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12,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7  48  49  5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青坂
黄棘
黾池
黯淡滩
攒树
陈娥
次室
巷党
三亳
周曲
青枫浦
墨阳
寿华
土姓
九阿
《漢語大詞典》:青坂
古地名。在 陕西 咸阳 东门外。 唐 杜甫 《悲青坂》诗:“我军 青坂 在东门,天寒饮马 太白 窟。”
《漢語大詞典》:黄棘
(1).树木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二十里,曰 苦山 ……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服之不字。”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中山经·山膏黄棘》:“黄棘是食,匪子匪化,虽无贞操,理同不嫁。”
(2).古地名。 周 谢国 地, 战国 属 楚 。在今 河南 新野 东北。公元前304年 楚怀王 与 秦昭襄王 盟于此。 汉 初置 棘阳县 。《楚辞·九章·悲回风》:“借光景以往来兮,施 黄棘 之枉策。” 洪兴祖 补注:“言己所以假延日月,往来天地之閒,无以自处者,以其君施 黄棘 之枉策故也。初, 怀王 二十五年,入与 秦昭王 盟约於 黄棘 ,其后为 秦 所欺,卒客死於 秦 。今 顷襄 信任姦回,将至亡国,是復施行 黄棘 之枉策也。 黄棘 ,地名。”
《漢語大詞典》:黾池(黽池)
(1).古地名。即 渑池 。史记·商君列传:“ 秦 发兵攻 商君 ,杀之於 郑 黽池 。” 司马贞 索隐:“ 郑 黽池 者,时 黽池 属 郑 故也。”
(2).县名。 汉 置,即今 河南省 渑池县 。汉书·地理志上:“ 宜阳 ,在 黽池 有铁官也。 黽池 , 高帝 八年復 黽池 中乡 民。 景帝 中二年初城,徙万家为县。”
《漢語大詞典》:黯淡滩(黯淡灘)
亦作“ 黯黮滩 ”。 地名。在 福建省 南平市 东,水流湍急,号称极险,为著名砚石产地。 宋 苏轼 《凤咮砚铭》:“或以 黯黮滩 石为之,状酷类而多拒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林外:“ 南剑 黯淡滩 ,湍险善覆舟,行人多畏避之。 外 尝戏题滩傍驛壁云:‘千古传名 黯淡滩 ,十船过此九船翻。’” 清 周亮工 《送客过富沙》诗:“春风莫更吹天涯, 黯淡滩 头白板艖。”
《漢語大詞典》:攒树(攢樹)
古代传说中的东方地名。
《漢語大詞典》:陈娥(陳娥)
诗·鄘风·桑中:“期我乎 桑中 ,要我乎 上宫 。” 上宫 , 陈国 地名,为古代男女约会之处。后因以“陈娥”指恋爱中的少女。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 桑中 卫 女, 上宫 陈 娥。”
《國語辭典》:次室  拼音:cì shì
妾。《金史。卷五。海陵本纪》:「命庶官许求次室二人,百姓亦许置妾。」也作「次房」。
《漢語大詞典》:巷党(巷黨)
犹乡里。礼记·曾子问:“ 孔子 曰:‘昔者,吾从 老聃 助葬於巷党,及堩,日有食之。’”一说, 巷党 为 鲁 地名。参阅 康有为 《论语注》
分類:乡里地名
《漢語大詞典》:三亳
古地名。 殷 之 北亳 、 南亳 、 西亳 的总称。书·立政:“ 三亳 阪尹。” 孔颖达 疏引 皇甫谧 曰:“三处之地,皆名为 亳 , 蒙 为 北亳 , 穀熟 为 南亳 , 偃师 为 西亳 。”一说指 景亳 、 东亳 、 西亳 。 清 魏源 书古微·汤誓序发微:“盖徙都 偃师 之 景亳 ,而建 东亳 於 商邱 ,仍 西亳 於 商州 ,各设尹以治之。”后多从 皇甫谧 之说。
分類:地名
《漢語大詞典》:周曲
古地名 周氏曲 的省称。文选·潘岳〈西征赋〉:“北有清 渭 浊 涇 , 兰池 周曲 。” 李善 注:“《长安图》曰: 周氏曲 ,在 咸阳县 东南三十里。今名 周氏陂 。”
分類:地名
《漢語大詞典》:青枫浦(青楓浦)
(1).地名。又名 双枫浦 。在今 湖南省 浏阳县 南。 唐 杜甫 《双枫浦》诗:“輟棹 青枫浦 ,双枫旧已摧。”亦省称“ 青枫 ”。 唐 杜甫 《归梦》:“雨急 青枫 暮,云深 黑水 遥。”
(2).长满枫林的水边。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漢語大詞典》:墨阳(墨陽)
古代美剑名。战国策·韩策一:“ 韩 卒之剑戟,皆出於 冥山 、 棠谿 、 墨阳 、 合伯膊 、 邓师 、 宛冯 、 龙渊 、 太阿 ,皆陆断马牛,水击鵠鴈,当敌即斩坚。” 墨阳 本地名,其地产剑,因以名剑。《淮南子·修务训》:“服剑者期於銛利,而不期於 墨阳 、 莫邪 。” 高诱 注:“ 墨阳 、 莫邪 ,美剑名。” 汉 王逸 《九思·伤时》:“摄衣兮缓带,操我兮 墨阳 。”
《漢語大詞典》:寿华(壽華)
传说中古地名。山海经·海外南经:“ 羿 与 凿齿 战於 寿华 之野, 羿 射杀之。在 崑崙墟 东。”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凿齿赞》:“ 尧 乃命 羿 ,毙之 寿华 。”
分類:中古地名
《漢語大詞典》:土姓
古时因土赐姓,即以生地、居处或封地的地名为姓,以显扬之。《书·禹贡》:“锡土姓。” 孔 传:“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谓有德之人,生此地以此地名赐为姓以显之。”史记·夏本纪:“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天子建其国,诸侯祚之土,赐之姓,命之氏,其敬悦天子之德既先,又不距违我天子政教所行。”魏书·萧宝夤传:“乃起学馆於 清 东,朔望引见土姓子弟,接以恩颜,与论经义,勤於政治,吏民爱之。”
《漢語大詞典》:九阿
(1).古地名。以山坡多曲折而得名。穆天子传卷五:“天子西征,升 九阿 。” 郭璞 注:“疑今 新安县 十里 九坂 也。” 汉 张衡 《东京赋》:“西阻 九阿 ,东门于 旋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洛水 东逕 九曲 南,其地十里,有坂九曲。穆天子传所谓天子西征,升於 九阿 ,此是也。”
(2).泛指高低起伏的山峦。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八二:“垂影临层城,餘光照九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