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0,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下一页
坏法
坏相
坏相金刚陀罗尼经
坏苦
坏衲
坏道沙门
坏驴车
变坏
世界成坏
大三灾坏劫相
常住不坏名常
念念坏灭无常
坏苦对色界
不坏乐
佛类词典(续上)
坏见坏法
坏相
坏相金刚陀罗尼经
坏苦
坏衲
坏道沙门
坏驴车
变坏
世界成坏
大三灾坏劫相
常住不坏名常
念念坏灭无常
坏苦对色界
不坏乐
坏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提婆虽犯五逆,然有天王如来之别记。是为坏行之人,非为坏见之人也。如善星比丘无恶行,然依拨无之邪见,堕狱无出期。是为坏见之人,非为坏行之人也。大集地藏十轮经五曰:「有戒坏见不坏,有见坏戒不坏,有戒见共坏。」
(术语)如提婆虽犯五逆,然有天王如来之别记。是为坏行之人,非为坏见之人也。如善星比丘无恶行,然依拨无之邪见,堕狱无出期。是为坏见之人,非为坏行之人也。大集地藏十轮经五曰:「有戒坏见不坏,有见坏戒不坏,有戒见共坏。」
坏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成就白骨观之人有二类:一类之人,但好离烦恼,更恐于白骨生著,为烧骨人作灰之想。坏法者,即烧骨人也。
(术语)成就白骨观之人有二类:一类之人,但好离烦恼,更恐于白骨生著,为烧骨人作灰之想。坏法者,即烧骨人也。
坏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相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六相之一。(参见:六相)
【三藏法数】
诸法各住本位为坏。谓诸法之义,各各自住本位,则总相不成也。如眼耳等诸根,各住自位,一体不成,故云坏相。
(术语)六相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六相之一。(参见:六相)
【三藏法数】
诸法各住本位为坏。谓诸法之义,各各自住本位,则总相不成也。如眼耳等诸根,各住自位,一体不成,故云坏相。
六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于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所谓法华之一真法界无尽者,依此六相之圆融而證之。是出于华严经初地十大愿中第四愿之文,华严宗第二祖至相大师所发明,一家之大法门也。晋经二十三曰:「诸地所净生诸助道法,总相别相,有相无相,有成有坏。」唐经三十四曰:「愿一切菩萨行,广大无量摄诸波罗蜜,净治诸地。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所有菩萨行,皆如实说。」十地论一曰:「一切诸说十句中皆有六种差别相门,此言说解释应知除事,事者谓阴界入等。六种相者,谓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法相。」探玄记九曰:「除事者谓阴界入等者,此辨定其义,谓约道理说融通,非是阴等事相中辨故除简之。」大乘义章三曰:「阴界入等使此相望事别隔碍不具斯六,所以除之,若摄事相以从体义阴界入等一一之中皆具无量六相门也。(中略)此六乃是大乘之渊纲,圆通之妙门。」华严传三(至相传)曰:「后遇异僧来谓曰:汝欲得解一乘之义,其十地中六相之义慎而勿轻,可一两月间摄静思之,当自知耳。言讫忽然不现,俨惊惕良久。因则陶研不盈累朔,于焉大启。」一总相者,一含多德,如人身具眼耳等之诸根而成一体。二别相者,多德各各而非一,如身体虽为一,而眼耳等之诸根各各不同。此二相为一身与诸根相对之平等差别二门也。三同相者,多德不乖角,具各各成一总之义,如眼等诸根具各各成一身之义,而非他物。四异相者,多义相望,各异形类也。如眼等之相貌各异。此二相,诸根互相望,而辨平等差别之二义也。五成相者,多义正缘起而成一总也,如诸根缘起而成一身。六坏相者,多义各住自法而不移动也,如诸根住自位而各自为用,此二相依同异之二相而辨总别二相之果,平等差别二门也。大乘义章三曰:「考实论之,说前四门,辨义应足,为约同异,成前二门,故有六也。」又此六相,依体相用之三大,分平等差别之二门也。颂曰:「一即具多名总相,多即非一是别相。多同成于总,各体别异显于同。一多缘起理妙成,坏住自法常不作。唯智境界非事识,以此方便会方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经十地品所说,依此而谈法界缘起事事无碍之义。华严宗之至相,大发挥之。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一切缘起之法,必具此六相。不具六相,则不能为缘起。此六相为就体相用论平等差别之二义者。前二相为体上之平等差别,总相者示平等之体,别相者示差别之体。平等之体,谓一体具多体也,差别之体谓多体各别也。例如一舍,一舍中具许多之砖瓦等以砖瓦等多体总造一舍,是为平等之体即总相也,而一舍中,砖瓦等之多体各别,即为差别之体,是别相也。又同异之二相者,为相上之平等差别,如砖瓦等形相虽各别然有同造一舍之相,故云同相,诸相各别,故云异相。又成坏之二相者,为用上之平等差别如砖瓦等以各异之作用合成一舍,谓之成相,彼等各具一一之作用,谓之坏相。此六相互相融和,不离一味,谓之六相圆融。是一切缘起法之自性然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总相,谓一尘含藏万法,如综合瓦砖木石等,而成一屋。二、别相,谓万法有色心理事等差别,如一屋中的瓦砖木石等,体性各别。以上总别二相,是就体言。三、同相,谓万法虽别,然能融即成为一体,如瓦砖木石等,能互相和合,成为一屋。四、异相,谓诸法虽能融即为一,但亦不失诸法差别的本质,如砖瓦木石,其形类功用,皆各不同。以上同异二相,是就相言。五、成相,谓诸法虽差别,因融即故,互相而成为一体,如瓦砖木石,有互相成就之性,才能建立为体。六、坏相,谓诸法虽可融即,成为一体,然若各住各位,则仍现诸法之相,而不成一屋,如瓦砖木石,各住本位而不合作,则房屋相坏。以上成坏二相,是就用言。凡夫所见事相各各差别,圣人则六相圆融,因诸法体性平等,没有差别。
【佛学次第统编】
六相者: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于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
一、总相者 一含多德,如人身具眼耳等之诸根而成一体。
二、别相者 多德各各而非一,如身体虽为一,而眼耳等之诸根,各各不同。
此二相为一身与诸根相对之平等差别二门也。
三、同相者 多德不乖角,具各各成一总之义,如眼等诸根,具各各成一身之义,而非他物。
四、异相者 多义相望,各异形类也,如眼等之相貌各异。
此二相诸根互相望,而辨平等差别之二义也。
五、成相者 多义正缘起而成一总也,如诸根缘起而成一身。
六、坏相者 多义各住自法而不移动也,如诸根住自位而各自为用。
此二相依同异之二相,而辨总别二相之果,平等差别二门也。
又此六相,依体相用之三大,分平等差别之二门也。
┌总相──────┐
┌体┤ │
│ └别相──┐ ├─平等门
│ ┌同相─→↓→──┤
一切诸法┤相┤ │ │
│ └异相──┤ │
│ ┌成相─→↓→──┘
└用┤ └───┬─差别门
└坏相──────┘
【三藏法数】
(出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六相者,谓一真法界之体,而有六种名义之相也。然法界体同,本无异相,由法入于义,遂有六名;名虽有六,不离一体,交彻融通,一多无碍故也。
〔一、总相〕,一即具多为总。谓一法界之体,能具多种之义也。如人之身能具眼耳等诸根,而为一体,故云总相。
〔二、别相〕,多即非一为别,谓理体虽一,而有种种差别之义也。如身体虽一,而眼耳鼻舌诸根各各不同,故云别相。
〔三、同相〕,义不相违名同,谓义虽有种种差别,而同一法界缘起故也。如眼耳等诸根,虽各不同,而共一身,不相违背,故曰同相。
〔四、异相〕,多异相望为异,谓种种差别之义。虽同一体而各适其宜,不相混滥也。如眼耳等诸根,各得其用,而不杂乱,故云异相。
〔五、成相〕,一多缘起和合为成,谓种种缘起之义,共成法界总相之体也。如眼耳等诸根,共成一身之用,故云成相。
〔六、坏相〕,诸法各住本位为坏。谓诸法之义,各各自住本位,则总相不成也。如眼耳等诸根,各住自位,一体不成,故云坏相。
(名数)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于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所谓法华之一真法界无尽者,依此六相之圆融而證之。是出于华严经初地十大愿中第四愿之文,华严宗第二祖至相大师所发明,一家之大法门也。晋经二十三曰:「诸地所净生诸助道法,总相别相,有相无相,有成有坏。」唐经三十四曰:「愿一切菩萨行,广大无量摄诸波罗蜜,净治诸地。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所有菩萨行,皆如实说。」十地论一曰:「一切诸说十句中皆有六种差别相门,此言说解释应知除事,事者谓阴界入等。六种相者,谓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法相。」探玄记九曰:「除事者谓阴界入等者,此辨定其义,谓约道理说融通,非是阴等事相中辨故除简之。」大乘义章三曰:「阴界入等使此相望事别隔碍不具斯六,所以除之,若摄事相以从体义阴界入等一一之中皆具无量六相门也。(中略)此六乃是大乘之渊纲,圆通之妙门。」华严传三(至相传)曰:「后遇异僧来谓曰:汝欲得解一乘之义,其十地中六相之义慎而勿轻,可一两月间摄静思之,当自知耳。言讫忽然不现,俨惊惕良久。因则陶研不盈累朔,于焉大启。」一总相者,一含多德,如人身具眼耳等之诸根而成一体。二别相者,多德各各而非一,如身体虽为一,而眼耳等之诸根各各不同。此二相为一身与诸根相对之平等差别二门也。三同相者,多德不乖角,具各各成一总之义,如眼等诸根具各各成一身之义,而非他物。四异相者,多义相望,各异形类也。如眼等之相貌各异。此二相,诸根互相望,而辨平等差别之二义也。五成相者,多义正缘起而成一总也,如诸根缘起而成一身。六坏相者,多义各住自法而不移动也,如诸根住自位而各自为用,此二相依同异之二相而辨总别二相之果,平等差别二门也。大乘义章三曰:「考实论之,说前四门,辨义应足,为约同异,成前二门,故有六也。」又此六相,依体相用之三大,分平等差别之二门也。颂曰:「一即具多名总相,多即非一是别相。多同成于总,各体别异显于同。一多缘起理妙成,坏住自法常不作。唯智境界非事识,以此方便会方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经十地品所说,依此而谈法界缘起事事无碍之义。华严宗之至相,大发挥之。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一切缘起之法,必具此六相。不具六相,则不能为缘起。此六相为就体相用论平等差别之二义者。前二相为体上之平等差别,总相者示平等之体,别相者示差别之体。平等之体,谓一体具多体也,差别之体谓多体各别也。例如一舍,一舍中具许多之砖瓦等以砖瓦等多体总造一舍,是为平等之体即总相也,而一舍中,砖瓦等之多体各别,即为差别之体,是别相也。又同异之二相者,为相上之平等差别,如砖瓦等形相虽各别然有同造一舍之相,故云同相,诸相各别,故云异相。又成坏之二相者,为用上之平等差别如砖瓦等以各异之作用合成一舍,谓之成相,彼等各具一一之作用,谓之坏相。此六相互相融和,不离一味,谓之六相圆融。是一切缘起法之自性然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总相,谓一尘含藏万法,如综合瓦砖木石等,而成一屋。二、别相,谓万法有色心理事等差别,如一屋中的瓦砖木石等,体性各别。以上总别二相,是就体言。三、同相,谓万法虽别,然能融即成为一体,如瓦砖木石等,能互相和合,成为一屋。四、异相,谓诸法虽能融即为一,但亦不失诸法差别的本质,如砖瓦木石,其形类功用,皆各不同。以上同异二相,是就相言。五、成相,谓诸法虽差别,因融即故,互相而成为一体,如瓦砖木石,有互相成就之性,才能建立为体。六、坏相,谓诸法虽可融即,成为一体,然若各住各位,则仍现诸法之相,而不成一屋,如瓦砖木石,各住本位而不合作,则房屋相坏。以上成坏二相,是就用言。凡夫所见事相各各差别,圣人则六相圆融,因诸法体性平等,没有差别。
【佛学次第统编】
六相者: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于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
一、总相者 一含多德,如人身具眼耳等之诸根而成一体。
二、别相者 多德各各而非一,如身体虽为一,而眼耳等之诸根,各各不同。
此二相为一身与诸根相对之平等差别二门也。
三、同相者 多德不乖角,具各各成一总之义,如眼等诸根,具各各成一身之义,而非他物。
四、异相者 多义相望,各异形类也,如眼等之相貌各异。
此二相诸根互相望,而辨平等差别之二义也。
五、成相者 多义正缘起而成一总也,如诸根缘起而成一身。
六、坏相者 多义各住自法而不移动也,如诸根住自位而各自为用。
此二相依同异之二相,而辨总别二相之果,平等差别二门也。
又此六相,依体相用之三大,分平等差别之二门也。
┌总相──────┐
┌体┤ │
│ └别相──┐ ├─平等门
│ ┌同相─→↓→──┤
一切诸法┤相┤ │ │
│ └异相──┤ │
│ ┌成相─→↓→──┘
└用┤ └───┬─差别门
└坏相──────┘
【三藏法数】
(出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六相者,谓一真法界之体,而有六种名义之相也。然法界体同,本无异相,由法入于义,遂有六名;名虽有六,不离一体,交彻融通,一多无碍故也。
〔一、总相〕,一即具多为总。谓一法界之体,能具多种之义也。如人之身能具眼耳等诸根,而为一体,故云总相。
〔二、别相〕,多即非一为别,谓理体虽一,而有种种差别之义也。如身体虽一,而眼耳鼻舌诸根各各不同,故云别相。
〔三、同相〕,义不相违名同,谓义虽有种种差别,而同一法界缘起故也。如眼耳等诸根,虽各不同,而共一身,不相违背,故曰同相。
〔四、异相〕,多异相望为异,谓种种差别之义。虽同一体而各适其宜,不相混滥也。如眼耳等诸根,各得其用,而不杂乱,故云异相。
〔五、成相〕,一多缘起和合为成,谓种种缘起之义,共成法界总相之体也。如眼耳等诸根,共成一身之用,故云成相。
〔六、坏相〕,诸法各住本位为坏。谓诸法之义,各各自住本位,则总相不成也。如眼耳等诸根,各住自位,一体不成,故云坏相。
坏相金刚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元沙啰巴译。此陀罗尼如金刚之坚利,能破坏一切烦恼魔障,故名坏相金刚。
(经名)一卷,元沙啰巴译。此陀罗尼如金刚之坚利,能破坏一切烦恼魔障,故名坏相金刚。
坏苦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苦之一。身中之四大,互相侵,互相坏,为坏苦。又乐相坏时,生苦想,谓之坏苦。止观七曰:「四大相侵,互相破坏,是名坏苦。」大乘义章三本曰:「从彼顺缘离坏生恼,名为坏苦。」
【佛学常见辞汇】
三苦之一。(参见:三苦)
【三藏法数】
谓乐相坏时,苦相即至,名为坏苦。即乐极悲生是也。
(术语)三苦之一。身中之四大,互相侵,互相坏,为坏苦。又乐相坏时,生苦想,谓之坏苦。止观七曰:「四大相侵,互相破坏,是名坏苦。」大乘义章三本曰:「从彼顺缘离坏生恼,名为坏苦。」
【佛学常见辞汇】
三苦之一。(参见:三苦)
【三藏法数】
谓乐相坏时,苦相即至,名为坏苦。即乐极悲生是也。
三苦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者。二、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者。三、行苦,行者迁流之义,由一切法之迁流无常而生苦恼者。欲界有三苦。色界有坏苦行苦。无色界有行苦。无量寿经上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法华经信解品曰:「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苦苦,自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二坏苦,乐境坏时所生之苦。三行苦,为一切有为法无常迁动之苦。见俱舍论二十二,三藏法数十二。【又】数论三苦,依内,依外,依天也。依内者,身心之苦。依外者,由人物害来之苦。依天者,由风雪等来之苦。见金七十论上。
【佛学常见辞汇】
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心身受苦时所生的苦;坏苦是偶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行二苦,无色界则只有行苦。
【三藏法数】
(出析玄记)
〔一、苦苦〕,谓有漏五阴之身,性常逼迫,名苦。又与苦受相应,即苦上加苦,故名苦苦。(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坏苦〕,谓乐相坏时,苦相即至,名为坏苦。即乐极悲生是也。
〔三、行苦〕,行苦者,即有漏之法,四相迁流,常不安隐故也。(四相者,生相、住相、异相、灭相也。)
(名数)一、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者。二、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者。三、行苦,行者迁流之义,由一切法之迁流无常而生苦恼者。欲界有三苦。色界有坏苦行苦。无色界有行苦。无量寿经上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法华经信解品曰:「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苦苦,自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二坏苦,乐境坏时所生之苦。三行苦,为一切有为法无常迁动之苦。见俱舍论二十二,三藏法数十二。【又】数论三苦,依内,依外,依天也。依内者,身心之苦。依外者,由人物害来之苦。依天者,由风雪等来之苦。见金七十论上。
【佛学常见辞汇】
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心身受苦时所生的苦;坏苦是偶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行二苦,无色界则只有行苦。
【三藏法数】
(出析玄记)
〔一、苦苦〕,谓有漏五阴之身,性常逼迫,名苦。又与苦受相应,即苦上加苦,故名苦苦。(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坏苦〕,谓乐相坏时,苦相即至,名为坏苦。即乐极悲生是也。
〔三、行苦〕,行苦者,即有漏之法,四相迁流,常不安隐故也。(四相者,生相、住相、异相、灭相也。)
坏衲
【佛学大辞典】
(衣服)坏色之衲衣也。比丘之法衣以木兰等不正色染坏之,谓之坏。纳缀种种之杂片而造之,谓之衲。因而指比丘之袈裟或比丘,谓之坏衲。祖英集上曰:「坏衲之外皆清堕。」(此指迦叶尊者,为头陀第一,常著坏衲)。
(衣服)坏色之衲衣也。比丘之法衣以木兰等不正色染坏之,谓之坏。纳缀种种之杂片而造之,谓之衲。因而指比丘之袈裟或比丘,谓之坏衲。祖英集上曰:「坏衲之外皆清堕。」(此指迦叶尊者,为头陀第一,常著坏衲)。
坏道沙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沙门之一。破戒无惭,破坏佛道之沙门也。地藏十轮经谓为污道沙门。瑜伽论谓为坏道沙门。
【佛学常见辞汇】
破戒和破坏佛道的沙门,是四沙门之一。
【三藏法数】
谓破诸禁戒,行诸恶法,非是梵行,自称梵行,是名坏道沙门。
(术语)四沙门之一。破戒无惭,破坏佛道之沙门也。地藏十轮经谓为污道沙门。瑜伽论谓为坏道沙门。
【佛学常见辞汇】
破戒和破坏佛道的沙门,是四沙门之一。
【三藏法数】
谓破诸禁戒,行诸恶法,非是梵行,自称梵行,是名坏道沙门。
坏驴车
【佛学大辞典】
(譬喻)坏车之驾弊驴者。对于法华之大白牛车而言。涅槃经二十曰:「乘坏驴车,正南而游。」章安疏曰:「南方为离,离火也,即是乘邪见乘,趣三途火,故云南方而游。」止观七曰:「若但尔者,乘邪见乘,入险恶道,是坏驴车耳。」止观大意曰:「正观者何?所谓十法,若无此十名坏驴车。」止观义例曰:「十乘十境以为正修,所以者何?若无十境乘则无体,若无十法名坏驴车。」
(譬喻)坏车之驾弊驴者。对于法华之大白牛车而言。涅槃经二十曰:「乘坏驴车,正南而游。」章安疏曰:「南方为离,离火也,即是乘邪见乘,趣三途火,故云南方而游。」止观七曰:「若但尔者,乘邪见乘,入险恶道,是坏驴车耳。」止观大意曰:「正观者何?所谓十法,若无此十名坏驴车。」止观义例曰:「十乘十境以为正修,所以者何?若无十境乘则无体,若无十法名坏驴车。」
变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变者,有形之物,异其相也,坏者,对于外物不得抵抗,而忽变形体也。即色法有性之一义,形色体质有之物,触于外物,以变化破坏而言也。例如肉体触于他人之手乃至蚊蛇之类而为其所坏是也。
(术语)变者,有形之物,异其相也,坏者,对于外物不得抵抗,而忽变形体也。即色法有性之一义,形色体质有之物,触于外物,以变化破坏而言也。例如肉体触于他人之手乃至蚊蛇之类而为其所坏是也。
世界成坏
【佛学次第统编】
世界成坏时之先后。
一、世界成
一、器世界先成。
二、有情界次成。
二、世界坏
一、有情界先坏。
二、器世界次坏。
世界成坏时之先后。
一、世界成
一、器世界先成。
二、有情界次成。
二、世界坏
一、有情界先坏。
二、器世界次坏。
大三灾坏劫相
【佛学次第统编】
大三灾坏劫之相,谓能坏初二三禅,递次增上,至三禅止。
一、坏初禅 一大劫尽,有一火灾,坏至初禅。
二、坏二禅 七火之后,又一大劫,有一水灾,坏至二禅。
三、坏三禅 七七四十九番火,则有七水,又加七火,则为六十三大劫。至第六十四劫,乃有风灾,坏至三禅。
大三灾坏劫相
┌第一大劫 至 第七大劫 ─ 火
│第八大劫 ─ 水
│第九大劫 至 第十五大劫 ─ 火
│第十六大劫 ─ 水
│第十七大劫 至 第二十三大劫 ─ 火
│第二十四大劫 ─ 水
│第二十五大劫 至 第三十一大劫 ─ 火
│第三十二大劫 ─ 水
大三灾坏劫┤第三十三大劫 至 第三十九大劫 ─ 火
│第四十大劫 ─ 水
│第四十一大劫 至 第四十七大劫 ─ 火
│第四十八大劫 ─ 水
│第四十九大劫 至 第五十五大劫 ─ 火
│第五十六大劫 ─ 水
│第五十七大劫 至 第六十三大劫 ─ 火
└第六十四大劫 ─ 风
大三灾坏劫之相,谓能坏初二三禅,递次增上,至三禅止。
一、坏初禅 一大劫尽,有一火灾,坏至初禅。
二、坏二禅 七火之后,又一大劫,有一水灾,坏至二禅。
三、坏三禅 七七四十九番火,则有七水,又加七火,则为六十三大劫。至第六十四劫,乃有风灾,坏至三禅。
大三灾坏劫相
┌第一大劫 至 第七大劫 ─ 火
│第八大劫 ─ 水
│第九大劫 至 第十五大劫 ─ 火
│第十六大劫 ─ 水
│第十七大劫 至 第二十三大劫 ─ 火
│第二十四大劫 ─ 水
│第二十五大劫 至 第三十一大劫 ─ 火
│第三十二大劫 ─ 水
大三灾坏劫┤第三十三大劫 至 第三十九大劫 ─ 火
│第四十大劫 ─ 水
│第四十一大劫 至 第四十七大劫 ─ 火
│第四十八大劫 ─ 水
│第四十九大劫 至 第五十五大劫 ─ 火
│第五十六大劫 ─ 水
│第五十七大劫 至 第六十三大劫 ─ 火
└第六十四大劫 ─ 风
常住不坏名常
【三藏法数】
常住不坏名常者,谓诸菩萨,烦恼之惑已灭,则真常之理方显,真常之理,不生不灭,不坏不变,是名为常也。
常住不坏名常者,谓诸菩萨,烦恼之惑已灭,则真常之理方显,真常之理,不生不灭,不坏不变,是名为常也。
念念坏灭无常
【三藏法数】
谓根、尘相对所起心念,前念既灭,后念复生,生已还灭,念念不住,皆悉无常,是名念念坏灭无常。(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谓根、尘相对所起心念,前念既灭,后念复生,生已还灭,念念不住,皆悉无常,是名念念坏灭无常。(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坏苦对色界
【三藏法数】
谓乐坏时,苦名为坏苦。如色界天受禅味之乐,报尽还于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坏苦对色界。(五道者,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谓乐坏时,苦名为坏苦。如色界天受禅味之乐,报尽还于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坏苦对色界。(五道者,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不坏乐
【三藏法数】
谓如来之身,非烦恼无常之身,犹如金刚不能毁坏。身不坏故,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
谓如来之身,非烦恼无常之身,犹如金刚不能毁坏。身不坏故,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