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铁城(鐵城)
(1).指地狱。佛教传说中认为阿鼻地狱之城由铁铸成。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沉冥地狱门》:“此洲地下八大地狱,最下阿鼻,四万由旬。铁城四周,表里火彻。” 明 徐渭 《清凉寺云是梁武台城》:“坏榜几更金刹字,饥魂应烂铁城围。”
(2).指 遂城 。今 河北省 徐水县 遂城 。 宋 为 广信军 治所。 杨延昭 守此, 辽 军攻围百战不能下,因有“铁遂城”之称。简称 铁城 。 清 孙枝蔚 《赠安肃梁明府木天》诗:“《禹贡》兼 尧 命, 铜门 并 铁城 。”自注:“ 宋 景德 元年甲辰,以 梁门 为 安肃军 , 武遂 为 广信军 。谓之‘铜梁门’,‘铁遂城’。”
(2).指 遂城 。今 河北省 徐水县 遂城 。 宋 为 广信军 治所。 杨延昭 守此, 辽 军攻围百战不能下,因有“铁遂城”之称。简称 铁城 。 清 孙枝蔚 《赠安肃梁明府木天》诗:“《禹贡》兼 尧 命, 铜门 并 铁城 。”自注:“ 宋 景德 元年甲辰,以 梁门 为 安肃军 , 武遂 为 广信军 。谓之‘铜梁门’,‘铁遂城’。”
《漢語大詞典》:沈沦(沈淪)
亦作“沉沦”。
(1).埋没。 汉 刘向 《九叹·愍命》:“或沉沦其无所达兮,或清激其无所通。”《后汉书·孟尝传》:“而沉沦草莽,好爵莫及,廊庙之宝,弃於沟渠。” 宋 司马光 《华星篇》:“ 丰城 古剑沉沦久,匣中夜半双龙吼。”
(2).指埋没不遇的贤士。 唐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宋 曾巩 《赠张济》:“忆初 兰渚 访沉沦,一亩萧然里舍贫。”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不知名》:“忽闻天子访沉沦,万里怀书西入 秦 。” 清 吴伟业 《题徐文在西佘山庄》诗:“始知 萧相 计,留此待沉沦。”
(3).沉没;没入水中。《南史·孝义传上·张进之》:“ 味之 尝避地堕水沉没, 进之 投水拯救,相与沉沦,久而得免。” 冰心 《春水》诗之二四:“无数的山峰沉沦在海底了。”
(4).指沦陷。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我 中国 四千年来,素号文明古国……降而至今,积弱无能,任人欺侮, 臺湾 、 朝鲜 相继沉沦。”
(5).隐伏。《三国演义》第四六回:“战船千艘,俱沉沦於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於波澜。”
(6).陷入(疾病、困苦、厄运等)。《晋书·习凿齿传》:“今沉沦重疾,性命难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但以门衰,骨肉单弱,五服之内,傍无一人,播越他乡,无復资廕;使汝等沉沦廝役,以为先世之耻。”《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姊今超脱污泥之中,高翔青云之上,似妹子沉沦粪土,无有出期,相去不啻天堂地狱之隔,姊今何以救我?” 蒋光慈 《哀中国》诗:“我不相信你永沉沦于浩劫,我不想信你无重兴之一日。”
(7).指陷于困境之人。 唐 裴铏 《传奇·崔炜》:“龙王能施云雨,阴阳莫测,神变由心,行藏在己,必能有道,拯援沉沦。”
(8).沉潜,潜心于某种事物。《后汉书·崔駰传论》:“ 崔 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谦诔》:“萧索庭户,靡事鲜明,沉沦典籍,将絶弔贺。”
(9).用以比喻深深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我在到 长安 以前,日日夜夜都是沉沦在悲哀里面。”
(10).耽悦;沉溺。《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至於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諫臣,眩燿毁誉之实,沉沦近习之言。”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敬》:“志苟不固,则贫贱者汲汲於营生,富贵者沉沦於逸乐。”《晋书·阎缵传》:“臣伏念 遹 生於圣父而至此者,由于长养深宫,沉沦富贵,受饶先帝,父母骄之。”
(11).指死。《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輒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
(12).谓堕落于地狱之中不得超升。《敦煌变文集·温室经讲唱押座文》:“生死海中久沉沦,不觉不知业力引,垢障消除今覩佛,光照三千世界中。”《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生前造业,死后入沉沦。” 清 洪升 《长生殿·冥追》:“吾神奉 岳帝 勅旨,解寃结免汝沉沦。”《红楼梦》第一回:“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諦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沦之苦。”
(1).埋没。 汉 刘向 《九叹·愍命》:“或沉沦其无所达兮,或清激其无所通。”《后汉书·孟尝传》:“而沉沦草莽,好爵莫及,廊庙之宝,弃於沟渠。” 宋 司马光 《华星篇》:“ 丰城 古剑沉沦久,匣中夜半双龙吼。”
(2).指埋没不遇的贤士。 唐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宋 曾巩 《赠张济》:“忆初 兰渚 访沉沦,一亩萧然里舍贫。”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不知名》:“忽闻天子访沉沦,万里怀书西入 秦 。” 清 吴伟业 《题徐文在西佘山庄》诗:“始知 萧相 计,留此待沉沦。”
(3).沉没;没入水中。《南史·孝义传上·张进之》:“ 味之 尝避地堕水沉没, 进之 投水拯救,相与沉沦,久而得免。” 冰心 《春水》诗之二四:“无数的山峰沉沦在海底了。”
(4).指沦陷。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我 中国 四千年来,素号文明古国……降而至今,积弱无能,任人欺侮, 臺湾 、 朝鲜 相继沉沦。”
(5).隐伏。《三国演义》第四六回:“战船千艘,俱沉沦於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於波澜。”
(6).陷入(疾病、困苦、厄运等)。《晋书·习凿齿传》:“今沉沦重疾,性命难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但以门衰,骨肉单弱,五服之内,傍无一人,播越他乡,无復资廕;使汝等沉沦廝役,以为先世之耻。”《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姊今超脱污泥之中,高翔青云之上,似妹子沉沦粪土,无有出期,相去不啻天堂地狱之隔,姊今何以救我?” 蒋光慈 《哀中国》诗:“我不相信你永沉沦于浩劫,我不想信你无重兴之一日。”
(7).指陷于困境之人。 唐 裴铏 《传奇·崔炜》:“龙王能施云雨,阴阳莫测,神变由心,行藏在己,必能有道,拯援沉沦。”
(8).沉潜,潜心于某种事物。《后汉书·崔駰传论》:“ 崔 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谦诔》:“萧索庭户,靡事鲜明,沉沦典籍,将絶弔贺。”
(9).用以比喻深深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我在到 长安 以前,日日夜夜都是沉沦在悲哀里面。”
(10).耽悦;沉溺。《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至於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諫臣,眩燿毁誉之实,沉沦近习之言。”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敬》:“志苟不固,则贫贱者汲汲於营生,富贵者沉沦於逸乐。”《晋书·阎缵传》:“臣伏念 遹 生於圣父而至此者,由于长养深宫,沉沦富贵,受饶先帝,父母骄之。”
(11).指死。《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輒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
(12).谓堕落于地狱之中不得超升。《敦煌变文集·温室经讲唱押座文》:“生死海中久沉沦,不觉不知业力引,垢障消除今覩佛,光照三千世界中。”《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生前造业,死后入沉沦。” 清 洪升 《长生殿·冥追》:“吾神奉 岳帝 勅旨,解寃结免汝沉沦。”《红楼梦》第一回:“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諦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沦之苦。”
《國語辭典》:牛头(牛頭) 拼音:niú tóu
《漢語大詞典》:牛头阿旁(牛頭阿旁)
亦作“ 牛头阿傍 ”。亦作“ 牛首阿旁 ”。
(1).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语本《五苦经》:“狱卒名阿帝,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牛头阿傍,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鑊汤中,煮之令烂。”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李孝寿》:“贵人就坐,女妓环列左右,忽拊掌一声,悉变为牛头阿旁之属,奇形丑貌,可怖可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 魏经歷 ﹞言一出,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吕湛恩 注:“牛首阿旁,恶鬼名。”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 印度 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
(2).喻指凶恶可怖的人。《新唐书·路岩传》:“俄与 韦保衡 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琴心 ﹞最后为 李 姓者挟持,牵连入狱,虽缘情得保,犹守以牛头阿旁也。”
(1).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语本《五苦经》:“狱卒名阿帝,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牛头阿傍,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鑊汤中,煮之令烂。”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李孝寿》:“贵人就坐,女妓环列左右,忽拊掌一声,悉变为牛头阿旁之属,奇形丑貌,可怖可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 魏经歷 ﹞言一出,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吕湛恩 注:“牛首阿旁,恶鬼名。”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 印度 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
(2).喻指凶恶可怖的人。《新唐书·路岩传》:“俄与 韦保衡 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琴心 ﹞最后为 李 姓者挟持,牵连入狱,虽缘情得保,犹守以牛头阿旁也。”
《漢語大詞典》:牛头旃檀(牛頭旃檀)
梵语的音义并译。即旃檀香树。以其产地之山状若牛头,故称。《法苑珠林》卷十五引《佛本行经》:“尔时太子即初就学,将好最妙牛头旃檀作於书板,纯用七宝庄严四缘,以天种种殊特妙香涂其背上。”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二七:“旃檀那,谓牛头旃檀等,赤即紫檀之类,白谓白檀之属。”亦省称“ 牛头 ”。《翻译名义集·众香》“牛头旃檀”引《华严经》:“ 摩罗耶山 出旃檀香,名曰牛头。”《翻译名义集·众香》“牛头旃檀”引《正法念经》:“此洲有山,名曰 高山 。 高山 之峰,多有牛头旃檀……以此山峰状如牛头,於此峰中生旃檀树,故名牛头。”参见“ 檀香 ”、“ 旃檀 ”。
《國語辭典》:五道 拼音:wǔ dào
《國語辭典》:六道 拼音:liù dào
佛教认为众生由于过去世所作的业,造成每个生命不同的存在状态。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六类,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称为「六道」,众生未解脱前,始终在其中辗转生死。《起世经》卷九:「一切众生于人间生,悉皆成就无觉无观,快乐證知身坏即生光音天处,一切六道皆悉断绝,此即名为『世间转尽』。」《西游记》第八回:「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也称为「六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