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12,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台北盆地
桑乾盆地
塞尔维亚
山西高原
哈拉库图
红色广场
汉中盆地
喀什米尔
克隆斯台
库穆塔格
蓝田遗址
黄淮平原
黄金海岸
嘉南平原
胶东丘陵
《国语辞典》:台北盆地(台北盆地)  拼音:tái běi pén dì
地名。位于台湾北部,由大屯火山群、林口和桃园台地、雪山山脉的支脉包围而成。盆底地势东南部较高,而渐次向西北部斜下,形呈三角形,分别以树林、南港和关渡为顶点。
《国语辞典》:桑乾盆地  拼音:sāng gān pén dì
地名。位于山西省北部及河北省西北部内外长城间,为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间的陷落地带,其形势为阶状断层,级级下降,包括大同盆地、宣化盆地,平绥铁路斜贯境内,盆地间因桑乾河及支流流贯,故称为「桑乾盆地」。
《国语辞典》:塞尔维亚(塞尔维亚)  拼音:sè ěr wéi yà
Serbia
地名。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北部。十五世纪中叶沦为土耳其的统制,西元一八七八年成为独立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南斯拉夫共和国的一部分。自一九九一年元月起,南斯拉夫共和国的组成国马其顿、斯洛维尼亚、克罗埃西亚、波士尼亚一赫塞哥维纳相继宣布主权独立,其中斯、克、波三国于一九九二年成为联合国会员国,而其他二组成国塞尔维亚、蒙特尼哥罗则宣称继承南斯拉夫的国际地位,惟遭联合国否决。
《国语辞典》:山西高原  拼音:shān xī gāo yuán
地名。包括山西省的五台、吕梁、中条等山,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在一千公尺以上。
分类:地名山西
《国语辞典》:哈拉库图(哈拉库图)  拼音:hā lā kù tú
地名。距青海省治一百五十公里,为青海入关第一要隘。
《国语辞典》:红色广场(红色广场)  拼音:hóng sè guǎng cháng
Red Square
地名。前苏联莫斯科的中心广场。位于莫斯科河以北,克里姆林宫的正东面。长度约五百公尺,宽约一百二十公尺,周围有图书馆、大学、剧院、印刷厂等建筑物。此广场为前苏联政权的神经中枢,每年阅兵及民间游行的场所。缩称为「红场」。
《国语辞典》:汉中盆地(汉中盆地)  拼音:hàn zhōng pén dì
地名。位于秦岭和大巴山间,汉水流贯其间,此乃陕西南部的精华区。盆地中气候湿润温和,物产丰饶,水稻是主要农作物,南郑是此区重要的城市。
《国语辞典》:喀什米尔(喀什米尔)  拼音:kā shí mǐ ěr
Kashmir
地名。位于印度半岛北部山区。自古为印度平原、中亚或西藏连结线上的交通孔道。原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自西元一九四七年以后,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互争统治权。气候高爽,以产羊毛织物著名。
《国语辞典》:克隆斯台(克隆斯台)  拼音:kè lóng sī tái
Cronstadt
地名。位于芬兰湾内科特林岛上的港口,是苏俄波罗的海舰队的根据地,亦是最重要的军港之一。也译作「克隆斯塔」。
《国语辞典》:库穆塔格(库穆塔格)  拼音:kù mù tǎ gé
地名。位于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省玉门关间。属砾质荒漠,系古代湖积层及红色砂砾层的隆起高地遭受风蚀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许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岩塔和土柱。呈东北往西南方向,沟谷中有流沙堆积,蜿曲如龙。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也称为「白龙堆」。
《国语辞典》:蓝田遗址(蓝田遗址)  拼音:lán tián yí zhǐ
地名。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因发现蓝田猿人而著名,属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约与周口店猿人同时或稍早。
《国语辞典》:黄淮平原(黄淮平原)  拼音:huáng huái píng yuán
地名。包括河北省全部、山东省西部、河南省大部及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主要由黄、淮两河冲积而成,北隔黄河河道与海河平原相邻。地形平坦,大多为海拔五十公尺左右,为中国大陆重要的农业区。盛产小麦、棉花、杂粮及温带水果。
《国语辞典》:黄金海岸(黄金海岸)  拼音:huáng jīn hǎi àn
Gold Coast
地名。位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因盛产黄金,故称为「黄金海岸」。十九世纪时为英国属地,西元一九五七年四月六日与多哥兰合并为迦纳共和国。
《国语辞典》:嘉南平原  拼音:jiā nán píng yuán
地名。包括云林、嘉义、台南、高雄等地,以栽培稻米、蔗糖为主,是台湾最富庶的平原。
《国语辞典》:胶东丘陵(胶东丘陵)  拼音:jiāo dōng qiū líng
地名。位于山东胶莱谷地东边,故称为「胶东丘陵」。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海岸曲折而多良港,为交通、军事要地。