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断然(斷然)  拼音:duàn rán
1.绝对、无论如何。《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使不得。第一,家中母亲严谨;第二,道不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要来张胜家中,断然使不得!」《红楼梦》第三五回:「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
2.决断之词。如:「这件事情应当采取断然处置,否则后患无穷。」
《漢語大詞典》:峻绝(峻絶)
(1).陡险,陡峭。 晋 郭璞 《流寓赋》:“骇斯径之峻絶,感 王阳 而增惧。”按, 王阳 , 汉 时人,尝行经 邛郲 九折坂 ,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事见汉书·王尊传。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 南岸有山孤秀,从 江 中仰望,壁立峻絶。” 宋 苏辙 《臣事策下》之一:“彼能通其君臣之欢,坦然其无高下峻絶不可扳援之势。”
(2).指陡险处。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下峻絶,顾瞻来时所歷之峰,皆伏处其下不可见。”
(3).严厉。 明 李贽 《绝交书》:“然此书实峻絶可畏,千载之下,犹可想见其人。” 清 方文 《四令君诗·梁宣城平叔》:“爱之如慈母,畏之若神明。讼庭何峻絶,宾客莫敢縈。”
(4).高超。 明 李东阳 《〈东泷遗稿〉序》:“及读之餘,日就超诣,则由博归约,歛华就实,益为简洁峻絶出羣之作。”
(5).坚决。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或谓 裴伦 絶望奋战,意向峻絶,实与 普式庚 性格不相容。”
《漢語大詞典》:死死
(1).固定;牢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若只死死守着,恐於工夫上又发病。” 茅盾 《子夜》十三:“这种‘公式’听去是非常明快,非常‘合理’,就和其他的‘术语’同样地被 陈月娥 死死记住。”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只见他那魁梧的身躯,死死压在刹把上,果然压住了井喷,保住了红一井。”
(2).拚死;坚决。 清 陈天华 《警世钟》:“须知事到今日,断不能再讲预备救 中国 了,只有死死苦战,才能救得 中国 。” 郭小川 《矿工不怕鬼》诗:“我们既要与自然界的困难苦苦周旋,又要与貌似强大的敌人死死作对!”
《漢語大詞典》:硬铮铮(硬錚錚)
亦作“硬挣挣”。
(1).形容坚挺结实。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你跟我家去,我打扮你起来。与你做一领硬挣挣的上盖,再与你做一顶新帽儿。”
(2).不含糊的,实打实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三章:“互助组长腰里这时装着二百五十块硬铮铮的人民币!”
(3).刚强;坚决。 张友济 《一个红军的经历》:“在敌人面前,我永远是一个硬铮铮的铁汉。” 克非 《春潮急》二:“ 蚱蜢老汉 早已是一副快活情绪,硬挣挣地回答:‘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七章:“她这硬铮铮的语气里,带着一种母亲特有的爱护。”
《國語辭典》:生死  拼音:shēng sǐ
1.生存或死亡。《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结欢三十载,生死一交情。」《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治晚勿幸大病,生死难保,这事断不能了。」
2.坚持,不顾一切。《金瓶梅》第四一回:「于是生死把大妗子留下了,然后作辞上轿。」
《漢語大詞典》:必至
(1).指事理的必然归向。战国策·齐策四:“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
(2).必定要做到。表示意志的坚决。汉书·蒯通传:“ 孟賁 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后因以借指童子。 宋 叶适 《始论一》:“故以一取百,帝王之虑也;以一取十,伯强之虑也;以一取一,必至之虑也。”
《國語辭典》:固辞(固辭)  拼音:gù cí
坚辞、再三请辞。《书经。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又授太子詹事侍中仆射,如故,固辞侍中,改授散骑常侍,馀如故。」
《國語辭典》:一定  拼音:yī dìng
1.一经确定。《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
2.固定不变。如:「药量一定,不可乱增减。」三国魏。嵇康 声无哀乐论:「夫言非自然一定之物。五方殊俗,同事异号。」
3.必然。《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你一定是送方老太太的!」《文明小史》第五○回:「倘然辞了他,跑到香港,一定被人耻笑,不如将就将就罢。」
4.相当的。如:「只要努力,必有一定的成效。」
《國語辭典》:坚守(堅守)  拼音:jiān shǒu
坚固的防守,不轻易放弃。《墨子。号令》:「官吏豪杰与计坚守者,十人。」《三国演义》第二回:「张宝带箭逃脱,走入阳城,坚守不出。」
《國語辭典》:锐意(銳意)  拼音:ruì yì
意志坚决。《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及壮耽学,锐意讲诵。」明。于谦忆老婢〉诗:「锐意取功名,辛苦事纸笔。」
《漢語大詞典》:牢辞(牢辭)
坚决辞谢。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若以游艺请,则牢辞固拒,如不愿闻。”
《國語辭典》:顽民(頑民)  拼音:wán mín
不服从政府命令的人民。《书经。毕命》:「毖殷顽民,迁于洛邑。」《老残游记》第七回:「小盗则随时随地无赖之徒及失业的顽民胡乱抢劫。」
《國語辭典》:决然(決然)  拼音:jué rán
1.果断坚决的样子。唐。吴融 阌乡寓居诗。阿对泉:「六载抽毫侍禁闱,可堪多病决然归。」《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君若无计娶我,誓以魂魄相随,决然无颜更事他人。」
2.一定、必然。《庄子。天下》:「公而不当,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西游记》第六七回:「拿了妖怪,扫净此土,我等决然重谢,不敢轻慢。」
《國語辭典》:决绝(決絕)  拼音:jué jué
1.截断消灭。《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虏知罪当夷灭,……一举而决绝之矣。」
2.坚决断绝。《红楼梦》第五二回:「因自那日鸳鸯发誓决绝之后,他总不和宝玉讲话,宝玉正自日夜不安。」
3.永别。唐。杜甫〈前出塞〉诗九首之四:「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心。」
4.坚决肯定。《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说得决绝,叔父未必不依允。」
《國語辭典》:必定  拼音:bì dìng
1.一定。表示肯定的推断。《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这老人家为人必定十分好,所以杜府才如此尊重报答他。」《红楼梦》第一一回:「我说老祖宗是爱热闹的,今日不来必定有个缘故。」
2.表示意志坚定。如:「明天我必定会来看你。」
3.必然安定。汉。刘向《说苑。卷一六。谈丛》:「知所以安利万民,则海内必定矣。」《三国志。卷一八。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李通》:「曹公明哲,必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