夫!不知筵宴之间,怎生埋伏摆布?」《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这等险恶所在,他们必有埋伏!」
分類:
藏匿
安排
埋伏
隐伏
伏笔
待机
机行
行动
军事
《漢語大詞典》:
打埋伏
(1).预先隐藏起来,待时行动。如:连长留下一排人在这里打埋伏。
(2).比喻隐藏物资、人力或隐瞒问题。
《人民日报》
1952.3.13:“所有阳奉阴违、消极怠工、打埋伏……混水摸鱼、大吃大喝等,都是犯罪的行为。” 赵树理
《三里湾》
十七:“当时有些社员见他这么说,明知道他是打埋伏,不想要他,经过几天研究之后,还是要了。”
分類:
预先
隐藏
物资
人力
待时
时行
行动
隐瞒
问题
《國語辭典》:
十面埋伏
拼音:
shí miàn mái fú
1.形容被敌军层层包围。《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敌军如此,虽十面埋伏,吾可惧哉!」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重瞳有千般英勇,怎出的这十面埋伏?」
2.乐曲名。琵琶古曲,为独奏名曲之一。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蘋编的琵琶谱上。全曲属多段体结构,描写楚汉垓下决战,韩信在九里山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于乌江自刎的情景。又名〈淮阴平楚〉。
分類:
琵琶
设伏
伏兵
大曲
围歼
歼敌
敌军
后期
流传
至今
《漢語大詞典》:
埋伏圈
埋伏者所控制的范围。 黎汝清
《三号瞭望哨》
:“鬼子上了我们的当,知道我们有了准备,便想撤退逃跑,正巧落在我们的埋伏圈。”
分類:
埋伏
控制
范围
《漢語大詞典》:
偃戈
(1).休兵。指太平。 唐
于鹄
《山塞》
诗之一:“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宋
陈彭年
《大宝箴》
:“导之以德,民免婴罗;不懈於位,俗乃偃戈。”
(2).伏兵;埋伏。
《
周书·文帝纪下
》
:“命将士皆偃戈於葭芦中,闻鼓声而起。”
分類:
伏兵
埋伏
太平
《漢語大詞典》:
掩伏
埋伏;藏匿。 清 昭槤
《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
》
:“余授以旗鼓,命掩伏山侧,余遂趋贼垒。” 郭沫若
《蔡文姬》
第一幕:“你可以掩伏在近旁,听我们说些什么话,但不许有人露面。”
分類:
埋伏
藏匿
《漢語大詞典》:
伏埋
埋伏。 郭希仁
《从戎纪略》
:“ 定三 见势不可支……与其弟 国宝 由署后越城逃佚。詎城下亦有伏埋,二人由城跳下,超过一小河。”
分類:
埋伏
《國語辭典》:
三伏
拼音:
sān fú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分别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金瓶梅》第八回:「那时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热。」《红楼梦》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
2.三重伏兵。《旧唐书。卷一二一。仆固怀恩传》:「玚令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等设三伏以待之,贼半渡,伏发,合击而走之。」
分類:
三伏
三面
初伏
埋伏
中伏
农谚
三重
伏兵
农历
夏至
《國語辭典》:
潜伏(潛伏)
拼音:
qián fú
1.隐匿埋伏。《三国志。吴书。卷四七。吴主权传》:「冬十月,权以大兵潜伏于阜陵俟之,凌觉而走。」《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2.军事上的一种机密性行动。以秘密方式进入敌区后,居住该地区而不为他人所发觉或注意。
分類:
潜伏
隐藏
埋伏
《国语辞典》:
出草
拼音:
chū cǎo
旧日台湾原住民埋伏于草丛中,捕杀入侵者或猎取他族的人头,再将人头去皮肉,置于髑髅架上,称为「出草」。此一行为象徵自卫、勇敢,并具有宗教意义。
分类:
旧日
原住民
埋伏
草丛
捕杀
入侵
猎取
人头
《國語辭典》:
伏莽
拼音:
fú mǎng
本为军队藏匿草丛中,后世用以指隐伏的盗匪。《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由是攫金有耻,伏莽知非。」
分類:
丛生
草木
军队
埋伏
草莽
《國語辭典》:
伏兵
拼音:
fú bīng
暗中隐藏埋伏的军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操若来,诱之入城,四门放火,外设伏兵。」《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你等他回去之时,听炮响为号,伏兵齐起,上前掩杀。」
分類:
伏兵
埋伏
伏下
伺机
袭击
敌人
军队
《國語辭典》:
狙击(狙擊)
拼音:
jū jí
埋伏在暗地里而伺机突击。《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分類:
狙击
暗中
埋伏
伺机
袭击
《國語辭典》:
阴伏(陰伏)
拼音:
yīn fú
1.阴私、秘密。《汉书。卷六六。杨敞传》:「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
2.暗中埋伏。《新唐书。卷一五五。马燧传》:「阴伏万人,将以掩燧。」
分類:
中医
隐秘
隐蔽
医学
埋伏
为人
坏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