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地藏菩萨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善无畏译。
地藏经科注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卷,昙乘撰。师自撰缘起云:予自幼失奉严慈,既长游学,尤疏定省。后将迎侍,业已化去。临风徒戚,欲养奚徒。(中略)顾此圆经,宁容冷视。遂综品题而释题,仍辑科注以销句。大要显我佛之悲心,昭地藏之本愿。补法门之阙典,启初学之孝思而已。
地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轮坛之一。坛为四角,又有以土作者。见密门杂抄。
地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地轮方形中观字之称。又云金刚座观。
【三藏法数】
地即能生佛智,住持不动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地位中,修习中观,能生佛智,故名地观。(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藏法数】
谓前想成时,开目闭目,不令散失,如此想者,即名粗见极乐国地。见已分明,是名地观。
如幻三摩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于如幻三昧。
如来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位也。楞伽经二曰:「如来禅者,入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起信论曰:「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地位。
足指按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形容佛之神通。言其足触处尽为黄金珍宝也。维摩经佛国品曰:「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
求那毗地
【佛学大辞典】
(人名)Gun!aviddhi,比丘名,译曰德进,安进。中印度人,齐武帝永明年中来支那,诵大小乘二十万言。见历代三宝记十一,梁僧传三,开元录六。
忍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生法忍之悟地位也。大集经九曰:「是人不久得忍地。」
【佛学常见辞汇】
觉悟无生法忍的地位。
忍辱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生法之二忍。生忍者,忍有情瞋骂捶打等之凌辱也。法忍者,忍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之非情祸害也。于此二法能安然不动,故名忍辱地。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
究竟一切智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自初地之净菩提心已上,至于等觉皆摄于信解地中,唯妙觉之位,名究竟一切智地。大疏二曰:「此经宗,从净菩提心以上十住地,皆是信解中行,唯名究竟一切智地。」同二曰:「唯如来名究竟一切智地,如华严中,初地菩萨能信如来本行所入。(中略)信成就果,于如是诸事,其心毕竟不可破坏,不复随他缘缚,故名信解行地,亦名到于修行地也。」
见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乘共十地之第四位,当于声闻乘之预流果。见四谛之理,断三界之见惑,初得圣果者,即第十六心之道类智也。见大乘义章十四,四教仪集注下。
【佛学常见辞汇】
三乘共十地的第四位,相当于声闻乘的预流果。
【俗语佛源】
俗称「见解」或「见识」。如说某人对某物的见解好、理解深刻,就说「见地甚高」、「别有见地」等等。如郑振铎《漩涡》:「他一点儿见地也没有,只是照书直讲。」《续传灯录》卷三十五:「工夫稳实,见地明白。」宋·张《南湖集》卷一有诗云:「寥寥千百年,所得仅三四。此言或是痴,的确有见地。」「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有共同的「十地」,(十个修行證悟的阶次),其中第四地就是见地。天台宗的四教(藏、通、别、圆),将三乘共有的十地判为通教。《大智度论》中的见地,即修行者于此位中,以出世间智(无漏智)能断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见惑,得见真、俗二谛之理,故名见地。所谓见惑,就是不正确的推测和计度而产生的迷情(如「我见」等),断除此迷情,即能證得预流(预入于圣人之流)的果位。(无名氏)
【三藏法数】
谓三乘之人,同见第一义、无生、四谛之理,故名见地。(第一义者,即真俗不二也。无生者,谓了一切法皆无生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佛十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乘同性经之略名。
佛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通教十地之第十位。谓第九地之菩萨最后顿断烦恼所知二障之习气而成道之位也。
【佛学常见辞汇】
达到成佛的地位。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佛有大功德力,资利智慧,而与一念相应,观真谛究竟,习气亦究竟,觉果圆满,故名佛地。(究竟,即毕尽之义也。)
佛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佛为妙生菩萨说佛地之五相,谓清净法界及四智也。一一细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