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熙坛(熙坛)
宋史乐志神之至止熙坛为春
《韵府拾遗 寒韵》:新坛(新坛)
魏书道武帝纪登国八年秋七月车驾临幸新坛
《漢語大詞典》:除坛(除壇)
整地筑坛。国语·周语上:“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夫咸戒农用。”
分類:整地筑坛
《漢語大詞典》:杏花坛(杏花壇)
指授徒讲学之所。 唐 王建 《送司空神童》诗:“杏花坛上授书时,不废中庭趁蝶飞。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著衫衣。”参见“ 杏坛 ”。
分類:授徒讲学
《國語辭典》:杏坛(杏壇)  拼音:xìng tán
孔子授徒讲学的地方。语出《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后人因而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取名杏坛。今以杏坛泛指教育界。如:「杏坛芬芳录」。
《韵府拾遗 寒韵》:降坛(降坛)
魏书道武帝纪天兴二年春初祀上帝于南郊以始祖神元皇帝配降坛视燎成礼而反
《漢語大詞典》:拜坛(拜壇)
拜授大将。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 何 ( 萧何 )曰:‘……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活国名公在,拜坛羣寇疑。”
分類:大将
《漢語大詞典》:北坛(北壇)
建于城北的祭坛。为战时祈胜祭坛之一。墨子·迎敌祠:“敌以北方来,迎之北坛,坛高六尺。” 孙诒让 间诂引孔丛子·儒服:“ 孔子高 对 信陵君 问祈胜之礼,云:‘先使之迎於适所从来之方为坛,祈克於五帝,衣服随其方色,执事人数从其方之数,牲则用其方之牲。’”亦为祭祀地神之所。宋书·礼志三:“ 江左 初未立北坛,地祇众神,共在天郊也。”
分類:祭坛
《漢語大詞典》:太坛(太壇)
古时祭天的圆形高坛。《陈书·高祖纪下》:“今月乙亥,升礼太坛,言念迁 桐 ,但有慙德。” 唐 褚亮 《祈谷乐章·雍和》:“殷荐乘春,太坛临曙。”《续通典·礼一》:“燔柴太坛,国之大事。”
《骈字类编》:坛台(坛台)
唐书礼乐志立圜台于山上广五丈高九尺土色各依其方又于圜台上起方坛广一丈二尺高九尺其坛台四面为一阶 水经注见坛山下
《漢語大詞典》:玄都坛(玄都壇)
古道坛名。 唐 杜甫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诗:“屋前太古 玄都坛 ,青石漠漠松风寒。” 蔡梦弼 注:“ 玄都 乃 汉武帝 所筑,在 长安 南山 子午谷 中。” 朱鹤龄 注:“唐六典: 煬帝 改佛寺为道场,道观为玄坛。” 金 元好问 《送郝讲师住崇福宫》诗:“ 玄都 石坛待飈驭,宫殿突兀松轮囷。”
分類:古道
《骈字类编》:桑坛(桑坛)
宋书礼志皇后采桑坛在蚕室西帷宫中门之外桑林在其东 隋书礼仪志后齐皇后亲桑于桑坛备法驾服鞠衣乘重翟帅六宫升桑坛东陛即御座女尚书执筐女主衣执钩立坛下皇后降自东陛执筐者处右执钩者处左蚕母在后乃躬桑
《漢語大詞典》:禖坛(禖壇)
古代为祭禖神所设之坛。 宋 苏轼 《帖子词口号·皇太妃阁之五》:“茧馆乍欣蚕浴后,禖坛犹记燕来时。”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太常博士 刘爃 ,请随宜修创禖坛,事下礼部。后筑於 临安府 城之东南。”
《漢語大詞典》:坛曼(壇曼)
平坦而宽广。《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坛曼,平博也。” 汉 扬雄 《甘泉赋》:“平原唐其坛曼兮,列新雉於林薄。”
分類:平坦宽广
《骈字类编》:五坛(五坛)
史记武帝纪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
《漢語大詞典》:东坛(東壇)
(1).东方的祭坛。墨子·迎敌祠:“敌以东方来,迎之东坛,坛高八尺……年八十者八人,主祭青旗。”
(2).谓在东边设祭坛。新唐书·礼乐志四:“ 贞观 三年, 太宗 将亲耕,给事中 孔颖达 议曰:‘,天子藉田南郊,诸侯东郊。 晋武帝 犹东南,今帝社乃东坛,未合於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