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12,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金溪
周原
陈仓
伊吾
五原
鸣条
巴渝
枉渚
柯亭
朱方
牧野
瓜州
椒涂
陆浑
令狐
《漢語大詞典》:金溪
地名,现在江西省金溪县。例如:金溪方仲永。——·王安石《伤仲永》
《國語辭典》:周原  拼音:zhōu yuán
地名。位于岐山南(今陕西省歧山县),为周朝的发祥地。《史记。卷四。周本纪》唐。张守节。正义:「因太王所居周原,因号曰周。」
《漢語大詞典》:陈仓(陳倉)
(1).古地名。即今 陕西省 宝鸡市 。 秦 置县, 汉 、 魏 、 晋 皆因之。 刘邦 用 韩信 计,明修栈道,暗渡 陈仓 ,即此。 汉 魏 以来为攻守战略要地。《元和郡县图志·凤翔府》:“ 宝鸡县 ,本 秦 陈仓县 , 秦文公 所筑,因山以为名,属 右扶风 …… 陈仓 故城,在今县东二十里。”
(2).贮存陈谷的粮仓。《平妖传》第一回:“其中有一员外,家中巨富,真个是钱过壁斗,米烂陈仓。”
《國語辭典》:伊吾  拼音:yī wú
1.读书声。也作「咿唔」、「吾伊」。
2.言语不清楚的样子。
3.地名。位于新疆哈密县及巴尔库山东北。
《漢語大詞典》:伊州
(1).曲调名。商调大曲。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天寳 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一·伊州《乐苑》:“《伊州》,商调曲, 西京 节度 ﹝盖﹞嘉运 所进也。” 唐 白居易 《伊州》诗:“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 小玉 唱《伊州》。” 宋 张先 《减字木兰花》词:“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明 陆采 《明珠记·饮药》:“鸳鸯綉带抛何处,一曲《伊州》泪万行。”
(2).州名。古称 昆吾 ,本 隋 伊吾郡 , 唐 改置 伊州 ,又名 西州 。故城在今 新疆 哈密县 。旧唐书·地理志三:“ 伊州 下; 隋 伊吾郡 。 隋 末, 西域 杂胡据之。 贞观 四年,归化,置 西伊州 。六年,去‘西’字。 天寳 元年,为 伊吾郡 , 乾元 元年,復为 伊州 。” 元 耶律楚材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 天山 连 北府 ,瀚海过 西伊 ”原注:“ 伊州 又谓之 西州 。”参见“ 伊吾 ”。
《漢語大詞典》:五原
(1).关塞名。即 汉 五原 郡之 榆柳塞 。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 五原县 。汉书·匈奴传下:“ 呼韩邪单于 款 五原塞 ,愿朝三年正月。” 唐 贾至 《出塞曲》:“传道 五原 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 秦 。”
(2).地名合称。在今 陕西省 。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 仇兆鳌 注引长安志:“ 长安 、 万年 二县之外,有 毕原 、 白鹿原 、 少陵原 、 高阳原 、 细柳原 ,谓之五原。”
(3).地名合称。在今 宁夏 境内。 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 陈熙晋 注:“五原谓 龙游原 、 乞地千原 、 青岭原 、 可嵐贞原 、 横槽原也 。”
(4).指 唐 韩愈 《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原毁》五文。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原》:“自 唐 韩愈 作‘五原’,而后人因之。”
《國語辭典》:鸣条(鳴條)  拼音:míng tiáo
1.地名。在今山西省安邑县的鸣条冈,为成汤败桀的地方。
2.因风吹而发声的枝条。晋。陆机猛虎行〉:「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漢語大詞典》:巴渝
(1). 巴 渝 , 蜀 古地名。用以借指巴渝舞。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 巴 渝 宋 蔡 , 淮南 《干遮》, 文成 、 颠 歌,族居递奏,金鼓迭起,鏗鎗闛鞈,洞心骇耳。”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作“巴俞”。 颜师古 注:“ 巴 俞 之人刚勇好舞,初 高祖 用之,克平 三秦 ,美其功力,后使乐府习之,因名《巴俞舞》也。”参见“ 巴渝舞 ”。
(2).古曲调名。即巴渝歌。 唐 虞世南 《门有车马客》诗:“危弦促柱奏《巴渝》,遗簪堕珥解罗繻。” 宋 王灼 碧鸡漫志:“至 唐 武后 时,旧曲存者,如《白雪》《公莫》《巴渝》《白苧》《子夜》《团扇》……等六十三曲。”
分類:地名
《漢語大詞典》:巴渝舞
古代 巴 渝 地区民间武舞。 周 初传入中原,被采用为军队乐舞。后汉书·南蛮传:“至 高祖 为 汉王 ,发 夷 人还伐 三秦 。 秦 地既定,乃遣还 巴中 ……俗喜歌舞, 高祖 观之,曰:‘此 武王 伐 紂 之歌也。’乃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 魏 晋 后 王粲 、 傅玄 等人人有拟作。自 汉 至 唐 ,为庙堂舞中武舞之一。 魏 更名“昭武舞”, 晋 更名“宣武舞”, 梁 恢复原称。 隋文帝 曾以非正典罢之。 唐 清商乐中尚有“巴渝舞”之名。 陆龟蒙 有拟作。后不复见于记载。
《漢語大詞典》:枉渚
(1).古地名。 枉水 流入 沅水 的小水湾,在今 湖南 常德市 南。《楚辞·九章·涉江》:“朝发 枉渚 兮,夕宿 辰阳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 沅水 又东歷小湾,谓之 枉渚 。”
(2).古地名。又名 琵琶洲 ,在今 甘肃省 两当县 南。因洲渚迂回,人迹罕到,故名。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鵾鷄号 枉渚 ,日色傍阡陌。”
(3).弯曲之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其中引水,飞皋倾澜,瀑布或枉渚,声溜潺潺不断。” 唐 欧阳詹 《陪太原郑行军登汾上阁》诗:“城槐临枉渚,巷市接飞梁。”
《漢語大詞典》:柯亭
(1).古地名。又名 高迁亭 。在今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以产良竹著名。 晋 伏滔 《〈长笛赋〉序》:“初, 邕 ( 蔡邕 )避难 江 南,宿于 柯亭 。 柯亭 之观,以竹为椽。 邕 仰而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奇声独絶。歷代传之,以至于今。” 唐 牟融 《题竹》诗:“ 柯亭 丁相遇,惊听奏钧天。” 明 刘基 《横碧楼记》:“予又闻 柯亭 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清 赵翼 《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二:“百年人物出 柯亭 ,故事犹传旧典型。”
(2).见“ 柯亭笛 ”。
《漢語大詞典》:柯亭笛
传为 汉 蔡邕 用 柯亭 竹所制的笛子。后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晋书·桓伊传:“﹝ 桓伊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 江 左第一。有 蔡邕 柯亭 笛,常自吹之。”亦省作“ 柯笛 ”、“ 柯亭 ”。 唐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 兰亭 旧趾虽曾见, 柯 笛遗音更不传。”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温庭筠:“﹝ 温庭筠 ﹞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 清 纳兰性德 《水龙吟·题文姬图》词:“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嚮絶,四絃才断,恶风吹去。”
《漢語大詞典》:朱方
(1). 春秋 时 吴 地名。治所在今 江苏省 丹徒县 东南。左传·昭公四年:“秋七月, 楚子 以诸侯伐 吴 ……使 屈申 围 朱方 。” 杜预 注:“ 朱方 , 吴 邑。”史记·吴太伯世家:“ 王餘祭 三年, 齐 相 庆封 有罪,自 齐 来犇 吴 。 吴 予 庆封 朱方 之县,以为奉邑。” 裴駰 集解引吴地记:“ 朱方 , 秦 改曰 丹徒 。”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 ,落日次 朱方 。”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三章并序》:“ 南条 北固 , 朱方 旧里。” 清 张一鸣 《登金山》诗:“ 白下 朱方 频战伐, 吴 头 楚 尾总云烟。”
(2).指南方。 唐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诗:“谴深辞紫禁,恩在副朱方。” 明 刘基 《梅颂》诗:“朱方之秀梅实硕兮,含章而贞受命独兮。”
《國語辭典》:牧野  拼音:mù yě
地名。周武王克殷纣于此,在今河南省淇县南。也称为「沬乡」。
《漢語大詞典》:瓜州
(1).古地名。即今 甘肃省 敦煌市 。左传·襄公十四年:“昔 秦 人迫逐乃祖 吾离 于 瓜州 。”一说,在今 秦岭 南北两坡。参阅 顾颉刚 《史林杂识·瓜州》
(2).古州名。(1) 北魏 孝明帝 置,治所 敦煌 (今 甘肃省 敦煌市 西)。(2) 唐 武德 五年(公元622年)置,治所 晋昌 (今 甘肃省 安西县 东南)。
(3).见“ 瓜洲 ”。
《國語辭典》:瓜洲  拼音:guā zhōu
乡镇名。在江苏省江都县南,长江北岸,当运河口,与镇江斜对面。地形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漢語大詞典》:椒涂(椒塗)
(1).用椒泥涂饰的道路。取芳香之意。《文选·曹植〈洛神赋〉》:“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吕向 注:“椒涂,以椒泥饰道也。” 晋 张协 《七命》:“遡蕙风於衡薄,眷椒涂於瑶坛。”
(2).皇后居住的宫室。因用椒和泥涂壁,故名。《文选·颜延之〈宋之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兰殿长阴,椒涂弛卫,呜呼哀哉!” 吕向 注:“兰殿、椒涂,后妃所居也……椒涂,以椒涂室也。”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痛椒涂之先廓,哀 长信 之莫临。” 宋 陆游 《贺皇帝表》:“寳运绍开,椒涂首建。”
(3).指后妃。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论:“ 武后 夺嫡之谋也,振喉絶襁褓之儿,葅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 清 赵翼 《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诗:“深谷高陵何代无,徽声终自冠椒涂。”
(4).古地名。《文选·扬雄〈解嘲〉》:“今大 汉 左 东海 ,右 渠搜 ,前 番禺 ,后 椒涂 。”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 渔阳 之北界。”一本作“陶涂”。
《漢語大詞典》:陆浑(陸渾)
古地名。也称 瓜州 ,原指今 甘肃 敦煌 一带。 春秋 时 秦 晋 二国使居于其地之“ 允 姓之 戎 ”迁居 伊川 ,以 陆浑 名之。 汉 置县。 五代 废。故城在今 河南省 嵩县 东北。史记·匈奴列传:“於是戎狄或居於 陆浑 ,东至於 卫 ,侵盗暴虐中国。”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一为‘陆邑’。” 司马贞 索隐:“《春秋左氏》:‘ 秦 晋 迁 陆浑 之 戎 于 伊川 。’ 杜预 以为‘ 允 姓之 戎 居 陆浑 ,在 秦 晋 之间,二国诱而徙之 伊川 ,遂从 戎 号,今 陆浑县 ’是也。”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 陆浑 桃花间,有汤沸如烝。”
《國語辭典》:令狐  拼音:lìng hú
1.地名。春秋时晋地,故城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
2.复姓。春秋时晋之魏颗封于令狐,后世因以为姓。如令狐楚、令狐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