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菩提曼拿罗Bodhiman!d!ala,谓佛成圣道之处。中印度摩竭陀国尼连禅侧,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也。西域记八曰:「菩提树垣正中有金刚座。(中略)贤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刚定,故曰金刚座焉。證圣道所,亦曰道场。」又得道之行法,谓为道场。维摩经菩萨品曰:「直心是道场。(中略)三十七品是道场。」又供养佛之处,谓为道场。辅行二曰:「严道场者,场者俗中亦以为祭神处也。今以供佛之处名为道场。」又学道之处,谓为道场。注维摩经四曰:「肇曰:闲宴修道之处,谓之道场也。」隋炀帝时以为寺院之名。佛祖统纪三十九曰:「隋大业九年,诏改天下寺曰道场。」又为法座之异名。慈悲道场,水陆道场等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1。群众学道的场所。2。佛寺。3。成道的地方。4。供养佛的地方。
(术语)梵语菩提曼拿罗Bodhiman!d!ala,谓佛成圣道之处。中印度摩竭陀国尼连禅侧,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也。西域记八曰:「菩提树垣正中有金刚座。(中略)贤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刚定,故曰金刚座焉。證圣道所,亦曰道场。」又得道之行法,谓为道场。维摩经菩萨品曰:「直心是道场。(中略)三十七品是道场。」又供养佛之处,谓为道场。辅行二曰:「严道场者,场者俗中亦以为祭神处也。今以供佛之处名为道场。」又学道之处,谓为道场。注维摩经四曰:「肇曰:闲宴修道之处,谓之道场也。」隋炀帝时以为寺院之名。佛祖统纪三十九曰:「隋大业九年,诏改天下寺曰道场。」又为法座之异名。慈悲道场,水陆道场等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1。群众学道的场所。2。佛寺。3。成道的地方。4。供养佛的地方。
道场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三轮五轮之不同。今明其中三轮,则初为风轮,次为水轮,次为地轮。此三轮之种子为。摄大轨上曰:「最初于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欠。次上安水轮,其色如雪乳,啭字所安住。归命鍐。复于水轮上,观作金刚轮,忽置本初字,四方通黄色。归命阿。」但地轮之中,有字字字之三重。三重虽为不同,然并是地轮之摄,故总称为地轮。初字为金轮之种子,次字为火轮之种子,后字为八叶莲华之种子,八叶莲华者,须弥山也。苏悉地出现品曰:「行者一缘想八峰弥卢山。」青龙轨曰:「一缘而观总八峰弥卢山。」略出经曰:「其山众宝所成而有八角。」大日经疏十二曰:「先想八峰须弥山王,八峰谓四面周匝作于峰。」八峰八角为八叶之标帜,故以须弥山为八叶莲华。是即于字金轮上㳽满八功德水,于其中出生大莲华王,即须弥山也。而于两字之中间观字者,军荼利轨曰:「为成变化莲华故,当观览字门,流散赤焰而成火轮,其形三角,渐引量同水轮。忽然之间,从金龟背跃出八叶大莲华,金刚为茎。」是为成莲华故。观字也。已上为器界,已下为坛场,其八叶莲华上有八柱之楼阁。千手仪轨曰:「于莲华上有八大金刚柱,成宝楼阁。」即每叶有一柱,阁内安坛。其坛形量随行者之意可也。其形随方圆三角半月等法而不同。其量有大小重重。如摄真经所说。于坛上更观八叶之白莲华,已上明所住之道场。已下为能住之佛身。即观吾身而为佛身也。先于腰下想字,是即地轮黄色也。于腰想字。水轮白色也。于胸想字,日轮火轮赤色也。于发际想字,风轮黑色也。于顶上想字,虚空轮青色也。阿字是本不生理之种子,落种子于地轮,则待水土之缘始萌,是故地轮上有水轮,虽有水土之缘,然必待日轮之暖气,茎叶始具,故上有日轮(即火轮),虽有水土日轮之缘,然必待解脱之风而得具足生长,故上有风轮。纵有水土日风,然皆悉坚实,何能使物生长?故最上有空轮。如是观五字于五处,即所谓五字严身也。下自地轮,上至虚空,重重观置,而五大相互融通矣。此率都婆放光,周遍于法界,为毗卢遮那之身,有种种之庄严。坐于白莲华台,宝冠有五佛,舍那之身著白纱。我自始至终种种之事亦如是。若以本尊为本,则可以我为影。以吾为本,则可以本尊为影。观诸佛亦如是相融。是三平等观之义也。见秘藏记本。道场观有二种:一理观,二事观。于行者之身内观之,谓为理观,于身外观之,谓为事观。器界及道场观为事观,佛身观乃理观也。见秘藏记钞三。为此道场观,用不空成就之成所作智定。三摩地仪轨曰:「行者次应以成所作智三摩地想,于己身前观。无尽乳海,出生大莲华王金刚为茎,量同法界。上想七宝珍宝楼阁殿,如意珠以为庄饰。(中略)毗卢遮那如来身色如月,首戴如来冠,垂妙縠天衣,璎珞庄严,光明普照,无量无数大菩萨众前后围绕以为眷属。」
(术语)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三轮五轮之不同。今明其中三轮,则初为风轮,次为水轮,次为地轮。此三轮之种子为。摄大轨上曰:「最初于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欠。次上安水轮,其色如雪乳,啭字所安住。归命鍐。复于水轮上,观作金刚轮,忽置本初字,四方通黄色。归命阿。」但地轮之中,有字字字之三重。三重虽为不同,然并是地轮之摄,故总称为地轮。初字为金轮之种子,次字为火轮之种子,后字为八叶莲华之种子,八叶莲华者,须弥山也。苏悉地出现品曰:「行者一缘想八峰弥卢山。」青龙轨曰:「一缘而观总八峰弥卢山。」略出经曰:「其山众宝所成而有八角。」大日经疏十二曰:「先想八峰须弥山王,八峰谓四面周匝作于峰。」八峰八角为八叶之标帜,故以须弥山为八叶莲华。是即于字金轮上㳽满八功德水,于其中出生大莲华王,即须弥山也。而于两字之中间观字者,军荼利轨曰:「为成变化莲华故,当观览字门,流散赤焰而成火轮,其形三角,渐引量同水轮。忽然之间,从金龟背跃出八叶大莲华,金刚为茎。」是为成莲华故。观字也。已上为器界,已下为坛场,其八叶莲华上有八柱之楼阁。千手仪轨曰:「于莲华上有八大金刚柱,成宝楼阁。」即每叶有一柱,阁内安坛。其坛形量随行者之意可也。其形随方圆三角半月等法而不同。其量有大小重重。如摄真经所说。于坛上更观八叶之白莲华,已上明所住之道场。已下为能住之佛身。即观吾身而为佛身也。先于腰下想字,是即地轮黄色也。于腰想字。水轮白色也。于胸想字,日轮火轮赤色也。于发际想字,风轮黑色也。于顶上想字,虚空轮青色也。阿字是本不生理之种子,落种子于地轮,则待水土之缘始萌,是故地轮上有水轮,虽有水土之缘,然必待日轮之暖气,茎叶始具,故上有日轮(即火轮),虽有水土日轮之缘,然必待解脱之风而得具足生长,故上有风轮。纵有水土日风,然皆悉坚实,何能使物生长?故最上有空轮。如是观五字于五处,即所谓五字严身也。下自地轮,上至虚空,重重观置,而五大相互融通矣。此率都婆放光,周遍于法界,为毗卢遮那之身,有种种之庄严。坐于白莲华台,宝冠有五佛,舍那之身著白纱。我自始至终种种之事亦如是。若以本尊为本,则可以我为影。以吾为本,则可以本尊为影。观诸佛亦如是相融。是三平等观之义也。见秘藏记本。道场观有二种:一理观,二事观。于行者之身内观之,谓为理观,于身外观之,谓为事观。器界及道场观为事观,佛身观乃理观也。见秘藏记钞三。为此道场观,用不空成就之成所作智定。三摩地仪轨曰:「行者次应以成所作智三摩地想,于己身前观。无尽乳海,出生大莲华王金刚为茎,量同法界。上想七宝珍宝楼阁殿,如意珠以为庄饰。(中略)毗卢遮那如来身色如月,首戴如来冠,垂妙縠天衣,璎珞庄严,光明普照,无量无数大菩萨众前后围绕以为眷属。」
道场神
【佛学大辞典】
(神名)道场之守护神也。唐华严经一曰:「复有佛世界微尘数道场神,所谓净庄严幢道场神。(中略)妙光照耀道场神。」大疏钞一下曰:「道场神从所依所守得名,下诸神众类皆同此。言道场者,非唯护佛道场。但有庄严道场之处即于中护故。」止观私记八曰:「道场神者,护法善神,如法华十罗刹,方等梦王等。」
【佛学常见辞汇】
守护道场的神。
(神名)道场之守护神也。唐华严经一曰:「复有佛世界微尘数道场神,所谓净庄严幢道场神。(中略)妙光照耀道场神。」大疏钞一下曰:「道场神从所依所守得名,下诸神众类皆同此。言道场者,非唯护佛道场。但有庄严道场之处即于中护故。」止观私记八曰:「道场神者,护法善神,如法华十罗刹,方等梦王等。」
【佛学常见辞汇】
守护道场的神。
道场树
【佛学大辞典】
(植物)菩提树也。此树下有成佛之金刚座,故谓为道场树。无量寿经上记极乐世界之菩提树曰:「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
(植物)菩提树也。此树下有成佛之金刚座,故谓为道场树。无量寿经上记极乐世界之菩提树曰:「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
灭场
【佛学大辞典】
(杂名)寂灭道场之略。
(杂名)寂灭道场之略。
银地道场
【佛学大辞典】
(堂塔)支那天台山之古佛道场,智者大师于此传法。大明一统志四十七曰:「银地岭在天台县北三十里,与金地岭相接,相传为定光佛示现处。」
(堂塔)支那天台山之古佛道场,智者大师于此传法。大明一统志四十七曰:「银地岭在天台县北三十里,与金地岭相接,相传为定光佛示现处。」
论场
【佛学大辞典】
(杂名)法华最胜等论议之场处也。
(杂名)法华最胜等论议之场处也。
选佛场
【佛学大辞典】
(杂名)释氏开堂设戒之地,曰选佛场。传灯录曰:丹霞将应举,道遇一禅客。曰:选官何如选佛?霞曰:选佛当往何所?客曰:江西马大师出世,此选佛场也。
(杂名)释氏开堂设戒之地,曰选佛场。传灯录曰:丹霞将应举,道遇一禅客。曰:选官何如选佛?霞曰:选佛当往何所?客曰:江西马大师出世,此选佛场也。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宋遵式撰。记炽盛光佛顶法之坛场及念诵之法。
(书名)一卷,宋遵式撰。记炽盛光佛顶法之坛场及念诵之法。
斋场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为斋供之场所。
(杂名)为斋供之场所。
镇国道场
【佛学大辞典】
(堂塔)镇护国家之道场也。
(堂塔)镇护国家之道场也。
镇护国家道场
【佛学大辞典】
(堂塔)佛于仁王经,金光明,守护国界经等,说消灭七难,镇护国家之法。修此法之寺院,谓之镇护国家之道场。如唐之青龙寺是也。
(堂塔)佛于仁王经,金光明,守护国界经等,说消灭七难,镇护国家之法。修此法之寺院,谓之镇护国家之道场。如唐之青龙寺是也。
灵场
【佛学大辞典】
(杂名)灵佛灵神之道场也。广弘明集二十二竟陵王发讲颂曰:「灵场绚彩,正水兴莲,乘此上果,永导芳缘。」
(杂名)灵佛灵神之道场也。广弘明集二十二竟陵王发讲颂曰:「灵场绚彩,正水兴莲,乘此上果,永导芳缘。」
逢场作戏
【俗语佛源】
原指游方艺人遇到合适的场地,就开台表演。后来以「逢场作戏」一词,用为随意应酬,凑热闹的意思。宋·道原《景德传灯录·江西道一禅师》:「邓隐峰辞师。师云:『什么处去?』对曰:『石头去。』师云:『石头路滑。』对曰:『竿木随身,逢场作戏。』」又《五灯会元·泐潭洪英禅师》:「僧问:『逢场作戏时如何?』师曰:『红炉爆出铁乌龟。』」宋·苏轼《南柯子》词:「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宽忍)
原指游方艺人遇到合适的场地,就开台表演。后来以「逢场作戏」一词,用为随意应酬,凑热闹的意思。宋·道原《景德传灯录·江西道一禅师》:「邓隐峰辞师。师云:『什么处去?』对曰:『石头去。』师云:『石头路滑。』对曰:『竿木随身,逢场作戏。』」又《五灯会元·泐潭洪英禅师》:「僧问:『逢场作戏时如何?』师曰:『红炉爆出铁乌龟。』」宋·苏轼《南柯子》词:「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宽忍)
螺蛳壳里做道场
【俗语佛源】
在狭窄简陋处做成复杂的场面和事情,今谓之「螺蛳壳里做道场」。道场是梵语mandala(曼荼罗)的意译,或译为「坛」,指供奉佛菩萨像,依据一定的要求布置并举行法会的宗教场所。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二说:「延请僧道作法事曰作道场」。佛教中有名的法会道场有水陆道场、慈悲道场等。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称为菩提道场,在中印度摩揭陀国尼连禅河侧的菩提树下。(参见《大唐西域记》卷八)道场亦泛指修行佛法的场所乃至喻指所修的佛法,如《维摩诘经·菩萨品》:「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此外,在隋炀帝时,曾诏改佛寺之名,亦称道场。在古例中如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欣见素以抱朴,果甘露于道场」。(李明权)
在狭窄简陋处做成复杂的场面和事情,今谓之「螺蛳壳里做道场」。道场是梵语mandala(曼荼罗)的意译,或译为「坛」,指供奉佛菩萨像,依据一定的要求布置并举行法会的宗教场所。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二说:「延请僧道作法事曰作道场」。佛教中有名的法会道场有水陆道场、慈悲道场等。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称为菩提道场,在中印度摩揭陀国尼连禅河侧的菩提树下。(参见《大唐西域记》卷八)道场亦泛指修行佛法的场所乃至喻指所修的佛法,如《维摩诘经·菩萨品》:「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此外,在隋炀帝时,曾诏改佛寺之名,亦称道场。在古例中如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欣见素以抱朴,果甘露于道场」。(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