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49,分184页显示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4  65  66  6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攘地
亮天地
坡地
蒲地
濮地
七地
厌厌地
沃地
新天地
族地
寄地
脚地
灼地
殁地
蹠地
《漢語大詞典》:攘地
开拓疆土。战国策·赵策二:“﹝ 齐宣王 ﹞十年攘地, 秦 人远迹不服,而 齐 为虚戾。”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凿空万里,攘地千都。” 清 唐甄 潜书·任相:“用 李成梁 、 戚继光 ,委以北边, 辽 左屡捷,攘地千里。”
《高级汉语词典》:亮天地
敬信天地
《國語辭典》:坡地  拼音:pō dì
斜坡上的土地。如:「这一大片的坡地种满茶树,经济价值高。」
《骈字类编》:蒲地
汉书项籍传梁渡淮英布蒲将军亦以其兵属焉注服虔曰英布起于蒲地因以为号也如淳曰史记项羽纪言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自此更有蒲将军也 北史魏高祖纪太和十八年二月甲辰诏喻天下以迁都意闰月癸亥次勾注陉南皇太子朝于蒲地
《骈字类编》:濮地
史记楚世家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畔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
《漢語大詞典》:七地
佛教语。即远行地。菩萨十地之七。在此阶位,菩萨远离三界生死烦恼,成就方便智慧,证得无相空寂。亦称已作地。相当于小乘罗汉果的阶位。见大智度论卷七五。《华严经·十地品》:“菩萨摩訶萨修此妙行,如是方便慧现前故,名为入七地……深智慧定心,具行六地巳;一时生方便,智慧入七地。”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四:“此从二地乃至七地,修道剪障,名断烦恼。”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七章:“谓七地始得无生,是时已悟理。但至于十地,金刚心现,乃证体而作佛。”参见“ 十地 ”。
《國語辭典》:十地  拼音:shí dì
佛教用语:(1)依菩萨證悟的层次而分的十种境界。即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佛说十地经》卷一:「唯诸佛子,我不见有诸佛国界,彼中如来不叹说此菩萨十地者。」《西游记》第八回:「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也称为「菩萨地」。(2)菩萨十地中的第十地,仅次于佛果的境界。唐。高宗〈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高级汉语词典》:厌厌地
无精打采地;微弱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沃地
(1).肥沃的土地。《淮南子·修务训》:“夫瘠地之民多有心者,劳也;沃地之民多不才者,饶也。”
(2).以水浇洗地面。 北齐 刘昼 新论·遇不遇:“鴟堕腐鼠,非 虞氏 之慢;缾水沃地,非 射姑 之秽。”
《國語辭典》:新天地  拼音:xīn tiān dì
新的领域或境界。如:「他决定在舞蹈界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分類:领域境界
《漢語大詞典》:族地
一姓一族的土地。《解放日报》1942.4.5:“‘公地’是公共社团的土地,包括族地(一姓一族的土地),社地(一村或数村的土地),庙地(庙宇土地),学地(办学校用的土地)等等。”
《漢語大詞典》:寄地
(1).寄放妻儿财货的地方。国语·郑语:“公説,乃东寄帑与贿, 虢 鄶 受之,十邑皆有寄地。”按,帑,通“ 孥 ”。国语·郑语:“君若以 周 难之故,寄孥与贿焉,不敢不许。” 韦昭 注:“妻子曰孥。贿,财也。”
(2).暂时由他人代管的地方。战国策·韩策一:“公何不以 秦 为 韩 求 潁川 於 楚 ?此乃 韩 之寄地。” 鲍彪 注:“此本 韩 地, 楚 取之,故云。”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是故 三秦 者, 项王 之寄地也。”
《漢語大詞典》:脚地
方言。屋里或屋外空馀的地方;建筑物内部的地面。 柳青 《〈创业史〉题叙》:“ 梁三 的光景是艰难的,连脚地和街门外以前种地时做场面现在种菜的地皮算在一块,统共一亩二分。” 李天芳 《旧景重现》一:“就说这间土屋吧,在羊儿产羔的时节,他和职工们成夜地守候在这里,困了就在堆着草料的脚地上打个盹,也是常有的事。” 路遥 《人生》上篇第一章:“他刚站在自家窑里的脚地上,就听见外面传来一声低沉的闷雷的吼声。”
《漢語大詞典》:灼地
烘烤大地。 晋 傅咸 《羽扇赋》:“热熙天而灼地,沸巨海而成汤。”
分類:烘烤大地
《国语辞典》:殁地(殁地)  拼音:mò dì
人死后埋入地下。唐。黄滔〈馆娃宫赋〉:「吴王殁地兮,吴国芜城。」也作「没地」。
《漢語大詞典》:蹠地
(1).以足踏地。文选·傅毅〈舞赋〉:“蹠地远羣,闇跳独絶。” 李善 注:“ 许慎 《淮南子》注曰:‘蹠,踏也。’” 清 顾炎武 《秋雨》诗:“蹠地每涂淖,闚天久曀阴。”
(2).指走兽。 南朝 梁 刘孝威 《行行且游猎篇》:“蹠地不遑越,排虚岂及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